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北漂族”
北京向来不缺少追求理想的北漂族,不过28岁依然还在剧组跑龙套的确实不多见,张瑞就是其中之一。
张瑞毕业于西安某大学表演系,老家在陕南农村,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留校期间有个女朋友,两人感情很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2009年初,女方家里要求他在西安买房,但是他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最后只能分手。一气之下,张瑞2009年底从学校辞职,来到北京,住进了一个月房租三百块钱的地下室,开始了北漂生活。像张瑞这样刚来北京住地下室的人很多,北京市住建委前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有1.7万套普通地下室,居住着近80万的流动人口,其中多数为中低收入的“北漂”。对于“北漂族”来说,只要有一张可以供他们晚上休息的床就足够了,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打拼,将来一定会在这座城市里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张瑞当助教时我们就认识,他来到北京之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再次见到他是2011年的11月份。长相上没什么变化,脸庞黝黑,身体健硕,眼神一直飘忽不定,穿着暗色调的衣服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像是小说中那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不过比以前开朗多了。张瑞跟我说,像他这样的算是比较幸运了,现在签了一家经纪公司,月薪五千,如果拍戏的话和公司四六分成,在他住的地下室里还有很多朋友每天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外面等着跑龙套,晚上回到地下室吃泡面,但是他们都有明星梦。前一段时间他接了一部小成本电视剧,演的是反一号,赚了一笔钱,今年六月份搬到了北京三环外的单身公寓,一个月三千块钱房租。
进入张瑞的客厅,一阵暖气扑了过来,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家电一应俱全,地热供暖,摆设整齐,玄关处摆放着一双可爱的女士拖鞋。我一坐下来他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讲自己拍戏的事情,当我提到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的事情时,他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然后很冷静的说:“我干嘛要看他们,房子不给我买,钱也不给我,从小就不管我,现在凭什么要我回去和他们过年。”我一下就愣在那里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他才告诉我,家里经济状况很差,从上大学之后,父母只给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课余时间打工赚的。张瑞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家人过年,每年春节都是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度过的。
北京市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整个北京市有一百多万人从事影视传媒行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尽管竞争激烈也不回老家,五年之内我要努力成为像孙红雷一样优秀的演员,目前在外面拍戏虽然辛苦,至少生活还有希望,今年春节会带着女友在广州的剧组里度过”说到这里,张瑞嘴角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镜头二:“沪漂族”
小刘,我的高中同学,老家在苏北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在江苏无锡上的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在无锡实习了半年,2010年中旬一个人跑到了上海,开始了他的异地工作和生活。
还记得去年春节,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去他家聚会,到了家门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瓦房,一个小院子,几只鸡在门外寻找着食物。不远处还有一套和他家一样的房子,在周围的几家小洋楼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指着其中的一套小洋楼告诉我们,“这是大伯家,家里的两个哥哥初中毕业就下学了,在外地打工赚钱,去年把这房子盖起来了,明年我赚了钱,也要盖一套这样的房子,到时候再邀请你们过来”。又指着另外一家瓦房说:“这家的男孩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今年就该毕业了,家里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完成学业,直到现在也没有盖新房子,基本和我家的情况差不多”
小刘的父母除了种些玉米和小麦之外,还在自留田种些蔬菜,拿到集市上卖,可以赚些钱,供他在大学的生活费。他和二姐上大学几乎花光了家里原本用来盖房子的所有积蓄,所以姐弟俩工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新房子盖起来,让父母住进宽敞的小洋楼。在苏北农村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情况,上小学时一个班有四十多人,最后考上大学的只有6个。过去,在农村考上大学意味着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无上的荣耀,即使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在所不惜。但是这种观念最近两年有所改变,很多农民意识到,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也很难找到工作,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然后结婚生子,这样他们也就减轻了负担。
当我问到他今年春节怎么过时,他立刻安静了下来。父母都五十多岁了,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住过去的老房子,过完年一定要把新房子盖起来,但是今年他只攒下了两万,盖房子需要20万。父母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剩下的只能先从两个姐姐那里借,言语中流露出些许的无奈。今年他的两个姐姐给他生了两个可爱的外甥,由于离家较远,到现在还没见着,今年春节他要给两个宝宝准备一千元的红包,说到这里时电话里传出了他小大人般开心的笑声。我印象中那个被姐姐们宠溺着的小男生的形象变得模糊了。
