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农村初中熟练型和新手型教师数学课堂进行实录和随堂观察,研究发现:提问层次方面,新手教师的提问数量比熟练教师更多,低水平提问比重更高,机械提问比重偏高;两类教师课堂上主要以封闭性提问为主,开放性提问数量较少;教师理答上,新手教师主要采取重复的方式,熟练教师主要采用追问的理答方式。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提问;状况调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2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硬件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师资力量也逐步加强。笔者经常到农村中学听课,发现熟练教师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提问比较有针对性,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在提问上显得更为机械,针对性不强,与熟练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农村新手和熟练教师的课堂提问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农村初中两位老师的两节数学课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教师G一直负责九年级数学教学,教龄已达7年,教师X,已经入职任教2年,目前负责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因此,教师G属于熟练教师,而教师X属于新手教师。
(二)调查方法
采取录像分析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录像拍摄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记录。利用Bloom、Flanders课堂观察表格来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以及课堂语言,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新手与熟练教师课堂提问的情况及特点。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数据的收集。分别对两位教师课程全程进行录像,并且在课堂上利用课堂观察表格记录师生间的互动情况。
2.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所录视频,结合洪松舟的有效提问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从问题的结构分类、提问内容、教师理答、提问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比对,得出结果。
3.总结。针对结论,提出具有实用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发现
研究从问题结构分类、提问内容、教师理答三个方面進一步分析两位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特点及差异。
(一)问题结构分类
在问题结构分类方面,本次研究问题按照提问水平划分为知识、领悟、应用、分析、整合、评价六大类。另外,对于“是不是”“会不会”选择性问题这里我们将其归为机械性提问一类。
通过比较发现,两位教师课堂提问中,中等水平层次提问比重最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高水平层次提问均较少,需要增加高水平层次问题比例。新手教师的提问数量比熟练教师更多,低水平提问比重更高,机械提問比重偏高。熟练教师以中等水平层次提问为主,还有少量高水平提问,呈现橄榄球型提问结构,课堂提问水平层次结构更为合理。
(二)提问内容有效性
提问内容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开展提问,使学生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比较发现两位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封闭式问题(包括选择性、回忆性问题),其中回忆性内容所占比重最大,熟练教师的回忆性问题比重较新手教师更高,新手教师选择性问题比例比熟练教师更高,学生在面对选择性问题时往往只是被动地回应是与否,因而要适当控制选择性问题数量。
在开放式问题上(包括推理、评价、批判、创造性问题),两位教师比重均较低,其中新手教师提得较少,并且形式更为单一,只有推理、评价性问题,需要丰富问题种类,提高问题比重。熟练教师在提出开放式问题时,推理、评价性问题居多,而批判和创造性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增强,达到两者均衡。
(三)教师理答有效性
教师理答有效性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作答所做出的一系列反馈。通过分析发现教师G的理答方式中,追问是其主要的理答方式,超过三分之一的理答是采用这种形式的,其次,教师G也会重复学生答案,这种理答方式占23.68%。教师G理答方式比较丰富,其他方式都带有一部分,无负面评价。
教师X的理答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重复答案,约有三分之二的理答是采用这种方式,其次是追问,约有9.52%的回答采取的是这种方式,无负面评价方式。
对比两位老师的理答情况,可以发现:
1.熟练教师的理答方式比新手教师更为丰富。熟练教师采用了七种理答方式,而新手教师只采用了五种理答方式。
2.两位老师的负面评价都没有,这一点说明两位老师在理答方面都会注意,给学生留下积极的印象。
(3)两位老师主要采用重复、追问的理答方式处理问题,其中新手教师主要采取重复的方式,熟练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理答。
三、建议与启示
(一)提高教师提问水平
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好提问结构,设置关键问题,再围绕关键性问题补充高水平提问,减少机械性提问,特别是口头用语上,减少“是不是”“会不会”类型的用语。
(二)精选提问内容
在提问内容上,增加开放性问题,减少封闭式内容;提前预备学生可能的思考方向,穿插数学史知识,将提问融入情境中,强化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价值观。
