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永枚同志是著名的军旅诗人,也是岭南文坛硕果累累的作家。近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广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广东文学名家张永枚学术研讨会”,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革命文艺优良传统,讴歌新时代,承传红色基因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同张永枚同志是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文友。1962年春,我作为广州军区新华分社的记者,同王笠夫同志一起首次采访他,写了《军中歌手》的一文。新华社发了通稿,在《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战士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五十多年来,他的诗、文如《孙中山与宋庆龄》《海角奇光》《张永枚诗选》《中国桂山舰》《左宗棠光复新疆》等作品,我都认真拜读,写了读后感发表。他的作品启迪了我的心智,激发了我的诗情,深感他是军旅诗人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佼佼者。
他是浑身带着战火硝烟的诗人
他从血火交炽的朝鲜战场走来,亲身经历过敌机的疯狂轰炸扫射;亲眼见过三八线南中佳溪雪地上11位志愿军烈士的尸体和14位受伤战友的伤痕,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朝鲜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和对最可爱的人的热爱,写了《天仇》《屋檐下》《毛主席手下的人》等怒火燃烧、热血奔涌的诗篇。特别是《诺多尔江边》写了一家三口同赴国难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亲爱的儿子英勇阵亡/和敌人一起燃烧在山上”;“父亲喊一声孩子他娘/我也要走了,要找一支复仇的枪”;“母亲用裙子蒙住眼睛/眼泪透过裙子流淌/走吧,快走吧/我也去给伤员洗衣裳”,“诺多尔江水哗哗地冲刷着岩石/看,江面上腾起了遮天风浪……”可歌可泣的故事,清晰感人的形象,英雄的人民啊,豪迈,坚强,那遮天风浪似乎还萦迥耳畔。今天,朝鲜弃核的祥云升起,我们祝愿诺多尔江边风平浪静,那奔赴战场的老渔夫夫妇,该回到白色小房,安居乐业度时光。
他是高唱军歌的行吟诗人
诗的教化作用,多是通过“寓教于乐”而实现的。乐,就是歌唱,就是朗诵(行吟),《诗经》中所有的诗都是用来吟唱的。“军中歌手”张永枚,军歌嘹亮,远播四方: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人民军队忠于党》)气势豪迈磅礴,高度概括了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语言准确,乐曲优美,成为节日庆典的必播歌曲。
“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骑马挎枪走天下》)保卫新中国国防的军人形象,伟岸,豪放,爱国爱民的情曲,滋润心灵的绝响。
“清水河,清又清/我的丈夫是志愿军/太阳下花开红又红/我的丈夫是英雄。”(《我的丈夫是英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抒发了时代的感情,展示出人物高尚的心灵。解放了的新中国妇女毫无忸怩之态,直抒心声“我的丈夫是英雄!”把渴望建功立业,倾慕英雄人物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脍炙人口,流传全国。笔者亲眼见到这首歌的魅力。那是1953年5月,朝鲜老秃山战役后的庆功大会上,文工团员吴威凤深情演唱《我的丈夫是英雄》,手捧鲜花献给攻克老秃山的英雄营长、全国战斗英雄郝忠云,全场掌声如潮。美歌促美缘,英雄抱得美人归!
著名诗人袁水拍评张永枚的诗:“民歌的节奏,群众化的风格,亲切的韵味”。
他是紧贴战士歌颂军魂的诗人
张永枚出版的23部诗集中,“战士诗”约占一半。由于他常年深入基层和海边防连队,同战士一起生活,“战士崇高的灵魂,震响了我的诗弦,促使我去创造诗的境界……”他笔下的战士,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貌:五十年代是“骑马挎枪走天下”,八十年代是“青春,露出红石榴般的笑”。在他的诗中,可听到战士卜卜跳动的赤心,可闻出战士微微散发的气息:“水流泥土的气息/硝烟烈火的气息/成天汗流不干的气息/怎么称呼呢?人们叫,太阳味儿”(《太阳味儿》)
讴歌战士平凡的军旅生活,诗想象力丰富,比喻新颖,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哲思融合在一起。写战士练瞄准射击:“成年以热汗润湿靶台/身躯压磨得泥土下沉……/啊,以血肉贴着国土的青春!”(《射手自画像》)。战士的一顶钢盔,一件军衣,一只纽扣都成为有情之物而歌之咏之:钢盔,卫护着“彩色的小生命”(《马樱花》);纽扣,是颗颗“微笑的小星”(《星》)。《夜来香》,写一个新战士初上海岛在种满夜来香的哨位上岗,得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昔日一个老兵在哨位旁插上一枝夜来香,精心培育守护,直到“夜来香开遍海岛/花海里屯下雄兵……”诗人深情唱道:“今夜花儿熏得军衣香/浪花般的骨朵甜甜地唱/新兵新兵你可知?/种花的哨兵就是夜来香”。把守护祖国安宁的海边防哨兵比作夜来香,诗情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臂膀》写一个战士在修青藏公路时炸断了臂膀,妻子来看他,伤心流泪,战士说:“别心伤!你看这公路/穿雪谷,越大江,风云万里/伸到远方/那就是我的臂膀!”多么乐观、豪迈的感情和开阔的境界。
