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隐居山林、求仙问道的梦想。可身处滚滚红尘,面对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这个梦想总是在点点破碎。然而,大千世界,总有一些有勇气的人,抛开纷扰,不为俗世所动,直观本心,归隐与名山大川之间。这些人,我们称为“隐士”抑或“修士”。
在武当山五朵峰下有一方天地,十几个年轻人,筚路蓝缕,结庐于荒地,求道于深山,每日诵经求道、弄剑吹箫、煮茶抚琴。不为红尘所扰,不为名利所累,虽生活清苦,却怡然自乐。因谷主名琴剑逍人,是名琴人谷。
武当山的第一位修道者
25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红日西坠,倦鸟归巢,路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函谷关前,关令尹喜紧锁双眉,来回踱步,忧心忡忡。“我夜观天象,有圣人这几日要过我函谷关,何以竟不见人?”尹喜暗暗思忖。正在气馁,却见空中一团紫气自东而来,同时,函谷关古道上传来一阵阵牛铃的声音。安静的傍晚,铃声清脆悦耳,越来越近,一白发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而至,仙风道骨。“定然是他了!”尹喜大喜,忙撩袍大步流星地顺着登关之道奔着老者而去,脚下的石阶发出噔噔的声响。
“敢问先生大名,在下函谷关关令尹喜。我前日观天象知有圣人到来,已经在此恭候多日了,不想先生今日方到!”“李耳”,老者在牛背微微屈身。尹喜大喜:“原来是老子先生,愿先生到寒舍一叙,学生想聆听先生教诲。”老子:“西出函关遇知己,自当一叙”。
这一叙就是数日,数日之后,老子留下《道经》《德经》凡5000余言,飘然而去。尹喜得此真经,日夜观摩,修仙之心愈盛,最终竟挂冠辞官而去……
尹喜自得了老子《道德经》之后,求仙学道的愿望愈加强烈,因而他迫切需要选择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他出函谷关向南,越过秦岭,经过伏牛山,从汉水北岸到汉水南岸,最后来到一座大山。从函谷关一路奔波而来,至此,尹喜终于找到了心灵的皈依。这山,便是武当山,尹喜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
武当山山深林密,从山脚过逍遥谷,越展旗峰,抵天柱峰,尹喜当年走过的路成了如今的古神道。即便是后来人们精心设计后劈山搭路,一段段台阶仍沿着山崖笔直而上,从山底直达金顶的石阶多达上万阶。我们无法得知尹喜究竟跋涉了多久,或许身体的伤痛和心灵的愉悦伴随着他的整个旅程。
洞天福地中的“世外桃源”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唐朝时,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公元901年,晚唐道教学家杜光庭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
宋元时,皇室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
明代,武当山被皇室封为“大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被朝廷列为道教第一名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
现在,武当山则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人们心中的武术圣地,张三丰、太极拳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江湖”与少林寺齐名。
武当山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年四季,武当山风景区游人如织、熙来攘往。千年道场,“满面尘灰烟火色”,不复往日的宁静。
然而,这景区的喧嚣并未吵醒隔世的隐者。在武当山五朵峰下,一群顺天性、求全真的散修便在武当山的洞天福地中别开一片“世外桃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弄剑吹箫、煮茶抚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经朋友介绍,2015年7月,我们寻访的第一站便选在了这里。
全真观旁 琴人谷中
经丹江口市至六里坪镇,沿209国道复线西行约15里,沿武当山西神道盘桓而上,经娃子破,至全真观遗址,遗址对面山腰便是琴人谷所在。也许是因为修道之人离群索居,附近居民对琴人谷似乎并不熟悉。我们探访时,在六里坪镇连问数人才终于有一个当地人知道琴人谷具体所在。
7月的天气,山下气温近30多摄氏度,而沿途我们却并不觉得炎热。虽然没有参天的古木,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却把平整的山路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便在这林荫中穿梭。
