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企业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发生、演变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也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形成了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企业文化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建设忠诚集体、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世界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如何达到和谐?传统文化认为,必须要坚持中庸之道,即凡事要保持中道,恰到好处。"中和"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保"中庸"。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其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的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拥协调,可以在培育集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
(二)有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孔子日"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丫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以人为本,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也是为了人,人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塑造个性化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只有重视消费者、职工的利益,企业才能在凝聚中求得发展,只有发展,企业才能有长久的经济信誉。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十其核心价值观,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在对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上,体现"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将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就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有利于建设"诚信之道"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积极作用在于能维系人际关系,达成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在领导模式上,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对社会有益,要想搞好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诚信是最高智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以道德为前提的,而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予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做事讲求诚信,才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良好关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商业道德首先是诚信,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严守合同协议。那些违背诚信原则,恣意妄为,给困家、集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极大危害的企业只能是自取灭亡。企业对政府、社会、对职工也应该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良好企业形象,凝聚更多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二、中國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消极作用
(一)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和中庸之道,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
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职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足十分不利的。"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文化氛围,但是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渗透到企业中,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限制了职工的创新与发展。现今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充满风险,如果过分小心谨慎,事事不敢为天下先,或竞争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企业,恐怕难以长存。
(二)严重的官本位思想,限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大官说的话比小官顶用,上司仿佛在所有问题上都比下属聪明。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职工的智慧,使职工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而企业的职工也比较愿意接受权威,并心安理得听从权威的领导。权力距离、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了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职工缺乏积极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和民主决策程序,自然无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些思想会使企业封建气息浓厚,难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消极方面果断地抛弃,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赵世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屈燕妮.企业经济.2008,2
[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陶如刚的博客.2009,10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发生、演变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也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形成了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企业文化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建设忠诚集体、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世界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如何达到和谐?传统文化认为,必须要坚持中庸之道,即凡事要保持中道,恰到好处。"中和"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保"中庸"。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其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的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拥协调,可以在培育集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
(二)有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孔子日"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以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丫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以人为本,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也是为了人,人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塑造个性化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只有重视消费者、职工的利益,企业才能在凝聚中求得发展,只有发展,企业才能有长久的经济信誉。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十其核心价值观,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在对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上,体现"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将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就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有利于建设"诚信之道"的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积极作用在于能维系人际关系,达成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在领导模式上,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对社会有益,要想搞好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诚信是最高智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以道德为前提的,而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予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做事讲求诚信,才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良好关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商业道德首先是诚信,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严守合同协议。那些违背诚信原则,恣意妄为,给困家、集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极大危害的企业只能是自取灭亡。企业对政府、社会、对职工也应该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良好企业形象,凝聚更多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
二、中國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消极作用
(一)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和中庸之道,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
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职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足十分不利的。"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文化氛围,但是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渗透到企业中,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限制了职工的创新与发展。现今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充满风险,如果过分小心谨慎,事事不敢为天下先,或竞争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企业,恐怕难以长存。
(二)严重的官本位思想,限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大官说的话比小官顶用,上司仿佛在所有问题上都比下属聪明。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职工的智慧,使职工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而企业的职工也比较愿意接受权威,并心安理得听从权威的领导。权力距离、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了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职工缺乏积极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和民主决策程序,自然无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些思想会使企业封建气息浓厚,难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消极方面果断地抛弃,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赵世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屈燕妮.企业经济.2008,2
[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陶如刚的博客.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