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问题倒逼就是指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与问题倒逼密切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发挥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积极作用,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索和遵循问题倒逼的规律。
[关键词] 问题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新研究”(15ZDA001);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15JD710001);2015年度湖北省高 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 践创新研究”(DJ1502)
[作者简介] 邹 谨(1980—),男,四川宣汉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党建研究。
李敬煊(1965—),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副主任,恽代英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师范学院“彩虹学者”,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3-0017-06 [收稿日期] 2016-01-15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问题倒逼”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P74)实际上,问题倒逼不仅体现在改革方面,而且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下简称为“四个全面”)的提出,就是我们党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深刻理解问题倒逼与提出“四个全面”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对推进“四个全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倒逼的内涵、特征和程序
要弄清问题倒逼的内涵,首先有必要明确“问题”和“倒逼”的内涵。所谓问题,就是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2](P839)所谓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逆向促动的意思。在明确“问题”和“倒逼”的内涵后,我们可以对问题倒逼的内涵进行界定。我们认为,所谓问题倒逼,就是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
问题倒逼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代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时代不同,问题倒逼的具体内容也不同。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问题倒逼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普遍性。毛泽东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3](P305)“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4](P44)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问题倒逼的普遍性。问题倒逼广泛存在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第三,无限性。毛泽东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3](P305)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这十大关系都是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4](P44)习近平也强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1](P74)问题倒逼是无限的,只要有矛盾存在,就会有问题倒逼产生。旧的问题倒逼结束了,新的问题倒逼又会开始,不可能一劳永逸。
问题倒逼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发挥问题倒逼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弄清其基本程序。问题倒逼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倒逼产生——暴露问题、形成压力——倒逼回应——问题倒逼消失、缓解或恶化。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当某方面出现了某一突出问题,问题倒逼得以产生;问题倒逼通过暴露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对人们形成强大压力;人们树立危机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问题倒逼得以消除或缓解,反之,则使问题倒逼恶化。正确把握问题倒逼的基本程序,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问题倒逼通过暴露问题,迫使人们高度重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在出现突出问题后,我们就会高度关注。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腐败多发等问题,这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对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加以解决,就可以将之转化为发展机遇。第二,问题倒逼通过施加压力,迫使人们增强危机意识。问题倒逼在唤起人们注意的同时,给人们造成强大压力,迫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人们思考破解问题的办法。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倒逼给我们党形成了强大压力,迫使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问题倒逼通过警示老办法行不通,迫使人们进行创新。在不同的时代,问题各不相同,问题自身的规律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问题倒逼往往宣告老办法的失灵,迫使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第四,问题倒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问题倒逼并不必然带来积极影响,因为它是一个客体与主体互动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回应。问题倒逼能不能带来积极影响,取决于我们积极回应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倒逼就能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反之,问题倒逼就会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二、问题倒逼与“四个全面”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的提出,与问题倒逼密切相关。2015年2月11日,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5]“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思想结晶。具体来看,“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都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总体小康存在不足的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与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紧密相连。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江泽民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6](P543)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6](P543)总体小康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需要。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一问题的倒逼,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P543)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好弥补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二是积极应对了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倒逼。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7](P4)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已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建党一百年时间期限已日益逼近,这倒逼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确保实现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8]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有体制弊端的倒逼。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曾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体制日益暴露出明显弊端,严重束缚了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一问题的倒逼,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9](P148)在南方谈话中,他进一步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9](P373)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倒逼我们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0](P327)“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P333)“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0](P333)“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0](P333)我们党积极应对原有政治体制弊端的倒逼,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积极应对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逼。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要求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这倒逼我们党全面推进改革。1986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9](P176)“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9](P164)为应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逼,邓小平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9](P116)我们党全面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并逐步得以深化。三是积极应对了非科学发展的倒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我国目前仍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P71-72)这些问题倒逼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就强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P72)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提出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人治危害的倒逼。人治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倒逼我们党实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为积极应对人治危害的倒逼,邓小平明确提出“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10](P177)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0](P146)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是积极应对了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倒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11]为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倒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12]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8]“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党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倒逼,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提高到了新水平。二是积极应对了从严治党不到位的倒逼。尽管我们党长期注重从严治党,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从严治党还不到位,造成了很多问题。习近平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13]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为增强从严治党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问题倒逼与“四个全面”的推进
