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改变120万孩子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育实验”旨在推动“人的教育”,指向心灵,指向精神发育。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问题就在于,这些共读的历史消失了,崩溃了。他担心的是,“如果没有共同的神话与历史,没有共同的英雄与传说,没有共同的精灵与天使,没有共同的图画与音乐,没有共同的诗歌与小说,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未来的共同的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思想基础。我们的社会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这次新教育年会上,朱永新展望了“书香校园 ”的美好前景:将努力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恢复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恢复师生之间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密切联系。同时期待从书香校园的建设走向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
  也就在这一年,他主编出版了一本叫《改变,从阅读开始》的书。书中选编了辜鸿铭、章太炎、梁漱溟等十九位智者的讲话和文章。这本书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朱永新在序言里写道:中国文化,无论儒家、佛家、道家,都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要人智慧不向外用,而反作用于自己的生命,使生命成为智慧的,从而使生命得到改造与解放。所以,中国人的教育都是从唤起人的自觉能力开始的,“在明明德”;然后再觉他,“在亲民”;不达到“至善”的程度不能停止你的进步。
  “这本书也是为新教育准备的,具体地说,是为老师准备的。现在整个中国的教育改革都走西方的路线,用西方的理论,多元智能啊、建构主义啊等等。我们发起的新教育运动,就希望它要有中国文化的根。”他建议校长、教师们,日常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几本教育理论书籍上,要从这本书开始,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重新认识中国的文化传统,
  “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机械地背诵,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应运而生。而“新教育实验”则倡导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
  一方面,和读经运动的推动者们一样,朱永新也认为背诵要从小学开始,他与南怀瑾的私交也颇深。另一方面,他不赞同读“南怀瑾他们提供的简单的经的内容”,而主张读“经典”, 除了四书五经,还包括后世优秀诗文以及外国的经典篇章;他认为一古脑背诵、“读得字字千金”的“读经”违反了尊重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的原则,而主张适当地裁选和引导,以契合儿童的当下生命。
  在“新教育实验”正式启动之前,朱永新就请人编了一本《中华经典诵读本》,由张中行审定。“我当时提出几点想法。第一,与教育部的大纲要衔接。第二,最重要的原典不要遗漏。三分之一是原典摘选,南怀瑾王财贵他们都是全文诵读,我们没有用全文。真正要吟诵的背诵的,也不应需要全文。第三,容量要适中,不能太大。第四,要适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尽管原典是基础,但原典里有些东西,离孩子们比较远,我们还是希望以孩子更容易吸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所以在编的时候,还选了很多童谣以及近现代的作品。”
  
  这本书的缺点是没有分级,小学初中都可以用。后来,朱永新的博士生许新海,主持编写了一套六本、分年级的《中华经典诵读》。而即将出版的新教育“晨诵本”, 选入了很多东西方经典,如纪伯伦、泰戈尔、金子美铃等人的诗歌;从小学到初中,每天一首,每年一本;而且每本书有一个主题,对教师怎么使用也有指导。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除了晨诵这些参考读本之外,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各施手段以“营造书香校园”。
  比如江苏昆山柏庐小学,每周二中午进行“诵读考级”,每个学生都可以申报一至六级的考试,依诵读篇章的多寡难易赢得不同的段位。学校的名字,是依据朱子的名字命名的,《朱子家训》被列为必读教材之一。
  2008-2009学年“新教育实验”“十佳教室”评选,湖南省桃源县茶安铺镇中心小学二丙班榜上有名,班主任敖双英,带着孩子们花了3个多月95天,完成了《三字经》的晨诵课程。
  山东淄博临淄金茵小学五(3)班,是第一个在小学阶段完整贯彻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理念的实验班级。每天清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常丽华就会走进教室,把轻柔美妙的音乐打开。先是带着孩子们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后是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再后来更加自觉地开展“在农历的天空下”的古典诗词之旅,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国画、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
  五年级下学期又开始了儒家思想课程。常老师把这个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的人生图谱”,通过了解孔子的一生来理解“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这段话的意蕴。晨诵时间,则带着孩子们吟诵《论语》。
  
  打造最好的素质教育
  
  “新教育实验”启动早期,每个周末,朱永新都主动到各地宣讲。当时他有一句话,叫“星期一到星期五,给苏州人民打工;星期六和星期天,为新教育打工”。但是现在,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的他公务繁忙,“时间也不允许了,必须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另外,我们的规模已经够大了,不断有实验区等着排队要我们批准。”
  加入“新教育实验”并没有门槛,但必须以在新教育网站持续发帖等方式,“告诉我们你在做什么。一般是一年之后,我们验收挂牌。也就是说你得先做,才承认你,不是先承认了你再做。”
  他坦诚,虽然“新教育实验”应是草根的、民间的、自下而上的,但当前24个实验区,基本上都是至上而下进行的,“都是有思想、有理想的教育局长在推动”。
  “我们是改良性的,不是革命性的。中国只能选择渐进的改良,中国教育经不起折腾。”朱永新说。在他身上,也有着“改良派”的乐观和耐心。和很多NGO一样,“新教育实验”的核心团队也遭遇过“危险期”,朱永新一面广泛“化缘”,一面推动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产品提供给实验学校。
  面对一些质疑,朱永新说,“每一种文明、每一种文化都有值得重视的东西,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价值认同,民主就是其中之一。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里,民主的思想是有的,当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读经是需要改变的,他给孩子的不是完整的文化。正是认识到这个局限,我们也引进其他文化的经典啊,一定要把人类文明的最好的内容给孩子,而不是仅仅是中华的文化。”
  但他同时认为,要允许尝试,“有的学校,他完全读原典;有的学校,完全读西方的经典,都未尝不可以。我觉得要让不同的教育思想家,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的区域,不同的学校进行不同的尝试,若干年之后我们再来比较吧。新教育不可能覆盖全国每所学校,只是一种选择,他认同,我们就一起来做这个东西。”
  “新教育实验”有两个愿景:一是要打造中国本土的教育学派,第二是要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从80年代提出到今天,素质教育一直没有找到办法。‘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我们新教育做的一切,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我们不是简单的阅读,知和行结合得非常紧。”截至目前,约有701所学校、120万个教师和学生加入“新教育实验”。假如朱永新的两个愿景能够实现,那么,这一实验将要惠及的师生数量难以估计。
  
