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建设的概念本属于大学学科专业发展的范畴,它对提高大学科研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就中学而言,学科建设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载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依托和基础。加强学科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严格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丰富学科内涵,提炼学科精华,发展学科外延,形成学科特色,打造一批学科核心力量,才能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针对学科建设提出一些来源于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反思校本教研现状,拓展校本教研路径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中学在校本教研的实施中多数采取的是教学型教研,也就是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需要的一种教研形式。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活动形式为说课、听课和评课。特别是在课例研究中,多数采用参赛课、自选课、制定课为研究对象,带有很强的任务驱动的特点,很难激发教师的研究激情。应大胆实践多种课例研究的模式,比如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等。
比教学型教研更深远、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教研形式为研究型教研,它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
二、注重教师团队均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领军团队均衡发展,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的领军团队应该具有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提供目标和方向的能力,能够在塑造学校文化和确定学校价值观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这支团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学校先后制定的十几个发展远景规划和探索项目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并贯穿到了每一项工作中。
同时,领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指挥者。在学校,从启发自我意识到关注教育细节,再到实现自我超越,每一阶段的领军人物都是学校的领导,都有他们的亲自设计、参与指导。备讲批辅考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他们准确的把脉和诊断;教研科研的每一项课题攻关中,都有他们的科学指导和专业引领;叙事研究、合作论坛等每一项活动,都有他们的思想引航和率先垂范。正是这支敢于“亮剑”的团队带出了一支强队、一批“勇士”,正是这种聚精会神、脚踏实地、用心做事业的执著精神带出了我校特有的团队精神文化。
2.教师团队均衡发展,发挥专业主导作用
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教师专业发展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中,我们始终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以实现自我突破。一是建设学习型校园,让教师的底蕴厚起来;二是营造学术研究氛围,让研究走进教师的生活;三是聚集课堂教学,感受专业成长的收获和体验。
而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中,第一步是构建机制,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共同发展。学校设立了“优秀组处室”、“优秀课题组”、“优秀小课题组”等多个团队的评价机制,通过团队楷模作用的引导,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发挥所长,共同提高。第二步,引领教师团队发展。学校将教师分为教研团队、学生成长引领团队、课题攻关团队、青年教师成长团队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团队,这些团队的建设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只由几个名师来支撑,真正挑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是团队。为此,我们着重抓了学科团队建设,如成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多方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合作、交流、提升。
三、科学构建教学模式,引领教师群体优化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五个组成部分:指导思想(其中涵盖了理论依据)、功能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和评价标准。
教学模式的学习,有利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并使其有机融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为教师掌握并切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一个“中介”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媒介”和“桥梁”。
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群体优化,使各层次教师共同成长。 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类型,不致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熟悉和掌握教学活动的各种类型,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我觉得尤其在他们从教初期还是利大于弊的,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某些教学框架和教学程序,不致于偏离大方向。即使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通过对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使他们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學活动精益求精,更加丰盈充实。
一、反思校本教研现状,拓展校本教研路径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中学在校本教研的实施中多数采取的是教学型教研,也就是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需要的一种教研形式。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活动形式为说课、听课和评课。特别是在课例研究中,多数采用参赛课、自选课、制定课为研究对象,带有很强的任务驱动的特点,很难激发教师的研究激情。应大胆实践多种课例研究的模式,比如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等。
比教学型教研更深远、更规范、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教研形式为研究型教研,它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
二、注重教师团队均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1.领军团队均衡发展,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的领军团队应该具有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提供目标和方向的能力,能够在塑造学校文化和确定学校价值观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这支团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学校先后制定的十几个发展远景规划和探索项目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形成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并贯穿到了每一项工作中。
同时,领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指挥者。在学校,从启发自我意识到关注教育细节,再到实现自我超越,每一阶段的领军人物都是学校的领导,都有他们的亲自设计、参与指导。备讲批辅考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他们准确的把脉和诊断;教研科研的每一项课题攻关中,都有他们的科学指导和专业引领;叙事研究、合作论坛等每一项活动,都有他们的思想引航和率先垂范。正是这支敢于“亮剑”的团队带出了一支强队、一批“勇士”,正是这种聚精会神、脚踏实地、用心做事业的执著精神带出了我校特有的团队精神文化。
2.教师团队均衡发展,发挥专业主导作用
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教师专业发展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中,我们始终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以实现自我突破。一是建设学习型校园,让教师的底蕴厚起来;二是营造学术研究氛围,让研究走进教师的生活;三是聚集课堂教学,感受专业成长的收获和体验。
而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中,第一步是构建机制,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共同发展。学校设立了“优秀组处室”、“优秀课题组”、“优秀小课题组”等多个团队的评价机制,通过团队楷模作用的引导,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发挥所长,共同提高。第二步,引领教师团队发展。学校将教师分为教研团队、学生成长引领团队、课题攻关团队、青年教师成长团队以及其它一些非正式团队,这些团队的建设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只由几个名师来支撑,真正挑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是团队。为此,我们着重抓了学科团队建设,如成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多方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合作、交流、提升。
三、科学构建教学模式,引领教师群体优化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五个组成部分:指导思想(其中涵盖了理论依据)、功能目标、操作程序、操作策略和评价标准。
教学模式的学习,有利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并使其有机融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为教师掌握并切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一个“中介”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媒介”和“桥梁”。
教学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群体优化,使各层次教师共同成长。 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便于教师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类型,不致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熟悉和掌握教学活动的各种类型,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我觉得尤其在他们从教初期还是利大于弊的,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某些教学框架和教学程序,不致于偏离大方向。即使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通过对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使他们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學活动精益求精,更加丰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