沿武当山西神道车行十余里,一行人且行且寻觅,却始终不见全真观遗址。欲再找老乡问路,两旁却哪里看得见行人!只看得见满目苍翠,只听得见幽幽鸟鸣。一行人正踟蹰不前,山沟之中却露出两棵参天的古木来,古木之下,是一所红砖黛瓦的房舍。峰回路转,全真草堂(全真观遗址复建)忽然便出现在了眼前。进去一问才知道,此处正是琴人谷别院,平时上山拜师的孩子便在此学琴练剑。
经过指引,我们从全真草堂对面山腰的羊肠小道拾级而上,已能清晰望见琴人谷房舍的飞檐。然而看似近在眼前,沿途小道却不过一尺来宽,且崎岖陡峭、千回百转。我们只能时疾时徐,手脚并用。
一道半人高竹编的篱笆院墙,柴门半掩,这便是琴人谷的山门。几间简单的农家土屋,院中几丛青竹,墙头十三篇木牌上刻着《逍遥游》古谱。院中黄灿灿的半亩向日葵与门前一片葱翠的玉米地相印成趣。看似普通一处农家院,却颇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个中真趣。
经过允许,我们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切身体验山中日月。
山中日月 琴剑耕读
琴剑逍人,琴人谷谷主、武当松溪派剑术传人、道家古琴继承人。不巧的是,谷主琴剑逍人今日下山不在谷中,接待我们的是其弟子明涯(音)。
进山门,从小院穿过一片半亩葵花地便是一间单独的土坯房,门前紧邻玉米地的一片坡地上,一座木质台榭尚闻得见原木的清香。台边,一位中年女士和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子穿着宽大的袍服剥着桂皮;台上,一道青石桌案旁一个十余岁的少年盘腿而坐,正专心煮茶。茶案前,古琴横卧,残局未了。明涯介绍,中年女子道号自空(音),年轻女子道号小仙儿(音),而少年则是自空的儿子。自空在城里有工作,但她每年都要上山住上一段时日,这次更是趁着放假把儿子也一起带到山上清修,希望磨练磨练儿子的脾性。“别拘束,把鞋脱了上来喝杯吧。”看我们拘谨,自空主动招呼我们。我们便不好再推辞,脱鞋盘腿而坐,捧起清茶,静静品味。 七月的武当山清风徐来,亭台外远山如黛、云雾缥缈,恍如仙境。本来路上想好的许多说辞,此刻我竟然一句也问不出来了,唯恐打破这份雅静,更浑然陶醉在山色和茶香之中了。倒是一位同事,见气氛有些沉闷,和明涯攀谈起来:“你们这种诗意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可是如果换作是我,住三五天或十天半月我可能没问题,时间再长,我可能就待不住了。我静不下来!”
明涯微微一笑,放下茶杯:“有什么静不下来的呢?这一刻难道你还在想什么事,还在想工作的事吗?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同事竟无言以对。就这样,我们观山、听风、静坐、品茗,什么也不想,却感觉通体舒泰,竟呆呆傻坐了大半个时辰,直至狂风骤起、山雨忽至。
我们移至边上的琴室。所谓琴室,便是平时练琴的地方了。小方桌分两厢摆列,桌前放着蒲团,墙上则挂着一具具古琴。明涯熟练地燃起一只香,顿时满室飘起淡淡的艾叶的味道。
“这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明涯说,“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是琴剑逍人来此清修数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数年前,琴人谷还是一片荒地和几间废弃的土屋,琴剑逍人带着两个徒弟和四十多块钱,吃了一个多月的白菜,自己盖屋、种地,数年间硬是把琴人谷经营到今天的规模。我们之前坐的台榭便是他们自己搭建的,而我们现在所坐的琴室,原来是一所废弃的牛棚。明涯称,山中无日月,琴、剑、耕、读便是琴人谷修士每日的生活。晨起诵经,随后学琴、练剑,闲暇时斫琴、制香、煮茶、弈棋。至于耕种,他们也没有落下,山上的粮食和蔬菜都是平时耕种所得,除了不定期下山买点儿日用品,其他的东西他们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因病、因情、因累、因缘
琴室外,山雨时大时小,竟一直下到了午后。我们正在琴室品茶闲聊,却见小仙儿捂着脖子闪身进门,说午睡时一只蜜蜂飞到她的脖子上,她不明就里一巴掌下去,结果被蛰了。原来,山中蜜蜂颇多,每每有人家在屋檐下放一个蜂箱便能引来一窝蜂蜜。平时,这些蜜蜂也浑不怕人,经常“造访”琴人谷各位修士的房间,小仙儿被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明涯听明原委,不禁大笑。小仙儿则满脸郁闷,不过对蜜蜂的蛰咬似乎并没在意,想是已经习惯了吧。
正谈笑间,一个身穿绿袍、满身泥泞的青年也来到琴室,明涯介绍说这就是谷主琴剑逍人。我们赶紧起身,连告叨扰。听明我们的来意后,琴剑逍人微微一笑:“来了即是有缘。”琴剑逍人说,在琴人谷清修的基本都是因病、因情、因累、因缘。
