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压视角下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压力视角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即体育学科内在的身心健康特点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的特征。这两大因素促使高中体育活动向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倾斜进行构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其一是通过阳光体育的早操与课间操校本化、特色化,调动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初步帮助学生建立体育运动意识;其二通过课后体育俱乐部的社团模式,引导学生在自我兴趣的选择与个人体质的考虑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来缓解压力,以实际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并认识科学运动的作用;其三是通过阳光体育的早操、课间操与课后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运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有规律、有条理的学习生活运动习惯的形成,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而通过实际效果的对比,从兴趣、缓压实效、学生心理承压能力等得出结论,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要打通课内课外通道,以兴趣、习惯培养为主,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缓解学生压力有较积极正面的作用。
  在高中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要融入到体育教学要求与内容,更要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缓解学生压力、调节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增强学生信心与积极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背景下,高中生既要承受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又要承受社会变革种种变化带来的压力,因而,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强身健体中缓解压力,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笔者结合自己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通过分析法、观察法及访谈法来思考缓压视角下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1 构建缓压视角下高中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所谓缓压视角就是缓解学生压力的角度,即高中体育活动构建的立足点与出发点。而其必要性就在于高中体育学科特点及高中学习特征。
  1.1 立足于高中体育学科特点来构建缓压视角下的高中体育活动
  高中体育学科的特点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因而其核心理念是“健康第一”。这里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而从事实上来看,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也要指向这两方面。一方面,高中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只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突出体育学科特点,才能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另一方面,高中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其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中体育活动作为载体,其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进一步则为身心健康并举。从现实情况来看,越是有规律运动的学生或有良好运动习惯的学生,其身心健康状况更好;反之,运动不多或无规律运动的学生,其身心健康状况则堪忧。构建高中体育活动,就要通过系统有规律的科学运动,指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之外进行有效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从而提高学业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体育运动是缓解人的精神压力较好的方式之一,其通过转移人的注意力,消耗体能后使人大脑排空,从而舒缓压力,变得更清醒理性。因此,体育学生的特点是由体育运动所决定的,其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而正面的影响。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合理安排学生开展运动,实现身体锻炼、改变情绪、压力释放等目标,才能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2 立足于高中學习特征来构建缓压视角下的高中体育活动
  构建缓压视角下的高中体育活动,是由高中生的学习特征所决定的。高中生的学习特征是学业重、压力大、思维活跃等,这些特点都意味着高中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只有刚柔相济、张驰有度,才能使学业得到更好的提升。从笔者的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高中应当要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时间。但现实却很不理想,且不说各高考科目老师的延迟下课,或自行无偿补课,单就各学科的作业时间及预习、复习时间基本上都占去绝大部分时间。而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时间运动是可预见的一种现实。在一直的学习中徘徊,压力得不到释放,精神无法排空,其学习效果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越是能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的学生,不仅情绪变化较小,焦躁情绪没有,而且其学业相对轻松。其原因在于,通过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带动自己科学规划每天的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保障学业的安排有序。如某同学安排了每天下午1小时的运动时间,那么该同学不仅要考虑如何将这1小时弥补过来,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每天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就成为其头等大事。长久以往,学习生活作息的习惯就会培养起来,不仅其学习生活有规律,而且其身心健康也得到保障,学业压力自然就会比其他同学小。由此可见,把学习特征与体育活动统一起来统筹安排,实质上是将学习与运动进行有效融合,并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 构建缓压视角下高中体育活动的措施
  要缓解高中生压力,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措施,构建起系统的体育活动,才能实现缓压与健康并重的目标。
  2.1 普及化的早操、课间操要有特色
  从阳光体育的角度来看,缓解高中学生压力就要从普及化的体育措施着手,通过利用课前、课间碎片化时间,让学生建立起体育运动的意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的作用。但传统上的早操与课间操,很多学生并不感兴趣,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特色、学生的兴趣等方面,并经过学校班子讨论后进行编制,从而既保证早操、课间操的运动量,又保障运动质量。
  以课间操为例,很多学生不喜欢课间操就做眼保健操或广播体操,因为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就已经学会并做得较好,时间过长容易让学生反感。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与体育组教师一起,结合学校的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音乐改编、动作改造等方式,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舞蹈,并允许学生在某些节奏中进行灵活变化,即可以有个人的自我动作设计。不仅如此,其中还有一小部分也是护眼动作,将眼保健操的精髓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课间操反而成为了他(她)们的游戏时间,甚至在自选动作变化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商量的结果玩得比较开心,实现缓解压力的目标。这种特色化的课间操,实际上通过学生兴趣来调节学生情绪,进而起来缓压的作用。   2.2 个性化的课后俱乐部要有针对性
