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经济步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财政收入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河北省县级之间财政收入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税收结构不尽合理,招商引资税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河北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加快发展,要求各县(市)要准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化解当前财政收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培植稳固财源。
关键词:县级财政收入;存在问题;化解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财政收入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2014年河北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580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4.5%,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财源后劲,化解经济发展对财力的需求与可支配财力之间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北省内县域面积广阔,县(市)多,由于自然环境及资源禀赋各异,发展不均衡,当前财政收入运行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县级财政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增长空间发力。河北既有财政收入几亿元的贫困县,也不乏几十亿的百强县,县域间财政收入差距大。以新河、柏乡、邱县等为代表的的平原县,长期依赖农业经济发展,比重将近50%,但一产税收贡献率还不到1%;迁西、平山、武安等县(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业“一业独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压力的逐步加大,财政增收的前景并不乐观;部分贫困县面临着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的问题,发展空间不大。
二是招商引资税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县级政府纷纷招商引资,上项目,规划建设了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园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周边园区为了争取项目,降低企业入住门槛,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进行竞争,导致一些县(市)经济发展压力巨大,财源流失严重,财政增收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如此,其下辖的乡镇也在大力发展产业园区,但由于区位、配套、交通等条件限制,只引进了一些规模小、粗加工、能耗较高甚至污染严重的企业,难以吸引优质的企业和项目进驻。而且,项目前期建设周期长,投产达产需要一段时间,落实固定资产税前扣除政策等,难以短时间见效。由于园区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进一步加重了地方的债务负担。
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虽然税收收入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三产税收占比较低,部分县非税收入占比仍然过高,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税收收入。部分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税源增长乏力,在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和考核排名的压力之下,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多种方式增加非税收入,甚至通过财政空转实现虚增收入,来提高非税收入占比,冲抵税收收入增长减缓带来的压力。
化解当前县级财政收入运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培植稳固财源。强化财源配置和收入组织,多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壮大一批在各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重点纳税企业和纳税大户,抓好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的投产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监控,开展以电控税、以水控税、以票控税等手段,加大对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二是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县(市)要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下功夫。沿海县(市)要利用工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要素,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丰富和夯实税源基础;环京津的县(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做优环首都配套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实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内陆平原县要把农业培育成特色创税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增值创税能力,培育新的农业税收增长点。
三是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在强化县级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县级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要不断优化县级三次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旅游业、交通物流业、休闲娱乐业,尽快形成第三产业的龙头,提高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使税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减少和“费改税”的推进,逐步降低非税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
四是健全收入考核机制。县级政府虚增财政收入的一大诱因是考核机制,要改变目前简单的以财政收入增速等因素为主的考核机制,将考核重点调整到对组织财政收入的履职情况上来,合理量化各项评价指标,将是否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依法缴库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考核机制,将是否存在空转、违规调节财政收入口径等行为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财政收入征管部门规范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各县应尽快破除传统守旧、固步自封、小进即满的思想障碍,调结构、转方式,破除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力培育财源,实现财政收入稳增长,提升县域经济的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4.30.
[2]张敏.河北省县级财政收入“双提升”之路[J].中国财政,2015,19(696).
[3]周昌,彭高旺.推进新常态下财政平稳健康发展[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0(290).
关键词:县级财政收入;存在问题;化解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财政收入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2014年河北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580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4.5%,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财源后劲,化解经济发展对财力的需求与可支配财力之间的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北省内县域面积广阔,县(市)多,由于自然环境及资源禀赋各异,发展不均衡,当前财政收入运行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县级财政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增长空间发力。河北既有财政收入几亿元的贫困县,也不乏几十亿的百强县,县域间财政收入差距大。以新河、柏乡、邱县等为代表的的平原县,长期依赖农业经济发展,比重将近50%,但一产税收贡献率还不到1%;迁西、平山、武安等县(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业“一业独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压力的逐步加大,财政增收的前景并不乐观;部分贫困县面临着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的问题,发展空间不大。
二是招商引资税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县级政府纷纷招商引资,上项目,规划建设了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园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周边园区为了争取项目,降低企业入住门槛,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进行竞争,导致一些县(市)经济发展压力巨大,财源流失严重,财政增收形势十分严峻。不仅如此,其下辖的乡镇也在大力发展产业园区,但由于区位、配套、交通等条件限制,只引进了一些规模小、粗加工、能耗较高甚至污染严重的企业,难以吸引优质的企业和项目进驻。而且,项目前期建设周期长,投产达产需要一段时间,落实固定资产税前扣除政策等,难以短时间见效。由于园区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解决资金缺口,进一步加重了地方的债务负担。
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虽然税收收入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三产税收占比较低,部分县非税收入占比仍然过高,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税收收入。部分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税源增长乏力,在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和考核排名的压力之下,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多种方式增加非税收入,甚至通过财政空转实现虚增收入,来提高非税收入占比,冲抵税收收入增长减缓带来的压力。
化解当前县级财政收入运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培植稳固财源。强化财源配置和收入组织,多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壮大一批在各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重点纳税企业和纳税大户,抓好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的投产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监控,开展以电控税、以水控税、以票控税等手段,加大对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二是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县(市)要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下功夫。沿海县(市)要利用工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要素,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丰富和夯实税源基础;环京津的县(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做优环首都配套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实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内陆平原县要把农业培育成特色创税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增值创税能力,培育新的农业税收增长点。
三是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在强化县级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县级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要不断优化县级三次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旅游业、交通物流业、休闲娱乐业,尽快形成第三产业的龙头,提高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使税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减少和“费改税”的推进,逐步降低非税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
四是健全收入考核机制。县级政府虚增财政收入的一大诱因是考核机制,要改变目前简单的以财政收入增速等因素为主的考核机制,将考核重点调整到对组织财政收入的履职情况上来,合理量化各项评价指标,将是否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依法缴库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考核机制,将是否存在空转、违规调节财政收入口径等行为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财政收入征管部门规范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各县应尽快破除传统守旧、固步自封、小进即满的思想障碍,调结构、转方式,破除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力培育财源,实现财政收入稳增长,提升县域经济的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4.30.
[2]张敏.河北省县级财政收入“双提升”之路[J].中国财政,2015,19(696).
[3]周昌,彭高旺.推进新常态下财政平稳健康发展[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