琴剑逍人的弟子朱双琴,1986年出生,是宜昌市夷陵区人,在福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由于朱双琴文化底子薄,在广告公司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经常失眠,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2010年,朱双琴请假3个月前往武当山习武健身,身体逐渐恢复,于是回到福州上班。可回到公司之后,神经再度绷紧。2010年底,朱双琴干脆辞掉工作,重返武当山潜心修养,习武、弹琴、吹箫等。隐居琴人谷后后,朱双琴每天过着简单、规律的生活。琴人谷中,很多年轻人都是像朱双琴这样,或因疾病缠身,或因感情受挫,或因生活所累想隐居遁世,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中间,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留下,也有人选择了小住。对于这一切,琴剑逍人皆顺其自然:不问来处,不问去所。唯一需要遵循的,便是“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闲谈之中,琴剑逍人更是颇有兴味地向我们讲述他这些年在山上遇到的奇葩人、奇葩事。
拜师少年 一日,武当山大雨倾盆。琴剑逍人一开山门,见一位小伙拉着一只行李箱,满身泥泞站在门前。小伙一见有人开门,立即双手抱拳跪倒:“师父,请收我做徒弟吧。”“我当时哭笑不得,这小子一定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琴剑逍人说起这事,仍然一脸无奈。
大批游客 说起“不速之客”,琴剑逍人说他最怕的还是大批人不请自来的游客。原来,随着网络的发达,这几年一些“驴友”发现了这个地方,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远道而来进行拜访。“我们都是自给自足,粮食和蔬菜都定量。山上毕竟不比山下,一下子来一大批人,不接待吧人家远道而来,接待吧粮食不够吃,左右为难!”琴剑逍人说。
神秘弟子 上山的人多了,什么奇怪的事都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人都能见到。2014年夏天,一位年轻人自己带着行李来到琴人谷要跟着琴剑逍人修道。“来就来吧,也算是缘分,我就收了。一个多月后,他却突然离开了!”琴剑逍人说,“我至今都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顺其自然即是道
离开琴人谷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天空依然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泥泞的山路一步三滑。我们一路讨论,觉得自己肯定过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可是又羡慕他们这般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逍遥自在。过不了,皆因我们放不下;放不下,皆因我们执念太深。半天的交谈中,琴剑逍人说得最多的就是“顺其自然”。或许琴剑逍人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修道者,甚至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隐士,但是他们都放下了执念,放下了竞逐名利之心,在深山结庐,与自然为伴,直观本心,这未尝不是一种修道。
在武当山五朵峰下有一方天地,十几个年轻人,筚路蓝缕,结庐于荒地,求道于深山,每日诵经求道、弄剑吹箫、煮茶抚琴。不为红尘所扰,不为名利所累,虽生活清苦,却怡然自乐。因谷主名琴剑逍人,是名琴人谷。
武当山的第一位修道者
25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红日西坠,倦鸟归巢,路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函谷关前,关令尹喜紧锁双眉,来回踱步,忧心忡忡。“我夜观天象,有圣人这几日要过我函谷关,何以竟不见人?”尹喜暗暗思忖。正在气馁,却见空中一团紫气自东而来,同时,函谷关古道上传来一阵阵牛铃的声音。安静的傍晚,铃声清脆悦耳,越来越近,一白发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而至,仙风道骨。“定然是他了!”尹喜大喜,忙撩袍大步流星地顺着登关之道奔着老者而去,脚下的石阶发出噔噔的声响。
“敢问先生大名,在下函谷关关令尹喜。我前日观天象知有圣人到来,已经在此恭候多日了,不想先生今日方到!”“李耳”,老者在牛背微微屈身。尹喜大喜:“原来是老子先生,愿先生到寒舍一叙,学生想聆听先生教诲。”老子:“西出函关遇知己,自当一叙”。
这一叙就是数日,数日之后,老子留下《道经》《德经》凡5000余言,飘然而去。尹喜得此真经,日夜观摩,修仙之心愈盛,最终竟挂冠辞官而去……
尹喜自得了老子《道德经》之后,求仙学道的愿望愈加强烈,因而他迫切需要选择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他出函谷关向南,越过秦岭,经过伏牛山,从汉水北岸到汉水南岸,最后来到一座大山。从函谷关一路奔波而来,至此,尹喜终于找到了心灵的皈依。这山,便是武当山,尹喜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