  相对于早操与课间操这种普及性的阳光体育运动,下午放学后的课后体育活动才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相对有一定时间保障的体育活动,且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的体育选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高中课后的体育活动措施,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身心差异等因素来进行设计并采取措施。如对于精神品质不坚定,缺乏耐心的学生,在经过其本人意愿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参加长跑俱乐部,通过每天固定时间的坚持长跑,并在合理的范围内逐步提速,以品质锤炼入手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并在长跑运动中缓解学生学业压力。除此之外,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跆拳道及其他田径项目都可以采取俱乐部,通过聘请体育教师担任技术指导或顾问,以学生社团的形式来组织开展,从而使课后体育俱乐部开展得有声有色。
  课后俱乐部在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每天运动的合理性、科学性,通过运动科学合理性来帮助学生缓压。如笔者在指导长跑队时,每年的3到4月份,都会亲自带领高三的学生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以消耗学生相应的体能来缓解学生压力。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学生在离高考100天左右的时间,精神焦虑与压力值特别大,通过大运动量来分散学生注意力并保证学生睡眠是缓压的最好方式。第二点是3、4月份的气候乍暖还寒,学生需要增强体质的同时,走出因气候带来的心理阴霾,减轻心理负担。这种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每年春季的长跑活动成为学校课后体育活动最亮丽的风景线。
  2.3 长期化的良好运动习惯要有规律
  相较于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或课后俱乐部,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更应当缓压的重要措施。有数据表明,运动习惯越好的学生其心理更健康,承受压力的能力越强。要根据这一规律来培养学生长期化的良好运动习惯,就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22天成习惯的定律,通过引导学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如22天或以上,坚持在某一时间段如课后时间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从而培養其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如果学生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也可以通过规划与安排,保证每天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来实现体育活动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
  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既要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运动中缓解学业压力,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长期化、规律性。
  3 实施缓压视角下高中体育活动的效果
  以缓压为目标的高中体育活动的效果,对体育活动的改进与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三方面的效果值得关注:
  3.1 兴趣引领下的体育活动效果明显。无论是早操、课间操,还是课后俱乐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其活动效果是非常明显,从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升可以看得出来。
  3.2 体育活动缓压效果明显。通过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档案、数据作对比,高中生心理焦虑案例普遍减少,学生学业压力明显缓解。
  3.3 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增强明显。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尤其是形成了良好运动习惯的学生,其情绪极少出现失控的情况,也鲜有学生有抑郁倾向。
  除此之外,大部分高中生能在高中体育活动中逐步认识到体育运动习惯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保证每周不少于30分运动有4次或以上,达到了国家经常运动的相关标准。
  4 结论
  综上不难看出,对于高中体育活动的构建与实施,既要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与目标进行拓展,打通课内教学与课外运动的有机结合,更要立足于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缓解高中学业压力,从而实现学业与身心双保障的目标,使终身体育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海门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可是面临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又不喜欢体育课堂的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认真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本文针对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同时提出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期刊
“象喻”是古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以“观物取象”为起点,以“取象比类”、“立象见意”为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类比、暗示等方式,以整合的、情感的方式表述物象世
低碳文明是人类新的文明阶段,各层各类组织的绿色领导理念对构建低碳文明起着关键作用。绿色领导理念体系包含方法论、外界规定性认识、组织状态判断、价值观、目标思想和举措
企业组织资本是企业自身拥有的异质性资源,是企业独特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获取利润和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联盟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形式,也存在一种反映其核心能力和异质性
由余远富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机制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作为研究主线,深入研究探讨构建优
通过学校之间的市场调查,在模块的技术分析下将教学内容划分出一套可使用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模块。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不断的调整和改善搭建出不同功能、不同方向的教师模块方案,为了使搭建的模块能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结合学校教职人员的研究和中职体育课的人才培养需要,搭建了包括运动健康、球类、田径、健美操和考核等多项体育教育模块,用最少的模块方案完成最多的教学目标。  1 中职体育模块的建设和发展  中职体
期刊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化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着一定的冲突性,但是也有着高度的融合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研究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就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