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超前镇痛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用于大型手术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地佐辛组(30例)和氟比洛芬酯组(30例).地佐辛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氟比洛芬酯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 mg/kg.2组患者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术后均行经静脉PCIA,地佐辛组镇痛药配方为地佐辛30 mg+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组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5 mg,均加入托烷司琼6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PCIA剂量为1.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6、12、24 h时间点,地佐辛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3.5±0.6)分比(2.2±0.4)分,12 h:(2.5±0.5)分比(2.1±0.3)分,24 h:(2.2±0.3)分比(2.0±0.4)分,P<0.05];术后48 h内氟比洛芬酯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多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1.3)次比(10.8±1.8)次,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异常出血,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晕:13.3% (4/30)比10.0% (3/30),恶心:20.0% (6/30)比13.3% (4/30),呕吐:10.0% (3/30)比6.7%(2/30),P<0.05].结论 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有效,但与氟比洛芬酯相比较,地佐辛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静,还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女性外观性发育异常(DSD)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7例DSD患者,结合文献对其病因、诊断、治疗进行
目的 探讨空肠间置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与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的胃癌患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骨折合并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0例,根据其受伤情况分为3组,
采集北京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冬季12个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不同粒径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7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各粒径中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做了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癫(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860例儿童癫(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抗癫(癎)药物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以上的71例患者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甲状旁腺增生
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脉络膜前动脉(AchA)供血区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以及预后.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分析96例局限于AchA供血区新发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目的 评价模拟培训对在职医师心电图理论和操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工作1年医师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授课+模拟训练方式实施心电图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总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60例(反复喘息婴幼儿组)及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