诗人站在时代风云和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塑造战士形象,他在《军旗》《蹈海》等诗中浓墨重彩绘出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战士大智大勇、救国救民的英雄群像,同时又描绘出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哺育下一代新人的崭新风貌。《西沙之战》是永枚军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用了三天三夜只吃了四个汤圆写成。“美丽的西沙群岛/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水面”“只有我们的顽强/没有敌人的勇敢……”《光明日報》首发,《人民日报》转载,盛况空前,好评纷至沓来,奠定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人在《和死神扳手的人》中呐喊:“我们这些新中国之子/是撼不动的泰山,扳不倒的长城/国魂附体,军威在身/五千年的历史助威呐喊睁大眼睛……”
他是战战兢兢怕停了“针绣”的诗人
诗人在将退休时写了一篇《椅子》(发表于《诗刊》)是一篇告别官位做普通百姓,迈向人生第二春的宣言。“别了,椅子……/我捡起一根落在上面的白发/笑笑,让最后一缕眷恋如飞絮”难道诗人要归隐吗?不!“哪一户老百姓家/都有自己的椅子……我,决不需要安乐椅!”他果决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只身去湖南汩罗江畔体验屈老夫子怎样完成他万古流芳的诗作。有人问,你不寂寞吗?他答:“我不寂寞,我和我写的人物一起生活”。从此一直到今,诗人起早贪黑,以超人的勤奋完成了《左宗棠光复新疆》《朱德三个人轶事》等60多万字的巨著。一个耄耋老人,为何如此拼命?“敢于一刀剖开胸襟/掏出心来点燃当灯/任跋涉一生走不到终点/也要去闯去奔满怀狂情……我拥抱她却被她紧紧掌握/百年后也是个负债的诗魂”(《热恋》)。祝福他健康长寿,心灯闪亮,不负诗魂!
我同张永枚同志是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文友。1962年春,我作为广州军区新华分社的记者,同王笠夫同志一起首次采访他,写了《军中歌手》的一文。新华社发了通稿,在《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战士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五十多年来,他的诗、文如《孙中山与宋庆龄》《海角奇光》《张永枚诗选》《中国桂山舰》《左宗棠光复新疆》等作品,我都认真拜读,写了读后感发表。他的作品启迪了我的心智,激发了我的诗情,深感他是军旅诗人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佼佼者。
他是浑身带着战火硝烟的诗人
他从血火交炽的朝鲜战场走来,亲身经历过敌机的疯狂轰炸扫射;亲眼见过三八线南中佳溪雪地上11位志愿军烈士的尸体和14位受伤战友的伤痕,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朝鲜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和对最可爱的人的热爱,写了《天仇》《屋檐下》《毛主席手下的人》等怒火燃烧、热血奔涌的诗篇。特别是《诺多尔江边》写了一家三口同赴国难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亲爱的儿子英勇阵亡/和敌人一起燃烧在山上”;“父亲喊一声孩子他娘/我也要走了,要找一支复仇的枪”;“母亲用裙子蒙住眼睛/眼泪透过裙子流淌/走吧,快走吧/我也去给伤员洗衣裳”,“诺多尔江水哗哗地冲刷着岩石/看,江面上腾起了遮天风浪……”可歌可泣的故事,清晰感人的形象,英雄的人民啊,豪迈,坚强,那遮天风浪似乎还萦迥耳畔。今天,朝鲜弃核的祥云升起,我们祝愿诺多尔江边风平浪静,那奔赴战场的老渔夫夫妇,该回到白色小房,安居乐业度时光。
他是高唱军歌的行吟诗人
诗的教化作用,多是通过“寓教于乐”而实现的。乐,就是歌唱,就是朗诵(行吟),《诗经》中所有的诗都是用来吟唱的。“军中歌手”张永枚,军歌嘹亮,远播四方: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人民军队忠于党》)气势豪迈磅礴,高度概括了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语言准确,乐曲优美,成为节日庆典的必播歌曲。
“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都是家……”(《骑马挎枪走天下》)保卫新中国国防的军人形象,伟岸,豪放,爱国爱民的情曲,滋润心灵的绝响。
“清水河,清又清/我的丈夫是志愿军/太阳下花开红又红/我的丈夫是英雄。”(《我的丈夫是英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抒发了时代的感情,展示出人物高尚的心灵。解放了的新中国妇女毫无忸怩之态,直抒心声“我的丈夫是英雄!”把渴望建功立业,倾慕英雄人物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脍炙人口,流传全国。笔者亲眼见到这首歌的魅力。那是1953年5月,朝鲜老秃山战役后的庆功大会上,文工团员吴威凤深情演唱《我的丈夫是英雄》,手捧鲜花献给攻克老秃山的英雄营长、全国战斗英雄郝忠云,全场掌声如潮。美歌促美缘,英雄抱得美人归!
