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目的是整合高校优势的实验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分析了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从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经费保障、实验平台开放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共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63-0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验室则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满足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引起高校实验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国内不少“985”及“211”高校构建了综合性、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实脸室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场所。
一、公共实验平台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及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在当前倡导节俭节约的新风下,各高校应该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公共实验平台的创建能够实现实验室空间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达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2]建设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实现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实验室、仪器设备、师资、实验材料、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充分地高度共享,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二、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
1.体制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与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学院级教学辅助单位,直接接受学校的领导与监督,实行学校统管、学院协管、主任负责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领导下,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性质、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岗位职责,如:《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系列不断健全的制度规章规范了中心的管理,使实验室建设做到了高效化、完善化和科学化。
2.仪器设备管理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整合已有资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补充先进、急需仪器设备,于每年12月将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交到主管部门,经学校领导审批。对于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买,申购部门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家组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对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错、无损坏、无缺件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防止障碍性事故的发生。精密贵重仪器不但要实行全校共享,而且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3.经费保障
中心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0万元,充分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另外,学校设立了创新项目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发新项目、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等;逐年增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重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经费均被列入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除投入更新和添置各专业教学所需的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经费外,还下拨专项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经费。近年来,学校向中心投入的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经费逐年增加且足额到位,从而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行。
4.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的模式
公共实验平台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建立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完全的“三开放”服务模式:一是实现训练内容开放,将列出一整套有特色的训练课名称、训练项目及实训时间在网上公布,提供各专业训练项目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自行设计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二是训练时间开放,实施每天日夜向学生开放的服务,既便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三是实验对象开放,不仅对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开放,还将陆续对外校学生开放,对社会各单位开放。
开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计划内的预约式开放,对没有做的实验进行补做,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进行补做、续做或重做。二是课程外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课堂内没有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级考试模拟训练等。三是自由式开放,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不受时间、内容限制的自主训练、实验。 要让实验室真正地开放,最大地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运行保障进行科学的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教师值班和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基地日常的正常运行,中心建立了教师值班制度,每次由一位管理员和一位辅导教师值班,管理员负责学生的进出记录、实验室仪器仪表的借用登记与管理、用电安全等,而辅导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学生协管员协助管理中心开放时情况记录,负责中心开放时的安全与管理、实验室的整洁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日常工作计划、培训研究和组织、进入基地学员资格的审查与考核等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管理。
第二,预约开放和自由开放相结合。自由开放时间,实验室准备常规仪器和材料,学员可以随时来做实验;另一类是预约开放时间,实验室根据学生提前预约时提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商定时间来做实验。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将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具体规划如下:专职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专职实践教学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80%,博士比例3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坚持“自主培养、重点提高、适当引进”的思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加强实训教学指导人员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内部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改善实践教学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有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师资。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导师制,为每一个年轻教师配备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称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实践教学第一线完成半年至一年有针对性的实训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训练项目,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语
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保障,而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完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仪器设备购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降低实验成本、优化配置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实验顺利进行、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目的,才能促进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人才协调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学斌,王旭,张涛.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2,(79):202-230.
[2]刘振国,华子义,沈忠明.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12-218.
[3]王钢钢,张琦.关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3,(1):249-25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公共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63-0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验室则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满足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引起高校实验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国内不少“985”及“211”高校构建了综合性、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实脸室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场所。
一、公共实验平台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及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在当前倡导节俭节约的新风下,各高校应该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公共实验平台的创建能够实现实验室空间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达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2]建设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实现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实验室、仪器设备、师资、实验材料、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充分地高度共享,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二、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
1.体制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与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学院级教学辅助单位,直接接受学校的领导与监督,实行学校统管、学院协管、主任负责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领导下,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性质、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岗位职责,如:《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系列不断健全的制度规章规范了中心的管理,使实验室建设做到了高效化、完善化和科学化。
2.仪器设备管理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整合已有资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补充先进、急需仪器设备,于每年12月将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交到主管部门,经学校领导审批。对于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买,申购部门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家组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对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错、无损坏、无缺件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防止障碍性事故的发生。精密贵重仪器不但要实行全校共享,而且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3.经费保障
中心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0万元,充分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另外,学校设立了创新项目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发新项目、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等;逐年增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重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经费均被列入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除投入更新和添置各专业教学所需的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经费外,还下拨专项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经费。近年来,学校向中心投入的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经费逐年增加且足额到位,从而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行。
4.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的模式
公共实验平台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建立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完全的“三开放”服务模式:一是实现训练内容开放,将列出一整套有特色的训练课名称、训练项目及实训时间在网上公布,提供各专业训练项目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自行设计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二是训练时间开放,实施每天日夜向学生开放的服务,既便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三是实验对象开放,不仅对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开放,还将陆续对外校学生开放,对社会各单位开放。
开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计划内的预约式开放,对没有做的实验进行补做,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进行补做、续做或重做。二是课程外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课堂内没有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级考试模拟训练等。三是自由式开放,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不受时间、内容限制的自主训练、实验。 要让实验室真正地开放,最大地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运行保障进行科学的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教师值班和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基地日常的正常运行,中心建立了教师值班制度,每次由一位管理员和一位辅导教师值班,管理员负责学生的进出记录、实验室仪器仪表的借用登记与管理、用电安全等,而辅导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学生协管员协助管理中心开放时情况记录,负责中心开放时的安全与管理、实验室的整洁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日常工作计划、培训研究和组织、进入基地学员资格的审查与考核等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管理。
第二,预约开放和自由开放相结合。自由开放时间,实验室准备常规仪器和材料,学员可以随时来做实验;另一类是预约开放时间,实验室根据学生提前预约时提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商定时间来做实验。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将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具体规划如下:专职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专职实践教学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80%,博士比例3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坚持“自主培养、重点提高、适当引进”的思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加强实训教学指导人员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内部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改善实践教学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有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师资。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导师制,为每一个年轻教师配备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称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实践教学第一线完成半年至一年有针对性的实训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训练项目,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语
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保障,而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完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仪器设备购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降低实验成本、优化配置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实验顺利进行、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目的,才能促进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人才协调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学斌,王旭,张涛.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2,(79):202-230.
[2]刘振国,华子义,沈忠明.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12-218.
[3]王钢钢,张琦.关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3,(1):249-250.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