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关键词】中学教学;教学策略;方法模式;行为程序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06-02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有些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这是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来阐述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并且指出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特点
(一)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订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没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任何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具备相对应的方法技巧,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策略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最终通过外部动作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教学中不同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的调控性
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元认知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
三、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
(一)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二)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三)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以合作形式进行的学习称之为合作学习,以竞争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竞争学习,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个别学习。而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手段时,可多考虑对集体的评定与认可。
2.知道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3.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个体积极学习的保证。同学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性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的问题。
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研究的目的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何将教学策略运用于学科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策略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三)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再乘以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中学教学;教学策略;方法模式;行为程序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06-02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由此看出,她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有些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这是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来阐述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并且指出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上,它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特点
(一)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订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没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任何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具备相对应的方法技巧,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策略就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最终通过外部动作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教学中不同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的调控性
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元认知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
三、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
(一)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二)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三)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以合作形式进行的学习称之为合作学习,以竞争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竞争学习,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个别学习。而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手段时,可多考虑对集体的评定与认可。
2.知道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3.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个体积极学习的保证。同学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性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的问题。
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研究的目的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何将教学策略运用于学科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策略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三)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再乘以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