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浪漫主义就想到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内容是酒、是月、是神话;说到现实主义就会想到杜甫,他的诗歌内容是战争、是流浪、是思亲思友。此文不论述李白与杜甫,而是要说说当前语文课。在此我借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词汇,来形容当前高中语文课的实际状况。当前语文课可以分为“浪漫主义语文”与“现实主义语文”两种类型。
所谓的浪漫主义语文课,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堂上,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达到师生的互动,充分地展示教师的学识、积淀和个人魅力,让每一篇课文都闪耀着文化美、情感美的光华,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升华精神境界,得到美的熏陶。课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积极开展征文比赛、诗歌吟诵、话剧演出、名作讲座等活动。读书是学生的主要作业。
所谓现实主义语文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考试分数。课堂上,教材不再是主角,唱主角的是各类高考模拟试卷。教材是鸡肋,教师所讲的是有限的几篇古文诗歌,至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一带而过,反正与考试关系不大。从高一开始,老师们就开始了高考训练,成语辨析、训练类型、诗歌鉴赏、图文转换、压缩语段、扩写语段……凡是高考考的,就一定训练扎实;凡是高考不考的。如朗诵、演讲什么的,根本不练。练好各种题型的做题技法,把握好做题的模式。一周一考,马上出分。讲完再练,练了再考,如此循环不止。有的学校专门编写了校本研修教材,内容就是高考习题分类。老师们很现实,与其夸夸其谈讲课文,不如低头做题提几分。
浪漫主义语文课是理想化的,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老师积极参与语文教材开发与建设,参与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各种教研活动。于是名师叠出,诞生了各种理念,智慧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真语文、语文味、生成课堂,语文教学的花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上升到“道”的高度。
现实主义语文课是功利化的,是语文考试课。语文老师只关心考试的分数。考试和阅卷是常态,和学生讲得最多的是分数。他们也研究教学,只不过是研究如何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做到精细化,从书写到标点,从答题序号到按分值分点答题,现实说明,语文是一种“技”。
年轻老师是一开始是浪漫主义语文课。当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刚刚站到讲台上讲语文课的时候,他(她)极有可能是个文艺青年,带有一定的文艺气质,爱读书,会写诗,会写小说,会朗诵,与学生合得来,学生也爱上他的课。当他按所谓的素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经历了几次学生考试之后分数不佳,这位老师就会有很严重的挫败感,老师的浪漫主义语文课就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没有办法,他(她)收起所谓的语文素质教育,开始用试题对学生“狂轰乱炸”。慢慢地,他(她)不再读书,不再写诗,不再写小说,不再朗诵,而是做大量的语文试题,逐渐变成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语文老师。
条件优越学校的如一线城市的名校,语文教学可以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它有很好的学生生源和别的学校不具备优质师资及教学资源。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实施素质教育。他们的语文教学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越往底层的学校,没有很好的生源,想与其他考生一争高低,只能花更多的精力去拼分数。因而底层的学校的语文教学是现实主义的。
过去的语文课教学是浪漫主义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读高中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全国所有老师都基本上是一本32开课本,因此老师讲课比较自由,没有那么多的考试。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可以写日记,可以写小说。如果哪位同学文章写得好,一定会成为众多学生的崇拜者。此外还可以读中外名著,可以读《收获》《诗刊》《小说选刊》等文学杂志,还可以读琼瑶的言情小说,老师绝不没收这些书籍。而现在语文高考的资料多得数不胜数,课外书成了语文老师的“敌人”,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那语文老师一定要掐灭这个苗头,否则,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了,当老师的就out了。督促学生每天做题,再做题,做到麻木。题型虽现代文阅读、实用文本阅读,其实与阅读关系不大,阅读就是做题。作文写作从高一就开始写作议论文,要是哪位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定会遭到同行的嘲笑:都什么年代了,还写日记,与高考有何关系?总之,做题取代了读书,我敢说是有一点进步了!因此现在的语文课教学是现实主义的。
理想的语文课是浪漫主义的,那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现实的应试环境告诉你,能实行的只有现实主义语文课,但这是伪语文教学。
一个语文教师从浪漫主义走到现实主义,从理想走到功利,从语文课到语文考试课,其内心一定是痛苦的。这不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吗?语文人都是否有同感呢?现阶段下,一个语文老师能在浪漫主义语文和现实主义语文之间找到平衡点,那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啊!