武当山山深林密,从山脚过逍遥谷,越展旗峰,抵天柱峰,尹喜当年走过的路成了如今的古神道。即便是后来人们精心设计后劈山搭路,一段段台阶仍沿着山崖笔直而上,从山底直达金顶的石阶多达上万阶。我们无法得知尹喜究竟跋涉了多久,或许身体的伤痛和心灵的愉悦伴随着他的整个旅程。
洞天福地中的“世外桃源”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唐朝时,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公元901年,晚唐道教学家杜光庭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
宋元时,皇室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
明代,武当山被皇室封为“大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被朝廷列为道教第一名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
现在,武当山则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人们心中的武术圣地,张三丰、太极拳等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江湖”与少林寺齐名。
武当山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年四季,武当山风景区游人如织、熙来攘往。千年道场,“满面尘灰烟火色”,不复往日的宁静。
然而,这景区的喧嚣并未吵醒隔世的隐者。在武当山五朵峰下,一群顺天性、求全真的散修便在武当山的洞天福地中别开一片“世外桃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弄剑吹箫、煮茶抚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经朋友介绍,2015年7月,我们寻访的第一站便选在了这里。
全真观旁 琴人谷中
经丹江口市至六里坪镇,沿209国道复线西行约15里,沿武当山西神道盘桓而上,经娃子破,至全真观遗址,遗址对面山腰便是琴人谷所在。也许是因为修道之人离群索居,附近居民对琴人谷似乎并不熟悉。我们探访时,在六里坪镇连问数人才终于有一个当地人知道琴人谷具体所在。
7月的天气,山下气温近30多摄氏度,而沿途我们却并不觉得炎热。虽然没有参天的古木,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却把平整的山路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便在这林荫中穿梭。
沿武当山西神道车行十余里,一行人且行且寻觅,却始终不见全真观遗址。欲再找老乡问路,两旁却哪里看得见行人!只看得见满目苍翠,只听得见幽幽鸟鸣。一行人正踟蹰不前,山沟之中却露出两棵参天的古木来,古木之下,是一所红砖黛瓦的房舍。峰回路转,全真草堂(全真观遗址复建)忽然便出现在了眼前。进去一问才知道,此处正是琴人谷别院,平时上山拜师的孩子便在此学琴练剑。
经过指引,我们从全真草堂对面山腰的羊肠小道拾级而上,已能清晰望见琴人谷房舍的飞檐。然而看似近在眼前,沿途小道却不过一尺来宽,且崎岖陡峭、千回百转。我们只能时疾时徐,手脚并用。
一道半人高竹编的篱笆院墙,柴门半掩,这便是琴人谷的山门。几间简单的农家土屋,院中几丛青竹,墙头十三篇木牌上刻着《逍遥游》古谱。院中黄灿灿的半亩向日葵与门前一片葱翠的玉米地相印成趣。看似普通一处农家院,却颇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个中真趣。
经过允许,我们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切身体验山中日月。
山中日月 琴剑耕读
琴剑逍人,琴人谷谷主、武当松溪派剑术传人、道家古琴继承人。不巧的是,谷主琴剑逍人今日下山不在谷中,接待我们的是其弟子明涯(音)。
进山门,从小院穿过一片半亩葵花地便是一间单独的土坯房,门前紧邻玉米地的一片坡地上,一座木质台榭尚闻得见原木的清香。台边,一位中年女士和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子穿着宽大的袍服剥着桂皮;台上,一道青石桌案旁一个十余岁的少年盘腿而坐,正专心煮茶。茶案前,古琴横卧,残局未了。明涯介绍,中年女子道号自空(音),年轻女子道号小仙儿(音),而少年则是自空的儿子。自空在城里有工作,但她每年都要上山住上一段时日,这次更是趁着放假把儿子也一起带到山上清修,希望磨练磨练儿子的脾性。“别拘束,把鞋脱了上来喝杯吧。”看我们拘谨,自空主动招呼我们。我们便不好再推辞,脱鞋盘腿而坐,捧起清茶,静静品味。 七月的武当山清风徐来,亭台外远山如黛、云雾缥缈,恍如仙境。本来路上想好的许多说辞,此刻我竟然一句也问不出来了,唯恐打破这份雅静,更浑然陶醉在山色和茶香之中了。倒是一位同事,见气氛有些沉闷,和明涯攀谈起来:“你们这种诗意的生活真让人羡慕,可是如果换作是我,住三五天或十天半月我可能没问题,时间再长,我可能就待不住了。我静不下来!”