“四个全面”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推进“四个全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之一。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具有重要意义。要发挥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的积极作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增强问题意识。要成功应对问题倒逼,首先必须增强问题意识。习近平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P74)问题倒逼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如果我们对问题漠然置之,就会制约和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增强问题意识,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要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还必须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做到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4]“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14]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直面和化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矛盾。
第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是成功应对问题倒逼的基本前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成功应对问题倒逼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1](P401-402)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学习来获得和提高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P404)要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改革和法治知识,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党的建设知识,为提高党内治理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14]二是要提高创新能力。问题倒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提出了高要求。要成功应对问题倒逼,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邓小平指出:“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9](P59)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通过推进理论创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推进实践创新,鼓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新鲜经验;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汲取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也是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就强调,“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10](P230)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破解各种难题。 第三,探索和遵循问题倒逼的规律。问题倒逼有自己的规律,只有不断探索和遵循其规律,才能提高应对问题倒逼的科学化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问题倒逼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是应对问题倒逼的关键。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问题,关键要靠发展。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坚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问题倒逼的成本随时机的丧失而增加。如果有问题不去及时解决,就会越拖越严重,造成的危机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大,解决起来就会越来越困难。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抓住时机及时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三是问题倒逼具有联动效应。一个问题的倒逼会牵涉到其他问题的倒逼,形成问题倒逼的综合效应。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四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防止顾此失彼。探索问题倒逼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问题倒逼规律的认识,并努力遵循之,以此促进“四个全面”的推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 新春的祝福[N].人民日报,2015-02-13(01).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2] 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01).
[1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1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 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 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关键词] 问题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新研究”(15ZDA001);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15JD710001);2015年度湖北省高 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 践创新研究”(DJ1502)
[作者简介] 邹 谨(1980—),男,四川宣汉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党建研究。
李敬煊(1965—),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副主任,恽代英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师范学院“彩虹学者”,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3-0017-06 [收稿日期] 2016-01-15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问题倒逼”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P74)实际上,问题倒逼不仅体现在改革方面,而且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下简称为“四个全面”)的提出,就是我们党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深刻理解问题倒逼与提出“四个全面”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对推进“四个全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倒逼的内涵、特征和程序
要弄清问题倒逼的内涵,首先有必要明确“问题”和“倒逼”的内涵。所谓问题,就是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2](P839)所谓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迫使、反推、逆向促动的意思。在明确“问题”和“倒逼”的内涵后,我们可以对问题倒逼的内涵进行界定。我们认为,所谓问题倒逼,就是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
问题倒逼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时代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时代不同,问题倒逼的具体内容也不同。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问题倒逼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普遍性。毛泽东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3](P305)“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4](P44)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问题倒逼的普遍性。问题倒逼广泛存在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第三,无限性。毛泽东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3](P305)他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这十大关系都是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4](P44)习近平也强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1](P74)问题倒逼是无限的,只要有矛盾存在,就会有问题倒逼产生。旧的问题倒逼结束了,新的问题倒逼又会开始,不可能一劳永逸。
问题倒逼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发挥问题倒逼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弄清其基本程序。问题倒逼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倒逼产生——暴露问题、形成压力——倒逼回应——问题倒逼消失、缓解或恶化。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当某方面出现了某一突出问题,问题倒逼得以产生;问题倒逼通过暴露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对人们形成强大压力;人们树立危机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问题倒逼得以消除或缓解,反之,则使问题倒逼恶化。正确把握问题倒逼的基本程序,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问题倒逼通过暴露问题,迫使人们高度重视。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在出现突出问题后,我们就会高度关注。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腐败多发等问题,这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对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加以解决,就可以将之转化为发展机遇。第二,问题倒逼通过施加压力,迫使人们增强危机意识。问题倒逼在唤起人们注意的同时,给人们造成强大压力,迫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人们思考破解问题的办法。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倒逼给我们党形成了强大压力,迫使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问题倒逼通过警示老办法行不通,迫使人们进行创新。在不同的时代,问题各不相同,问题自身的规律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问题倒逼往往宣告老办法的失灵,迫使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第四,问题倒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问题倒逼并不必然带来积极影响,因为它是一个客体与主体互动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回应。问题倒逼能不能带来积极影响,取决于我们积极回应的程度和质量,取决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倒逼就能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反之,问题倒逼就会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二、问题倒逼与“四个全面”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的提出,与问题倒逼密切相关。