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出生后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预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白质损伤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 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共98例,根据头颅影像学结果将患儿分为脑白质损伤组46例和无脑白质损伤组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生后1h内和7d时的血清IL-6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血清IL-6水平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98例早产儿出生胎龄平均为(29.8±1.8)周(26~34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 261±162)g(780~1 490g).脑白质损伤组宫内感染、接受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Ⅰ~Ⅱ级和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比例分别为56.5%(26/46)、67.4%(31/46)、60.9%(28/46)和28.3%(13/46),均高于无脑白质损伤组[分别为19.2%(10/52)、32.7%(17/52)、34.6%(18/52)和11.5%(6/52),x2值分别为14.605、11.760、6.755和4.367,P值均<0.05];5 min Apgar评分低于无脑白质损伤组[(4.6±2.1)分与(6.2±1.5)分,t=1.983,P=0.000].脑白质损伤组新生儿生后1h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脑白质损伤组[130.7 pg/ml(38.2~1 020.0 pg/ml)与46.3 pg/ml(13.6~336.0 pg/ml),Z=-6.929,P=0.000],生后7d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 pg/ml(3.0~231.0 pg/ml)与16.4 pg/ml(1.0~121.0 pg/ml),Z=-0.246,P=0.806].以55.0 pg/ml作为界值,生后1h内血清IL-6水平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和72.3%,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44~0.970,P=0.000). 结论 生后1h内血清IL-6水平可用于预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 <4.4 mmol/L可暂不行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可行性. 方法 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且排除孕前糖尿病,共18 851例孕妇妊娠24~28周行75 g OGTT.FPG、75 g
孕妇,29岁,首次妊娠.妊娠2个月左右出现剧烈早孕反应,1个月后好转.妊娠5个月起再次出现呕吐,胃纳减退,偶有四肢麻木、无力,间歇性双手不自觉震颤.妊娠28+1周时,因呕吐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口齿不清、嗜睡、走路时下肢乏力摇晃,外院急诊补液治疗后无好转,转诊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孕妇身高157 cm,妊娠前体重49.0 kg,体重指数19.9.入院时体重57.5 kg,自妊娠5个月起病程
期刊
WHO 西太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WPRIM)收录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第五次评审会议于2013年7月18日在北京举办。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根据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评审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学术评价指标,经评审委员会评议,同意向WHO西太区期刊评审委员会推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入选WPRIM。
超声检查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经济、无放射性损害、实时成像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产前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但超声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孕妇体型肥胖、羊水过少、成像区域气体较多等情况下成像效果不佳;妊娠晚期胎头人盆后,孕妇骨盆及胎儿颅骨骨骼均可影响声波的穿透性,从而影响成像质量;一些胎儿先天畸形的超声表现无特异性;超声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等。因此,许多病例仅凭超声检查所获得的信息不
孕妇29岁,妊1产0,因“停经24+3周,发现胎儿畸形8d,要求引产”于2013年10月18日入院.体格检查:孕妇双手拇指远节指骨扁宽,有指甲;其余4指末节缺如,手指末端圆钝,无指甲,无并指,活动正常(图1).追问病史,非创伤所致,系家族遗传性.双侧足趾发育正常.因妊娠24周时系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短指畸形(图2),孕妇及家属坚决要求引产终止妊娠.孕妇无引产禁忌证,于妊娠24+5周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
期刊
孕妇33岁,因“停经32+6周,阴道流液2h”于2013年8月17日入院.妊娠57d时测空腹血糖6.2 mmol/L,3d后复测空腹血糖5.9 mmol/L,予饮食、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早餐前6U,晚餐前5U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血糖正常后出院.出院2周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仅饮食加运动控制血糖,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规律产前检查,心电图均正常,空腹血糖控制在4
期刊
孕妇,33岁,因“停经40+3周,不规律腹痛3h,见红1h”于201 3年5月18日收入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患者妊娠早期无阴道出血.根据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核对孕周无误.妊娠期平顺,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既往体健,妊2产0,于2011年人工流产1次.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4次/min,血压 115/73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状况好.宫高
期刊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基于大量最新研究证据,更新了其1999年颁布的有关妊娠期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期刊
患儿女,生后10 min,因“胎儿水肿3周”于201 3年4月6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患儿系第2胎第1产,胎龄29+1周,因其母“先兆早产、胎儿水肿(溶血病贫血?)、不良孕产史(胎儿胸腹水引产)”阴道分娩娩出,出生体重1 880 g.无胎儿窘迫及窒息,孕母胎膜早破16h、帆状胎盘、胎盘早剥(边缘型),脐带、羊水无异常.患儿父为O型、Rh阳性血型,患儿母为B型、Rh阴性血型.母亲2年
期刊
早产一直是产科的热点问题,是引起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约为5%~9%[1].目前的研究将早产作为一个综合征[2],是包括子宫收缩、宫颈成熟、胎膜破裂等因素在内的正常分娩通路无准备的激活.宫颈机能不全是早产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各种原因引起宫颈过早成熟,无法承托逐渐长大的胎儿及增多的羊水,从而引起流产或早产.宫颈机能不全最早记载于1678年的ThePractice of Physic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