明涯微微一笑,放下茶杯:“有什么静不下来的呢?这一刻难道你还在想什么事,还在想工作的事吗?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同事竟无言以对。就这样,我们观山、听风、静坐、品茗,什么也不想,却感觉通体舒泰,竟呆呆傻坐了大半个时辰,直至狂风骤起、山雨忽至。
我们移至边上的琴室。所谓琴室,便是平时练琴的地方了。小方桌分两厢摆列,桌前放着蒲团,墙上则挂着一具具古琴。明涯熟练地燃起一只香,顿时满室飘起淡淡的艾叶的味道。
“这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明涯说,“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是琴剑逍人来此清修数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数年前,琴人谷还是一片荒地和几间废弃的土屋,琴剑逍人带着两个徒弟和四十多块钱,吃了一个多月的白菜,自己盖屋、种地,数年间硬是把琴人谷经营到今天的规模。我们之前坐的台榭便是他们自己搭建的,而我们现在所坐的琴室,原来是一所废弃的牛棚。明涯称,山中无日月,琴、剑、耕、读便是琴人谷修士每日的生活。晨起诵经,随后学琴、练剑,闲暇时斫琴、制香、煮茶、弈棋。至于耕种,他们也没有落下,山上的粮食和蔬菜都是平时耕种所得,除了不定期下山买点儿日用品,其他的东西他们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因病、因情、因累、因缘
琴室外,山雨时大时小,竟一直下到了午后。我们正在琴室品茶闲聊,却见小仙儿捂着脖子闪身进门,说午睡时一只蜜蜂飞到她的脖子上,她不明就里一巴掌下去,结果被蛰了。原来,山中蜜蜂颇多,每每有人家在屋檐下放一个蜂箱便能引来一窝蜂蜜。平时,这些蜜蜂也浑不怕人,经常“造访”琴人谷各位修士的房间,小仙儿被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明涯听明原委,不禁大笑。小仙儿则满脸郁闷,不过对蜜蜂的蛰咬似乎并没在意,想是已经习惯了吧。
正谈笑间,一个身穿绿袍、满身泥泞的青年也来到琴室,明涯介绍说这就是谷主琴剑逍人。我们赶紧起身,连告叨扰。听明我们的来意后,琴剑逍人微微一笑:“来了即是有缘。”琴剑逍人说,在琴人谷清修的基本都是因病、因情、因累、因缘。
琴剑逍人的弟子朱双琴,1986年出生,是宜昌市夷陵区人,在福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由于朱双琴文化底子薄,在广告公司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经常失眠,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2010年,朱双琴请假3个月前往武当山习武健身,身体逐渐恢复,于是回到福州上班。可回到公司之后,神经再度绷紧。2010年底,朱双琴干脆辞掉工作,重返武当山潜心修养,习武、弹琴、吹箫等。隐居琴人谷后后,朱双琴每天过着简单、规律的生活。琴人谷中,很多年轻人都是像朱双琴这样,或因疾病缠身,或因感情受挫,或因生活所累想隐居遁世,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中间,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选择了留下,也有人选择了小住。对于这一切,琴剑逍人皆顺其自然:不问来处,不问去所。唯一需要遵循的,便是“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闲谈之中,琴剑逍人更是颇有兴味地向我们讲述他这些年在山上遇到的奇葩人、奇葩事。
拜师少年 一日,武当山大雨倾盆。琴剑逍人一开山门,见一位小伙拉着一只行李箱,满身泥泞站在门前。小伙一见有人开门,立即双手抱拳跪倒:“师父,请收我做徒弟吧。”“我当时哭笑不得,这小子一定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琴剑逍人说起这事,仍然一脸无奈。
大批游客 说起“不速之客”,琴剑逍人说他最怕的还是大批人不请自来的游客。原来,随着网络的发达,这几年一些“驴友”发现了这个地方,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远道而来进行拜访。“我们都是自给自足,粮食和蔬菜都定量。山上毕竟不比山下,一下子来一大批人,不接待吧人家远道而来,接待吧粮食不够吃,左右为难!”琴剑逍人说。
神秘弟子 上山的人多了,什么奇怪的事都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人都能见到。2014年夏天,一位年轻人自己带着行李来到琴人谷要跟着琴剑逍人修道。“来就来吧,也算是缘分,我就收了。一个多月后,他却突然离开了!”琴剑逍人说,“我至今都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顺其自然即是道
离开琴人谷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天空依然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泥泞的山路一步三滑。我们一路讨论,觉得自己肯定过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可是又羡慕他们这般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逍遥自在。过不了,皆因我们放不下;放不下,皆因我们执念太深。半天的交谈中,琴剑逍人说得最多的就是“顺其自然”。或许琴剑逍人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修道者,甚至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隐士,但是他们都放下了执念,放下了竞逐名利之心,在深山结庐,与自然为伴,直观本心,这未尝不是一种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