(三)适当增加时间间隔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提问间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时间间隔来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16-19.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6):11-15.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提问;状况调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2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硬件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师资力量也逐步加强。笔者经常到农村中学听课,发现熟练教师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提问比较有针对性,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在提问上显得更为机械,针对性不强,与熟练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农村新手和熟练教师的课堂提问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农村初中两位老师的两节数学课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教师G一直负责九年级数学教学,教龄已达7年,教师X,已经入职任教2年,目前负责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因此,教师G属于熟练教师,而教师X属于新手教师。
(二)调查方法
采取录像分析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录像拍摄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记录。利用Bloom、Flanders课堂观察表格来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以及课堂语言,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新手与熟练教师课堂提问的情况及特点。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数据的收集。分别对两位教师课程全程进行录像,并且在课堂上利用课堂观察表格记录师生间的互动情况。
2.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所录视频,结合洪松舟的有效提问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从问题的结构分类、提问内容、教师理答、提问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比对,得出结果。
3.总结。针对结论,提出具有实用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发现
研究从问题结构分类、提问内容、教师理答三个方面進一步分析两位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特点及差异。
(一)问题结构分类
在问题结构分类方面,本次研究问题按照提问水平划分为知识、领悟、应用、分析、整合、评价六大类。另外,对于“是不是”“会不会”选择性问题这里我们将其归为机械性提问一类。
通过比较发现,两位教师课堂提问中,中等水平层次提问比重最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高水平层次提问均较少,需要增加高水平层次问题比例。新手教师的提问数量比熟练教师更多,低水平提问比重更高,机械提問比重偏高。熟练教师以中等水平层次提问为主,还有少量高水平提问,呈现橄榄球型提问结构,课堂提问水平层次结构更为合理。
(二)提问内容有效性
提问内容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开展提问,使学生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比较发现两位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封闭式问题(包括选择性、回忆性问题),其中回忆性内容所占比重最大,熟练教师的回忆性问题比重较新手教师更高,新手教师选择性问题比例比熟练教师更高,学生在面对选择性问题时往往只是被动地回应是与否,因而要适当控制选择性问题数量。
在开放式问题上(包括推理、评价、批判、创造性问题),两位教师比重均较低,其中新手教师提得较少,并且形式更为单一,只有推理、评价性问题,需要丰富问题种类,提高问题比重。熟练教师在提出开放式问题时,推理、评价性问题居多,而批判和创造性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增强,达到两者均衡。
(三)教师理答有效性
教师理答有效性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作答所做出的一系列反馈。通过分析发现教师G的理答方式中,追问是其主要的理答方式,超过三分之一的理答是采用这种形式的,其次,教师G也会重复学生答案,这种理答方式占23.68%。教师G理答方式比较丰富,其他方式都带有一部分,无负面评价。
教师X的理答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重复答案,约有三分之二的理答是采用这种方式,其次是追问,约有9.52%的回答采取的是这种方式,无负面评价方式。
对比两位老师的理答情况,可以发现:
1.熟练教师的理答方式比新手教师更为丰富。熟练教师采用了七种理答方式,而新手教师只采用了五种理答方式。
2.两位老师的负面评价都没有,这一点说明两位老师在理答方面都会注意,给学生留下积极的印象。
(3)两位老师主要采用重复、追问的理答方式处理问题,其中新手教师主要采取重复的方式,熟练教师采用追问的方式理答。
三、建议与启示
(一)提高教师提问水平
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好提问结构,设置关键问题,再围绕关键性问题补充高水平提问,减少机械性提问,特别是口头用语上,减少“是不是”“会不会”类型的用语。
(二)精选提问内容
在提问内容上,增加开放性问题,减少封闭式内容;提前预备学生可能的思考方向,穿插数学史知识,将提问融入情境中,强化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价值观。
(三)适当增加时间间隔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提问间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时间间隔来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16-19.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