   [资讯]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等出席挂牌仪式。
  19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整个华文世界的活力,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师资需求激增。“孔子学院”意欲建立海外基地,提供零距离的教学服务,并协助整合和统筹当地现有的汉语教学以及民间文化活动。
  “孔子学院”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与德国的“歌德学院”等类似机构不同,“孔子学院”甚至连一个专职教师也没有,目前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来开办。其建立基础是:中国大学的对外汉语院系,向国外有汉语教学的地方派汉语教师或专家,从事教学、课程设计等交流活动,而这个工作,之前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截至2009年8月,已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有舆论认为,“孔子学院”自动走出国门传播汉语,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杜兴整理)
其他文献
我是通过读章诒和的《卧底》才知道有冯亦代《悔余日录》这本书的,而且吃惊它早在2000年就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章诒和所谈的“卧底”,其实是冯先生自己在生前就通过“日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冯先生2005年2月去世(享年92岁),章诒和的文章写于2009年。从冯的自我暴露到章诒和得知并由此著文抒发了自己“裂骨锥心之痛”,其间相隔了近9年。  从网上得知,不少读者认为章诒和不够“厚道”,不够“宽容
期刊
《今日历史》 2009年10月  《1688:光荣革命》  1688年,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配合下,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率兵登陆英国,赶走詹姆士二世,即位为英国国王,称威廉三世,这一场没流血的政变也被称为“光荣革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宫廷政变,它改变了英语民族历史、改变了世界进程,甚至改变了一切。之后,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称雄世界。光荣革命后建立的立宪君主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等,对
期刊
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走向。而自然史学家,把这一连串变化部分归因于印尼的一次火山爆发。百年后,专家们开
期刊
《大公报》天津版1931年11月9日  日军干涉及于教育  强令删削教科书    [吉林通讯]日军干涉内容日益深刻,近更强令教育当局删除教科书,兹志永吉教育局致学校训令及日本宪队长之通牒如次:  教局训令:为令遵事,案奉吉林省教育厅训令第二二号:“为令遵事,前准吉林日本宪兵队第五十号函开,为检查教科书中内容有须削除数部,请严重监督削除等因”,……除分行外,合亟检同原件,令仰该校即便遵照……  日军
期刊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这睡狮已渐已醒!”  二十多年前前,这首《万里长城永不倒》随着香港电视剧《霍元甲》的热播而红遍大江南北。“这睡狮已渐已醒”,唱出了那个年代中国人迈进新时代的渴望和自信。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崛起,“睡狮 /醒狮”形象作为洗雪近百年屈辱的民族主义情绪
期刊
1947年8月,印度独立前的那个星期,甘地写道:“只要我的信仰如我所愿,是光明的,那么,即使我形单影只,我也会含笑九泉的。”  甘地(1869-1948)常自豪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但他的思想,又有多少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呢?他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人生哲学,在当时就因他随意赋予其内涵而多遭诟病。在他去世后,也没有成为人人接受的政治潮流。即使在20世纪的前20年里,甘地的许多思想看上去也不合时宜,尤其是对
期刊
2008年6月9日,台湾“总统府”首度对港澳大陆游客开放。随着两岸交往的频繁,台“总统府”与阿里山、日月潭一起,成为大陆赴台游客必游之地。对台湾人来说,这里毫无疑问是台湾政治活动的中心,“总统府”门前的凯达格兰大道,是各种游行、示威与造势的首选之地。      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的尽头,就是台湾权力核心的象征——“总统府”。没有围墙,只在入口处数十米远的地方,拉有高不及一米的防线与禁行标志。  警
期刊
卡廷森林,埋葬的是波兰的一代精英。或许因为其“阶级属性”,一支冰冷的手枪对准了他们的后脑。     索尔斯基少校敏锐地感觉到又有异动,在苏联人通知他所在的波兰战俘小分队出发前,迅速地开始记录:“早晨5时之前几分钟,我们被叫醒并被押上囚车,我们到了一个小树林,看到那里是一些别墅。在那里,除了腰带和铅笔刀外,他们取走了我们的戒指和手表,那时手表的指针指向6时30分。”(《波兰红十字会的秘密报告》之索尔
期刊
“死亡微笑”毒药  在数千年前,曾记载着腓尼基人来到地中海撒丁岛上出现了神秘而可怕的死亡,他们死亡时面部均表现出强迫的笑容。这正是古代沿海商人研制的“死亡微笑”毒药。    几个世纪以来,这种神秘药物的配方仍是一个谜团,而意大利莫利泽大学有机化学家吉奥范尼阿彭迪诺(Giovanni Appendino)和同事们表示,他们发现死亡微笑毒药的主要成份是一种叫做“藏红花色水芹”的植物。  据悉,藏红花色
期刊
《隐蔽的光景:唐代的妇女文化与家庭生活》陈弱水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朱熹的思维世界》  作者:(美)田浩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09    本书虽题为《朱熹的思维世界》,事实上是一部南宋道学史。全书将南宋的道学发展分成四个时期,并将朱熹置于其中的历史脉络中,一方面探讨朱熹与当时学者的论学过程与思想交流,考查其如何逐步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最后甚至突破政治的禁锢,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