2015年2月11日,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5]“四个全面”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思想结晶。具体来看,“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都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总体小康存在不足的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与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紧密相连。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江泽民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6](P543)但“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6](P543)总体小康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需要。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一问题的倒逼,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P543)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好弥补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二是积极应对了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倒逼。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7](P4)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已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建党一百年时间期限已日益逼近,这倒逼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确保实现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8]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有体制弊端的倒逼。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曾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体制日益暴露出明显弊端,严重束缚了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一问题的倒逼,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9](P148)在南方谈话中,他进一步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9](P373)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倒逼我们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0](P327)“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P333)“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0](P333)“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10](P333)我们党积极应对原有政治体制弊端的倒逼,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积极应对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逼。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要求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这倒逼我们党全面推进改革。1986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9](P176)“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9](P164)为应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逼,邓小平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9](P116)我们党全面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并逐步得以深化。三是积极应对了非科学发展的倒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我国目前仍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P71-72)这些问题倒逼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就强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P72)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提出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人治危害的倒逼。人治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倒逼我们党实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为积极应对人治危害的倒逼,邓小平明确提出“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10](P177)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0](P146)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是积极应对了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倒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11]为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一是积极应对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倒逼。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12]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8]“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党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倒逼,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提高到了新水平。二是积极应对了从严治党不到位的倒逼。尽管我们党长期注重从严治党,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从严治党还不到位,造成了很多问题。习近平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13]我们党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倒逼,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为增强从严治党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问题倒逼与“四个全面”的推进
“四个全面”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推进“四个全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之一。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具有重要意义。要发挥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的积极作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第一,增强问题意识。要成功应对问题倒逼,首先必须增强问题意识。习近平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P74)问题倒逼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如果我们对问题漠然置之,就会制约和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增强问题意识,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要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善于从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还必须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做到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4]“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14]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直面和化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矛盾。
第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是成功应对问题倒逼的基本前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成功应对问题倒逼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1](P401-402)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学习来获得和提高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P404)要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改革和法治知识,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党的建设知识,为提高党内治理能力打下基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14]二是要提高创新能力。问题倒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提出了高要求。要成功应对问题倒逼,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邓小平指出:“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9](P59)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通过推进理论创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推进实践创新,鼓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新鲜经验;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汲取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也是解决推进“四个全面”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就强调,“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10](P230)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破解各种难题。 第三,探索和遵循问题倒逼的规律。问题倒逼有自己的规律,只有不断探索和遵循其规律,才能提高应对问题倒逼的科学化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认为,问题倒逼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是应对问题倒逼的关键。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问题,关键要靠发展。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坚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举措,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问题倒逼的成本随时机的丧失而增加。如果有问题不去及时解决,就会越拖越严重,造成的危机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大,解决起来就会越来越困难。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抓住时机及时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三是问题倒逼具有联动效应。一个问题的倒逼会牵涉到其他问题的倒逼,形成问题倒逼的综合效应。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四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防止顾此失彼。探索问题倒逼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问题倒逼规律的认识,并努力遵循之,以此促进“四个全面”的推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 新春的祝福[N].人民日报,2015-02-13(01).
[6]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2] 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01).
[1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1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 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 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