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广、危害巨大,呈现出显著的“巨灾”特征.以政府为主的传统巨灾救助模式,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政府压力,提高救助效率,本文提出并设计了疫情巨灾保险,测算了疫情造成的损失以及疫情巨灾保险的基金规模,并构建赔付比例指标定量检验疫情巨灾保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证分析显示,疫情巨灾保险基金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应对一般和严重疫情的基金规模,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巨灾保险也可以对极端疫情发挥较为显著的损失补偿作用.对费率、投保率和政府补贴比例这三个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也为优化疫情巨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广、危害巨大,呈现出显著的“巨灾”特征.以政府为主的传统巨灾救助模式,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政府压力,提高救助效率,本文提出并设计了疫情巨灾保险,测算了疫情造成的损失以及疫情巨灾保险的基金规模,并构建赔付比例指标定量检验疫情巨灾保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证分析显示,疫情巨灾保险基金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应对一般和严重疫情的基金规模,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巨灾保险也可以对极端疫情发挥较为显著的损失补偿作用.对费率、投保率和政府补贴比例这三个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也为优化疫情巨灾保险提供了依据.综上,建议我国尽快将疫情作为一个重要灾因纳入巨灾保险体系,辅助政府应对疫情巨灾.
其他文献
2021年11月13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和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经济研究参考》杂志社协办的中国财政投融资2021年年会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主题为“绿色政府债券研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财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编制的创新创业指数,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表现为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数字保险业务通过劳动要素跨部门的合理分配,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数字支付业务通过服务业产业技术要素的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货币基金业务通过加快小微服务业企业间资本要素流动,加速产业结构向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应财政投入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改革的现状,发现我国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首先是资金投入规模和来源问题,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健康支出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投入规划与筹资机制并不健全;其次是结构问题,地方财政面临较大支出压力;再次是公共卫生面临疾控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以及基层公卫体系的短板;最后是公共卫生项目碎片化问题较明显,绩效考核不规范等.因此,建议从推动“三个转变”、提升“三个比重”、补齐“三块短板”、深化“三项改革”方面着力
近年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外,减税降费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从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作用.柳州市始终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柳州市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及财税发展情况,从结构和成效两个方面剖析减税降费效应存在的特点.在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显现的同时,存在部分行业、企业无法获益以及一定时期内财政减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承接产业转移是地方开辟财源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究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南宁市产业转移承接还存在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承接项目体量不够大、项目优化度不够高等问题,影响了当期财税收入及后续贡献度.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应借鉴西安、贵阳和昆明三个城市的实践经验,基于财源建设的视角紧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中国—东盟金融城等战略定位机遇,发挥区位优势精准承接产业,建立前后财税贡献度评估机制,强化税源丰富的全链条式承接产业转移,真正转变承接产业为承接财源,助力首府财税高
根据建党百年来人才工作的实践历程,结合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节点,本文首先分五个阶段梳理党的人才工作重点和辉煌成就,着重分析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人才工作的新趋势.其次,研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才工作的特色经验,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仍待进一步解决的重点问题及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最后提出党的人才工作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的切入点.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发展,从革命根据地的手工业,到高质量发展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不仅实现了工业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结构的持续优化,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竞争力的显著增强,更在当今竞争格局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依靠自主创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工业健康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高质量发展,将主要着力于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实施创新驱动,竞争高端产业主导权,以及实现工业绿色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脉搏,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开创性、整体性、根本性的辉煌成就.面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应继续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方面全力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上一直不遗余力,在历经基本保护、启蒙探索、框架初创、开拓发展、完善成型、深化升华等不同阶段后,在植被保护、水土治理、污染防治、资源清洁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正值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牢固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环保机制建设,优化环保政策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城乡对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城乡兼顾向城乡分治转变的阶段、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六大的城乡互动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的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城乡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