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及其与视力、病程转归的关系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等影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病程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7例临床确诊的NAION患者47只眼的FFA、O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视力、眼底、视野等常规眼科检查.初诊时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FFA及视野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OCT检查分别选择线性和环形扫描方式,进行黄斑和视盘的扫描.其中35例NAION患者分别于发病后0.5、1、2、3、6个月时进行OCT复查.回顾分析时,以36例患者的对侧健眼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眼FFA、视野、视盘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病程转归的相互关系.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24只患眼在黄斑区出现强荧光渗漏.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视盘隆起,生理凹陷变窄或消失;视盘与黄斑(盘斑)之间神经上皮层组织增厚或神经上皮层隆起,下方有液性暗区.对照眼中,14只跟有正常视盘生理凹陷,22只眼无生理凹陷或较小的生理凹陷.NAION组0.5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1,26.12,75.49;P<0.05).2个月时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变薄.3个月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0.5个月时明显变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9,37.92;P<0.05).视野检查结果显示,下方视野缺损21例,占45.7%.OCT检查结果显示,随病程进展,视盘上方神经纤维层厚度下降的程度更明显,与视野的表现相一致.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厚度、盘斑间神经上皮层最大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4,-0.424,-0.412,-0.464;P<0.05).结论 NAION患者FFA特征为早期视盘充盈迟缓,晚期视盘呈强荧光渗漏;OCT特征为随病程发展,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纤维层变薄.视盘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化的OCT检查与视野检查结果一致;患者视力与神经上皮层厚度的OCT检查结果呈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眼科学会联合主办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国际论坛·2009”将于2009年12月4~6日在海口市海南皇冠滨海温泉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当前玻璃体视网膜专业的热点和难点,重点讨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进展、眼底病诊断技术新进展以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会议旨在扩大中国内地、粤港澳台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
期刊
患者男,78岁.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余,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放射线接触史.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0.6,不能矫正.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
为了繁荣眼底病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眼底病事业的普及与提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年针对眼底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热点,继续举办眼底病学术交流和推广活动。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1)“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2010上海”[项目编号:2010—07—02085],
期刊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两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南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期刊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从时域转入频域,使得图像的清晰度增加,分辨率提高.能够更好地观察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及病理改变,并对病变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得黄斑视网膜外界膜、视细胞内外段等改变清晰可见,不仅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图像信息,而且还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眼底疾病的特征及病理机制,引领我们进人了一个眼底疾病观察的新时代.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OCT图像不同色彩表达的意义,重视随诊时图像
各类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但单一药物治疗对慢性或复发性葡萄膜炎的疗效欠佳,长期应用又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部分患者需辅助以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因此各自的适应证、疗效和毒副作用也不尽一样.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选择敏感的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常用药物类型、疗
由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眼科学会联合主办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国际论坛·2009”将于2009年12月4~6日在海口市海南皇冠滨海温泉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当前玻璃体视网膜专业的热点和难点,重点讨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进展、眼底病诊断技术新进展以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期刊
目的 客观评价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手术联合全氟丙烷(C3F8)眼内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31例33只眼,手术前屈光度-9.5~-21.0 D,平均屈光度(-13.1±-3.6)D,眼轴26~32 mm,平均眼轴长度(28.3±2.1)mm,均伴有黄斑部的巩膜葡萄肿而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采用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ILM剥离和10%C3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对侧眼黄斑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比分析24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单眼RVO患者的24只对侧眼及18位正常受试者18只正常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受试者黄斑功能的差异.采用罗兰RETIsean电生理仪记录mfERG,将记录图形分别按照6个同心圆和4个象限对P1、N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RVO患者对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RG,ffERG)检查具有无创伤、客观、定量和可重复的特点,是现代眼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国内ffERG应用较广泛,但存在检测病种偏少、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描述不规范等问题.重视其国际化、标准化、正规化应用;了解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网膜电图的适应证、检测技术和结果判读的区别;重视拓展其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