所谓的浪漫主义语文课,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课堂上,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从独特的角度切入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达到师生的互动,充分地展示教师的学识、积淀和个人魅力,让每一篇课文都闪耀着文化美、情感美的光华,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升华精神境界,得到美的熏陶。课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积极开展征文比赛、诗歌吟诵、话剧演出、名作讲座等活动。读书是学生的主要作业。
所谓现实主义语文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考试分数。课堂上,教材不再是主角,唱主角的是各类高考模拟试卷。教材是鸡肋,教师所讲的是有限的几篇古文诗歌,至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一带而过,反正与考试关系不大。从高一开始,老师们就开始了高考训练,成语辨析、训练类型、诗歌鉴赏、图文转换、压缩语段、扩写语段……凡是高考考的,就一定训练扎实;凡是高考不考的。如朗诵、演讲什么的,根本不练。练好各种题型的做题技法,把握好做题的模式。一周一考,马上出分。讲完再练,练了再考,如此循环不止。有的学校专门编写了校本研修教材,内容就是高考习题分类。老师们很现实,与其夸夸其谈讲课文,不如低头做题提几分。
浪漫主义语文课是理想化的,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老师积极参与语文教材开发与建设,参与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各种教研活动。于是名师叠出,诞生了各种理念,智慧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真语文、语文味、生成课堂,语文教学的花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上升到“道”的高度。
现实主义语文课是功利化的,是语文考试课。语文老师只关心考试的分数。考试和阅卷是常态,和学生讲得最多的是分数。他们也研究教学,只不过是研究如何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做到精细化,从书写到标点,从答题序号到按分值分点答题,现实说明,语文是一种“技”。
年轻老师是一开始是浪漫主义语文课。当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刚刚站到讲台上讲语文课的时候,他(她)极有可能是个文艺青年,带有一定的文艺气质,爱读书,会写诗,会写小说,会朗诵,与学生合得来,学生也爱上他的课。当他按所谓的素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经历了几次学生考试之后分数不佳,这位老师就会有很严重的挫败感,老师的浪漫主义语文课就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没有办法,他(她)收起所谓的语文素质教育,开始用试题对学生“狂轰乱炸”。慢慢地,他(她)不再读书,不再写诗,不再写小说,不再朗诵,而是做大量的语文试题,逐渐变成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语文老师。
条件优越学校的如一线城市的名校,语文教学可以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它有很好的学生生源和别的学校不具备优质师资及教学资源。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实施素质教育。他们的语文教学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而越往底层的学校,没有很好的生源,想与其他考生一争高低,只能花更多的精力去拼分数。因而底层的学校的语文教学是现实主义的。
过去的语文课教学是浪漫主义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读高中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全国所有老师都基本上是一本32开课本,因此老师讲课比较自由,没有那么多的考试。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可以写日记,可以写小说。如果哪位同学文章写得好,一定会成为众多学生的崇拜者。此外还可以读中外名著,可以读《收获》《诗刊》《小说选刊》等文学杂志,还可以读琼瑶的言情小说,老师绝不没收这些书籍。而现在语文高考的资料多得数不胜数,课外书成了语文老师的“敌人”,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那语文老师一定要掐灭这个苗头,否则,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了,当老师的就out了。督促学生每天做题,再做题,做到麻木。题型虽现代文阅读、实用文本阅读,其实与阅读关系不大,阅读就是做题。作文写作从高一就开始写作议论文,要是哪位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定会遭到同行的嘲笑:都什么年代了,还写日记,与高考有何关系?总之,做题取代了读书,我敢说是有一点进步了!因此现在的语文课教学是现实主义的。
理想的语文课是浪漫主义的,那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现实的应试环境告诉你,能实行的只有现实主义语文课,但这是伪语文教学。
一个语文教师从浪漫主义走到现实主义,从理想走到功利,从语文课到语文考试课,其内心一定是痛苦的。这不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吗?语文人都是否有同感呢?现阶段下,一个语文老师能在浪漫主义语文和现实主义语文之间找到平衡点,那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