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既是一门德育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是针对高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策略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4-02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本该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板的纯知识教学,正所谓"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二是教学过程始终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堂教学,一块黑板"的"四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参与意识,思维受到极大的禁锢,从而成为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积极发挥政治教学在高中生身心发展上的引领作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感,使其转化为学好政治课的内驱力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的内驱力,是由对该学科的需要的热情、兴趣、意志、信念等要素构成的。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政治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政治课的需要、欲望,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好的体验,进而培养起学习政治知识的肯定性情感,使学生产生追求政治知识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例如可以设计教学情境,把书本的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政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今的政治时事,把每天的新闻上的政治事件拿出来给学生讲一讲,有利于他们随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在政治课教学中,每位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才能有效地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政治教学。
二、遵循和掌握认识规律,发挥政治学科优势,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政治学科的特点在于理论优势,发挥这种优势必须依靠理性认识,发挥逻辑的推导力量才能达到。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重在演绎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学习习惯不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修养,懂得抽象思维的形式,掌握学生的思维实际,根据教科书的逻辑要求,紧扣课文、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获得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例如在分析课文时,要求教师对一系列概念逐个进行剖析,科学地定义和分类,启发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或经验,层层深入地推出结论。实践证明,教学要有吸引力,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主动地用已知推出未知,避免呆板讲授满堂灌的毛病。
三、政治教学要有社会接轨
在高中政治课堂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跟政治有关的东西还是比较死板化,尽管一样是在参与活动,积极学习,可是话题总是缺少新意,或者不够严谨,包括老师上课对学生们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诱导学生没有正确的看待一些事件,这样会使学生在对知识误解的情况下无疑带着疑惑去学习。而老师应该要利用生活中的合理事例来直面社会,与同学们做讨论,引发学生感悟,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动机,对事件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在2008年的《广州日报》上曾报道风传的"艳照门"事件,对此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或者不做正面回答。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样学生提问的机会,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看待这些问题。拓展他们的思考力,引导他们自发提出问题,譬如:"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等。根据高中学生们的问题,老师可以具体剖析他们的人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他们从不愿露面到最后站出来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原因。同时在此基本上学会教他们分析问题,也许这些与他们的环境,接触的人等都有关系,并利用这些因素来去教导高中学生们如何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交流,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等。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在一些不利于自己环境中如何成长,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交什么样的人,正如一句名言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他们在社会中理解了生活。
总之,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必将走向死胡同。每一位政治教师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都应深入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才能最终搞好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论》,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万银: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J] 2012.08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策略 心理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4-02
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本该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板的纯知识教学,正所谓"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二是教学过程始终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堂教学,一块黑板"的"四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参与意识,思维受到极大的禁锢,从而成为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积极发挥政治教学在高中生身心发展上的引领作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自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情感,使其转化为学好政治课的内驱力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某门学科的内驱力,是由对该学科的需要的热情、兴趣、意志、信念等要素构成的。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政治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政治课的需要、欲望,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好的体验,进而培养起学习政治知识的肯定性情感,使学生产生追求政治知识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的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例如可以设计教学情境,把书本的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政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此外,还可以结合当今的政治时事,把每天的新闻上的政治事件拿出来给学生讲一讲,有利于他们随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在政治课教学中,每位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政治课的内驱力,才能有效地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政治教学。
二、遵循和掌握认识规律,发挥政治学科优势,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政治学科的特点在于理论优势,发挥这种优势必须依靠理性认识,发挥逻辑的推导力量才能达到。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重在演绎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学习习惯不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修养,懂得抽象思维的形式,掌握学生的思维实际,根据教科书的逻辑要求,紧扣课文、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获得具体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例如在分析课文时,要求教师对一系列概念逐个进行剖析,科学地定义和分类,启发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或经验,层层深入地推出结论。实践证明,教学要有吸引力,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主动地用已知推出未知,避免呆板讲授满堂灌的毛病。
三、政治教学要有社会接轨
在高中政治课堂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很多跟政治有关的东西还是比较死板化,尽管一样是在参与活动,积极学习,可是话题总是缺少新意,或者不够严谨,包括老师上课对学生们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诱导学生没有正确的看待一些事件,这样会使学生在对知识误解的情况下无疑带着疑惑去学习。而老师应该要利用生活中的合理事例来直面社会,与同学们做讨论,引发学生感悟,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动机,对事件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在2008年的《广州日报》上曾报道风传的"艳照门"事件,对此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或者不做正面回答。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样学生提问的机会,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看待这些问题。拓展他们的思考力,引导他们自发提出问题,譬如:"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等。根据高中学生们的问题,老师可以具体剖析他们的人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他们从不愿露面到最后站出来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原因。同时在此基本上学会教他们分析问题,也许这些与他们的环境,接触的人等都有关系,并利用这些因素来去教导高中学生们如何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交流,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等。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在一些不利于自己环境中如何成长,如何正确的与人相处,交什么样的人,正如一句名言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他们在社会中理解了生活。
总之,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必将走向死胡同。每一位政治教师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都应深入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才能最终搞好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论》,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万银: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J]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