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平安的校园,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物理教学 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49-01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平安的校园,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迫在眉睫。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应注重育好人。因此,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法制渗透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教师为更好地教好书育好人,必须有意识地把要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做到适当渗透。如在教学《声的利用》一节时,文中讲述声音的两大特点:一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二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因此,我特地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用B超来鉴别胎儿性别,同学们觉得可行吗?(2)如果同学们发现某些医生用B超鉴别胎儿性别,你应该怎么办。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如果男女比例失调,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用B超鉴别胎儿性别,严重违反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又如《压强》一节中,讲到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压力的大小;二是受力面积的大小。设问一:如果我们在冰面上行走,冰面实然破裂,同学们应该如何自救?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我们可以趴在冰面上匍匐前进。这样充分的把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让学生掌握自救的本领;设问二:为何当今我们刚修建好的道路时间不久就会变得坑坑洼洼?关键所在是许多营运商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严重超载,车辆对地面产生的压强远远超过了道路的承受范围,所以我们的道路总是好景不长。而且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交通事故经常发生。这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所以市政必须加大监管力度,让每位驾驶员文明行车。
  二、正确应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生活中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规律、事件都可以成为法制教育向物理教学渗透的资源。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能找到大量的适于法制教育渗透的好素材。
  仅以环境污染为例,物理性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热辐射、光辐射等,是由声、电、热、光等在环境中的“过量”引起的。一系列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都与物理直接相关,实际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充分挖掘教材,课堂内外紧密结合
  在做物理实验时,例如在学习电路图时,就可以把无规矩不成方圆带进去, 法律,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行的一种规矩, 电路图的设计不合理,电子元件放置的位置错误,就会引发一些列问题, 若我们的生活中缺少法律,生活不依照法律法规行事,我们的生活也会像电路图一样出现问题。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新内容,增加法制教育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课堂内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目标有联系的因素,引入与法制有关的知识、原理、技能,使学生对法制教育问题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变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1.找准合适的“渗透点”。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例如,在透镜的教学中,可渗透《森林防火条例》,因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尤如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有聚光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乱扔矿泉水瓶,避免造成森林火灾。这样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恰当的“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例如,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教学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分清学科渗透与法制课的区别。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總之,法制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大课题,我们只有把法制教育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这项工作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者去认真探讨和研究。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物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的进行法制渗透。平安的校园,和谐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韶关市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精神、教育教学和研究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
高校院系党委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推进院系改革、发展和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二级学院党委建设的现状,提出二级学院党委建设应明确六种意识,
井灌水稻在虎林市水田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井的管理是井灌稻丰产的关键。目前井灌面积达3.28×10^4hm^2,占水田面积的78%。总结了多年来农用机井的管理经验,希望能对井灌
介绍了草原湿地生态小区——穆棱河泄洪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富饶、丰富、生物多样化的原始面貌,指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形成的灾害,提出了挽救生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这一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承担什么任务?《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
【摘要】目前,教育革新日益明显,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优势尽显无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保障了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中,为推动幼儿教育发展与建设作出贡献,对幼儿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革新 幼儿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建立了线阵CCD器件总剂量辐照效应离线测量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一种商用线阵CCD进行了辐照效应研究,给出了暗电流输出电压信号和饱和电压信号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能够满足线阵CCD辐照试验要求。
【摘 要】 建宁民间乐舞艺术源远流长,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正是民间乐舞艺术大展时。建宁俗语云:正月闹得红,四季都太平。而闹红正月的民间乐舞艺术主要有龙灯舞、马灯舞、傩舞、花灯舞、蚌壳舞、伞灯舞、桥灯舞等,过去还兼之以古装戏,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为民众喜闻乐见。本文对建宁地区的民间乐舞艺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宁;民间乐舞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结合上街区林地资源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地区林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期内区域林地保护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实现该地区林地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必要的科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如何保护地球环境,为现代人和后代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空间环境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同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立足于地理课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当今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关注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环境教育 渗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