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简要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旨在促使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习惯 幼儿行为 榜样
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更可以让原本看起来困难的习惯培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把0—3岁的孩子归类到婴儿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主要培养的方面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6-11岁的儿童是处于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习惯方面。
一、对幼儿的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比如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入园初期,我们给出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有些人觉得这些要求太低了,可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小班朋友来说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入园那几周,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走进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孩子从内心到行为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和慌张。记得我当时带小班的第一天,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幼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有的哭闹、有的撕咬、有的到处乱跑。但是如果对于中班新学期入园的小朋友来说,稳定情绪通常最多只在开学第一天或者前几天比较注意,因为中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已经很了解。所以我们对中班小朋友的要求比小班入园的幼儿要求就明显提高了,要求尽快回到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等等,具体的一些要求是: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儿童的行为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偷懒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忽视了这个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上做的比较好。有一次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告诉我,某天她跟孩子一起过马路,交通指示灯是红色,但是母亲看看周围没有过往的车辆于是准备拉着孩子过马路,但是这位幼儿却及时的跟她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听到孩子这样说,那位家长告诉我当时她感觉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相信,幼儿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如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让家长自己思考一下在家的行为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
三、努力实现家园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之前我提到的目标设置以及榜样示范,其实都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积极指导。这种配合不能偏废其一,有很多的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刚开始听说的时候我觉得很诧异,因为班上的绝大部分小朋友在幼儿园都能够自己进食自己穿脱衣服,特别是现在上了中班,这样的能力大家都已经完全具备了,可是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家里都不会了呢?经过多次交流和观察我发现,在家里家长的要求跟我们在幼儿园的要求脱节了,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跟我们学校的不一致,所以小朋友会表现出两种不一样的状态。其实这样对幼儿来说是不好的,我们说过,任何习惯的培养都必须坚持并且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那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就会达不到效果。
四、采用多样趣味的教育活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天性十分活跃,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去认识和了解它们,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但是,他们并不喜欢长期如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喜欢禁锢在乏味的教室里,而是喜欢无拘无束地游戏和活动,追求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有效地创设一些趣味的教育活动,一方面用以提高幼儿对于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识,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和优良的游戏行为习惯。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游戏教育活动,另一种是以歌谣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主要在于通过合理的游戏开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也可以把部分教育内容贯穿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活动不仅仅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合作交流的主要方法。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加强与别的同学的交流协作,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并逐步相互促进,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相比较而言,幼儿间的相互促进往往会比教师直接的教育行为更加科学有效,能够最为切实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歌谣教育活动是以歌谣为主体展开的,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谣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一些优良美德传输给幼儿,使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容易被幼儿认可和接受。教师也可以尝试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规范编成歌谣,让幼儿进行背诵记读,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教育内容的影响,从而逐步培养自身的优良生活习惯。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方向,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們更加茁壮成长。
【关键词】习惯 幼儿行为 榜样
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更可以让原本看起来困难的习惯培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把0—3岁的孩子归类到婴儿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主要培养的方面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6-11岁的儿童是处于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习惯方面。
一、对幼儿的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比如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入园初期,我们给出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有些人觉得这些要求太低了,可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小班朋友来说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入园那几周,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走进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孩子从内心到行为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和慌张。记得我当时带小班的第一天,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幼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有的哭闹、有的撕咬、有的到处乱跑。但是如果对于中班新学期入园的小朋友来说,稳定情绪通常最多只在开学第一天或者前几天比较注意,因为中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已经很了解。所以我们对中班小朋友的要求比小班入园的幼儿要求就明显提高了,要求尽快回到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等等,具体的一些要求是: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儿童的行为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偷懒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忽视了这个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上做的比较好。有一次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告诉我,某天她跟孩子一起过马路,交通指示灯是红色,但是母亲看看周围没有过往的车辆于是准备拉着孩子过马路,但是这位幼儿却及时的跟她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听到孩子这样说,那位家长告诉我当时她感觉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相信,幼儿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如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让家长自己思考一下在家的行为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
三、努力实现家园配合
家校一致,形成合力,才有实效。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上,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要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之前我提到的目标设置以及榜样示范,其实都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积极指导。这种配合不能偏废其一,有很多的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刚开始听说的时候我觉得很诧异,因为班上的绝大部分小朋友在幼儿园都能够自己进食自己穿脱衣服,特别是现在上了中班,这样的能力大家都已经完全具备了,可是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家里都不会了呢?经过多次交流和观察我发现,在家里家长的要求跟我们在幼儿园的要求脱节了,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跟我们学校的不一致,所以小朋友会表现出两种不一样的状态。其实这样对幼儿来说是不好的,我们说过,任何习惯的培养都必须坚持并且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规范,那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就会达不到效果。
四、采用多样趣味的教育活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天性十分活跃,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去认识和了解它们,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但是,他们并不喜欢长期如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喜欢禁锢在乏味的教室里,而是喜欢无拘无束地游戏和活动,追求活动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积极有效地创设一些趣味的教育活动,一方面用以提高幼儿对于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识,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和优良的游戏行为习惯。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游戏教育活动,另一种是以歌谣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主要在于通过合理的游戏开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也可以把部分教育内容贯穿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活动不仅仅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合作交流的主要方法。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加强与别的同学的交流协作,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并逐步相互促进,完善自身的行为习惯。相比较而言,幼儿间的相互促进往往会比教师直接的教育行为更加科学有效,能够最为切实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歌谣教育活动是以歌谣为主体展开的,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谣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一些优良美德传输给幼儿,使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容易被幼儿认可和接受。教师也可以尝试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规范编成歌谣,让幼儿进行背诵记读,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受到教育内容的影响,从而逐步培养自身的优良生活习惯。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方向,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們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