小刘是85后农村大学生的典型代表,受过高等教育,一心想孝顺父母,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得从头做起。一项调查显示,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中,百分之九十都希望自己毕业后就可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改善父母的生活,所以很多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再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即使回去了也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让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农民的生存之道,即便是务农他们也不会最起码的技能。在大城市里他们属于三无人员,没有房子,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际关系,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只能从最底层做起。
小刘来到上海已经一年半了,在这期间换了两份工作,刚开始在一个电话销售公司做业务,工资只够养活自己。半年之后在一家手机组装公司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薪水四千块钱,在徐汇区和朋友合租了一间侧卧,房租一个月一千,占了他工资的四分之一。房间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盏台灯,就是他在上海的全部家当。在交流中他高兴地告诉我上个月用信用卡刷了一部iPhone 4手机,算是犒劳一下自己,不过代价就是后面几个月要紧衣缩食了。过完春节他会换一份工作,不在从事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转到销售部门做销售,要是做得好的话两年就可以把家里的债还完,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在五年之后赚够在上海买房的首付,然后在这座城市里安家落户。
80后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享受到了上一代人奋斗出来的成果,但是也承担了这个时代更多的社会责任。相对于城市大学毕业生,农村大学毕业生还必须承担改善父母生活水平的义务。有调查称,现在在读大学生中,17%来自县级以下农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约630万。也就是说2011年有100多万农村大学生,他们当中一半以上会留在一线城市。就是这一批人,尽管收入不高,但是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他们更向往城市大学毕业生安逸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努力,更有闯劲,对未来更有期望。尽管辛苦,但是他们心中坚信,有一天他们也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生活。能在城市买一套房子,能够享受到社保,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享受生活。
新的一年到来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希望,也必须有希望,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北京向来不缺少追求理想的北漂族,不过28岁依然还在剧组跑龙套的确实不多见,张瑞就是其中之一。
张瑞毕业于西安某大学表演系,老家在陕南农村,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留校期间有个女朋友,两人感情很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2009年初,女方家里要求他在西安买房,但是他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最后只能分手。一气之下,张瑞2009年底从学校辞职,来到北京,住进了一个月房租三百块钱的地下室,开始了北漂生活。像张瑞这样刚来北京住地下室的人很多,北京市住建委前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有1.7万套普通地下室,居住着近80万的流动人口,其中多数为中低收入的“北漂”。对于“北漂族”来说,只要有一张可以供他们晚上休息的床就足够了,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打拼,将来一定会在这座城市里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张瑞当助教时我们就认识,他来到北京之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再次见到他是2011年的11月份。长相上没什么变化,脸庞黝黑,身体健硕,眼神一直飘忽不定,穿着暗色调的衣服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像是小说中那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不过比以前开朗多了。张瑞跟我说,像他这样的算是比较幸运了,现在签了一家经纪公司,月薪五千,如果拍戏的话和公司四六分成,在他住的地下室里还有很多朋友每天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外面等着跑龙套,晚上回到地下室吃泡面,但是他们都有明星梦。前一段时间他接了一部小成本电视剧,演的是反一号,赚了一笔钱,今年六月份搬到了北京三环外的单身公寓,一个月三千块钱房租。
进入张瑞的客厅,一阵暖气扑了过来,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家电一应俱全,地热供暖,摆设整齐,玄关处摆放着一双可爱的女士拖鞋。我一坐下来他就滔滔不绝地和我讲自己拍戏的事情,当我提到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的事情时,他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然后很冷静的说:“我干嘛要看他们,房子不给我买,钱也不给我,从小就不管我,现在凭什么要我回去和他们过年。”我一下就愣在那里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他才告诉我,家里经济状况很差,从上大学之后,父母只给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课余时间打工赚的。张瑞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家人过年,每年春节都是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度过的。
