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虽然是经济类专业,但应用性强,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可见,实践是发展国贸专业的根本路径。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也创办了这个专业,但总体还是偏理论,实践课程比较落后,这与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训师资学法,教学理念还未转变有直接关系。为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 国贸专业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215-02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经济格局,中国跻身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国贸专业也建设起来,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国际贸易人才,在该专业上积极做出改革和创新。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切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目前民办高校对国贸专业的教学程度来看,虽然聘请了一些行业内专家,但总体上还是偏理论,实践课程较少,这无疑是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主要看就业情况,为此,必须做出教学改革,加强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分离
教学内容上的融合不够。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被迫分离,理论老师讲理论,实践老师讲实践,导致二者分离,缺少在教学层面的沟通。此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进度不同,很多理论老师讲完课了,实践课程还在进行,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彼此对课程的了解不足,导致实践课程内容无法跟进理论课程,也无法及时对实践课程做出调整,学生学起来云里雾里,不利于实操水平的提高。
1.2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训基地落后
首先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教材中关于实训的内容太少,导致大家都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对于实训基地、实训师资的建设就更是落后了。例如,课程中很少提及单证方面的实训,但这个环节的内容尤为重要,却在教学中显得格外薄弱,更没有单证方面的实训场地。国贸专业的学生在考证时(如报关员证、跟单员证)这些是非常最要的知识点,且对以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各门课程相互独立,不成体系
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到如何处理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各种问题。此外,通过案例,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讨论,探究,有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专业课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案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主体性,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案例教学,课程的案例相互独立、不成体系,使得各门学科之间未能实现良好的融合。
2 提高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重建国贸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可以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单证、报关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至少要有整改课时的2/3。对于具备实验场地的学校,要延长场地的开放时间,没有场地的学校,积极建设。鼓励老师在课程内容之外,多设计一些实用性的实践课程,以提高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操能力。
2.2 多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和完善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注重设备质量,及时更新软件信息,帮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
院校合作的长远发展之路。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达成协议,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院校合作是符合现代社会效益的共赢机制,通过院校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的难处和发展目标,在为企业提供支持的同时,可以针对性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解决就业问题。而企业在学校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派遣优秀管理者赴学校开展讲座或参与实践教学。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除了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外,师资力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民办高校应培养出能够从事实践教学和外贸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从管理入手,颁布教室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参加双师培养,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还可以改革考核制度,综合考核老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鼓励大家多方位提升。学校要懂得走出去,鼓励学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要请进来,从企业聘请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共谋发展与进步。
2.4 专业教师协调联动,统一制定教学案例
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理解程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和各课程老师一起合作,开发出属于学生,适合学生的案例教学,在课本知识之外得到延伸。为此,我建议,作为一个专业组的老师,可以坐在一起,相互沟通,共同商讨,以完整、系统的进出口业务程序流程为依据,创新制作一套专属案例。这一套案例可以放在校园网中,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外,还能到校园网中自主學习。案例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需要老师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的重难点,并将之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案例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大大提升。
另外,建议强化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学校驻地的外贸企业进行业务参观和考察,结合企业生产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可见性,强化各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
3 结语
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自我,争取与世界接轨,为此,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应积极摸索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企业相连的合作办学、院校合作机制。以此为基础,加强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并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为培养综合型国际贸易经济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海兵,李丹.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6):91-94,98.
[2] 郑秀梅.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2(5):128-130.
[3] 盛志君,赵明,张肖.普通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8):126-128.
[4] 孙艳,王芬.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8):81-83.
关键词:实践教学 国贸专业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215-02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经济格局,中国跻身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国贸专业也建设起来,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国际贸易人才,在该专业上积极做出改革和创新。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切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目前民办高校对国贸专业的教学程度来看,虽然聘请了一些行业内专家,但总体上还是偏理论,实践课程较少,这无疑是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民办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主要看就业情况,为此,必须做出教学改革,加强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分离
教学内容上的融合不够。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被迫分离,理论老师讲理论,实践老师讲实践,导致二者分离,缺少在教学层面的沟通。此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进度不同,很多理论老师讲完课了,实践课程还在进行,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彼此对课程的了解不足,导致实践课程内容无法跟进理论课程,也无法及时对实践课程做出调整,学生学起来云里雾里,不利于实操水平的提高。
1.2 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训基地落后
首先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教材中关于实训的内容太少,导致大家都忽视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对于实训基地、实训师资的建设就更是落后了。例如,课程中很少提及单证方面的实训,但这个环节的内容尤为重要,却在教学中显得格外薄弱,更没有单证方面的实训场地。国贸专业的学生在考证时(如报关员证、跟单员证)这些是非常最要的知识点,且对以后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各门课程相互独立,不成体系
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到如何处理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各种问题。此外,通过案例,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讨论,探究,有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专业课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也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案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主体性,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案例教学,课程的案例相互独立、不成体系,使得各门学科之间未能实现良好的融合。
2 提高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2.1 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重建国贸专业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可以增加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单证、报关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至少要有整改课时的2/3。对于具备实验场地的学校,要延长场地的开放时间,没有场地的学校,积极建设。鼓励老师在课程内容之外,多设计一些实用性的实践课程,以提高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操能力。
2.2 多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加大投入优化和完善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注重设备质量,及时更新软件信息,帮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
院校合作的长远发展之路。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达成协议,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院校合作是符合现代社会效益的共赢机制,通过院校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的难处和发展目标,在为企业提供支持的同时,可以针对性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解决就业问题。而企业在学校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派遣优秀管理者赴学校开展讲座或参与实践教学。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除了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外,师资力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民办高校应培养出能够从事实践教学和外贸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从管理入手,颁布教室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参加双师培养,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还可以改革考核制度,综合考核老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鼓励大家多方位提升。学校要懂得走出去,鼓励学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要请进来,从企业聘请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共谋发展与进步。
2.4 专业教师协调联动,统一制定教学案例
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是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理解程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和各课程老师一起合作,开发出属于学生,适合学生的案例教学,在课本知识之外得到延伸。为此,我建议,作为一个专业组的老师,可以坐在一起,相互沟通,共同商讨,以完整、系统的进出口业务程序流程为依据,创新制作一套专属案例。这一套案例可以放在校园网中,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外,还能到校园网中自主學习。案例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需要老师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的重难点,并将之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案例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大大提升。
另外,建议强化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学校驻地的外贸企业进行业务参观和考察,结合企业生产案例进行现场教学,增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可见性,强化各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
3 结语
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促进企业不断提升自我,争取与世界接轨,为此,企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阵地,应积极摸索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企业相连的合作办学、院校合作机制。以此为基础,加强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并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为培养综合型国际贸易经济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海兵,李丹.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6):91-94,98.
[2] 郑秀梅.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2(5):128-130.
[3] 盛志君,赵明,张肖.普通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8):126-128.
[4] 孙艳,王芬.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