著名诗人袁水拍评张永枚的诗:“民歌的节奏,群众化的风格,亲切的韵味”。
他是紧贴战士歌颂军魂的诗人
张永枚出版的23部诗集中,“战士诗”约占一半。由于他常年深入基层和海边防连队,同战士一起生活,“战士崇高的灵魂,震响了我的诗弦,促使我去创造诗的境界……”他笔下的战士,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貌:五十年代是“骑马挎枪走天下”,八十年代是“青春,露出红石榴般的笑”。在他的诗中,可听到战士卜卜跳动的赤心,可闻出战士微微散发的气息:“水流泥土的气息/硝烟烈火的气息/成天汗流不干的气息/怎么称呼呢?人们叫,太阳味儿”(《太阳味儿》)
讴歌战士平凡的军旅生活,诗想象力丰富,比喻新颖,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哲思融合在一起。写战士练瞄准射击:“成年以热汗润湿靶台/身躯压磨得泥土下沉……/啊,以血肉贴着国土的青春!”(《射手自画像》)。战士的一顶钢盔,一件军衣,一只纽扣都成为有情之物而歌之咏之:钢盔,卫护着“彩色的小生命”(《马樱花》);纽扣,是颗颗“微笑的小星”(《星》)。《夜来香》,写一个新战士初上海岛在种满夜来香的哨位上岗,得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昔日一个老兵在哨位旁插上一枝夜来香,精心培育守护,直到“夜来香开遍海岛/花海里屯下雄兵……”诗人深情唱道:“今夜花儿熏得军衣香/浪花般的骨朵甜甜地唱/新兵新兵你可知?/种花的哨兵就是夜来香”。把守护祖国安宁的海边防哨兵比作夜来香,诗情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臂膀》写一个战士在修青藏公路时炸断了臂膀,妻子来看他,伤心流泪,战士说:“别心伤!你看这公路/穿雪谷,越大江,风云万里/伸到远方/那就是我的臂膀!”多么乐观、豪迈的感情和开阔的境界。
诗人站在时代风云和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塑造战士形象,他在《军旗》《蹈海》等诗中浓墨重彩绘出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战士大智大勇、救国救民的英雄群像,同时又描绘出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哺育下一代新人的崭新风貌。《西沙之战》是永枚军事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他用了三天三夜只吃了四个汤圆写成。“美丽的西沙群岛/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水面”“只有我们的顽强/没有敌人的勇敢……”《光明日報》首发,《人民日报》转载,盛况空前,好评纷至沓来,奠定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人在《和死神扳手的人》中呐喊:“我们这些新中国之子/是撼不动的泰山,扳不倒的长城/国魂附体,军威在身/五千年的历史助威呐喊睁大眼睛……”
他是战战兢兢怕停了“针绣”的诗人
诗人在将退休时写了一篇《椅子》(发表于《诗刊》)是一篇告别官位做普通百姓,迈向人生第二春的宣言。“别了,椅子……/我捡起一根落在上面的白发/笑笑,让最后一缕眷恋如飞絮”难道诗人要归隐吗?不!“哪一户老百姓家/都有自己的椅子……我,决不需要安乐椅!”他果决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只身去湖南汩罗江畔体验屈老夫子怎样完成他万古流芳的诗作。有人问,你不寂寞吗?他答:“我不寂寞,我和我写的人物一起生活”。从此一直到今,诗人起早贪黑,以超人的勤奋完成了《左宗棠光复新疆》《朱德三个人轶事》等60多万字的巨著。一个耄耋老人,为何如此拼命?“敢于一刀剖开胸襟/掏出心来点燃当灯/任跋涉一生走不到终点/也要去闯去奔满怀狂情……我拥抱她却被她紧紧掌握/百年后也是个负债的诗魂”(《热恋》)。祝福他健康长寿,心灯闪亮,不负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