北京市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整个北京市有一百多万人从事影视传媒行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尽管竞争激烈也不回老家,五年之内我要努力成为像孙红雷一样优秀的演员,目前在外面拍戏虽然辛苦,至少生活还有希望,今年春节会带着女友在广州的剧组里度过”说到这里,张瑞嘴角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镜头二:“沪漂族”
小刘,我的高中同学,老家在苏北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在江苏无锡上的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在无锡实习了半年,2010年中旬一个人跑到了上海,开始了他的异地工作和生活。
还记得去年春节,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去他家聚会,到了家门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瓦房,一个小院子,几只鸡在门外寻找着食物。不远处还有一套和他家一样的房子,在周围的几家小洋楼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指着其中的一套小洋楼告诉我们,“这是大伯家,家里的两个哥哥初中毕业就下学了,在外地打工赚钱,去年把这房子盖起来了,明年我赚了钱,也要盖一套这样的房子,到时候再邀请你们过来”。又指着另外一家瓦房说:“这家的男孩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今年就该毕业了,家里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完成学业,直到现在也没有盖新房子,基本和我家的情况差不多”
小刘的父母除了种些玉米和小麦之外,还在自留田种些蔬菜,拿到集市上卖,可以赚些钱,供他在大学的生活费。他和二姐上大学几乎花光了家里原本用来盖房子的所有积蓄,所以姐弟俩工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新房子盖起来,让父母住进宽敞的小洋楼。在苏北农村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情况,上小学时一个班有四十多人,最后考上大学的只有6个。过去,在农村考上大学意味着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无上的荣耀,即使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在所不惜。但是这种观念最近两年有所改变,很多农民意识到,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也很难找到工作,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然后结婚生子,这样他们也就减轻了负担。
当我问到他今年春节怎么过时,他立刻安静了下来。父母都五十多岁了,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住过去的老房子,过完年一定要把新房子盖起来,但是今年他只攒下了两万,盖房子需要20万。父母手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剩下的只能先从两个姐姐那里借,言语中流露出些许的无奈。今年他的两个姐姐给他生了两个可爱的外甥,由于离家较远,到现在还没见着,今年春节他要给两个宝宝准备一千元的红包,说到这里时电话里传出了他小大人般开心的笑声。我印象中那个被姐姐们宠溺着的小男生的形象变得模糊了。
小刘是85后农村大学生的典型代表,受过高等教育,一心想孝顺父母,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才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得从头做起。一项调查显示,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中,百分之九十都希望自己毕业后就可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改善父母的生活,所以很多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再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即使回去了也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让他们没有机会去学习农民的生存之道,即便是务农他们也不会最起码的技能。在大城市里他们属于三无人员,没有房子,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际关系,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只能从最底层做起。
小刘来到上海已经一年半了,在这期间换了两份工作,刚开始在一个电话销售公司做业务,工资只够养活自己。半年之后在一家手机组装公司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薪水四千块钱,在徐汇区和朋友合租了一间侧卧,房租一个月一千,占了他工资的四分之一。房间内一张床、一个衣柜、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盏台灯,就是他在上海的全部家当。在交流中他高兴地告诉我上个月用信用卡刷了一部iPhone 4手机,算是犒劳一下自己,不过代价就是后面几个月要紧衣缩食了。过完春节他会换一份工作,不在从事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转到销售部门做销售,要是做得好的话两年就可以把家里的债还完,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在五年之后赚够在上海买房的首付,然后在这座城市里安家落户。
80后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享受到了上一代人奋斗出来的成果,但是也承担了这个时代更多的社会责任。相对于城市大学毕业生,农村大学毕业生还必须承担改善父母生活水平的义务。有调查称,现在在读大学生中,17%来自县级以下农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约630万。也就是说2011年有100多万农村大学生,他们当中一半以上会留在一线城市。就是这一批人,尽管收入不高,但是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他们更向往城市大学毕业生安逸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努力,更有闯劲,对未来更有期望。尽管辛苦,但是他们心中坚信,有一天他们也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生活。能在城市买一套房子,能够享受到社保,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享受生活。
新的一年到来了,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希望,也必须有希望,因为他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