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观念即教师教育观念,是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人看法。“教育行为(即本文所指的教学行为)则是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的行为、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比如教师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时代精神和主流教育观念、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和教育能力、气质、性格特点、周围的人的教育观念等。其中教师本人受教育的经历最为关键,会给他以后从教留下直观的可供模仿的范例,也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被别人教育,他就会如何教育别人”。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指导作用,反过来,教育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观念的理解与内化”。尽管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育观念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观念影响了他们对学生的教学行为,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率先试点的北京和广东2009年将迎来第一次新课标下的高考。在2010年的秋季全国将会全面使用新课标教材。按照惯例,在使用新教材前,都会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些年教师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的培训逐渐流于形式,对教师培训的负面报道常见于各类报刊。当然个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重视教的方式而忽视学的方式,重知识获得而轻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考试的结果评价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个人情感态度的评价。这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的一贯认识。作为一名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已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头脑之中,他在接受新观念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干扰,甚至对其抵制。因此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与课改理念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对于新课改理念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以下六个方面的理解至关重要,否则会影响课改的顺利进行。(1)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者、恰当的引导者、真诚的合作者;(2)教学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3)学生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把学生做为教学的出发点,要为学生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4)学习观:学习是建构、发展、探索、合作的学习;(5)过程观:学生参与、思考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过程;(6)发展观: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品德与个性、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观点与传统的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理解。
三、传统的培训机制问题
传统的培训基本上都是报告式的,上面讲下面听,或者发一些资料让受训者学习,然后进行考试,一般而言考试基本都会过关;再者,对于教师的培训,培训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另外很多培训人员自身的水平也存在问题,不少的培训人员不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凭感觉或者照着书念。这些情况使得培训对于很多教师来讲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最终只能使受训的教师一无所获,对教师培训失去信心和兴趣,也会使我们的培训失去应有的意义。
四、目前的评价体系的影响
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实行聘任制,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的饭碗问题。因此对于目前的教师评价方式,教师只能服从。客观而言,现在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教学业绩,再直接一点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而且是教师的饭碗。当前,在课程改革中有这样的“怪”现象:当调查组来到时,教师教学执行新的课改措施;当调查组离去时,教师教学依然如“故”。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就是课改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评价机制的功能,使得个别地方的课改流于形式。一方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课改,另一方面,由于未实施新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改革措施未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更为严重的是用旧的评价机制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这一矛盾大大制约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当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实践的转变得不到评价认可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无疑会大受影响。
五、经济收入方面的因素
人在生活中,要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首先要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所谓“仓廪实,则知荣辱”。因此,他必须劳动,必须参与社会事务,必须选择职业或专业,从而解决实际的物质层次的生活问题。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教师的生活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他们劳动的复杂性、特殊性相比仍是偏低。在某些欠发达地区拖欠教师的工资问题依然存在。总体而言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在社会上处于中等偏下的群体,这使得很多教师有很强烈的自卑感,也有不少教师为了生活去从事第二职业。要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摒弃旧教学观念,进而确立新的课程改革观念,并付诸实践,就必须满足教师的生活物质需求。如教师陷入物质的窘迫之中,为生计而苦恼,为收入而失去平衡,实难想象其教学观念的转变会畅通无阻。
六、教师思维方式的僵化
在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探究,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新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养成一种创新思维习惯,以一种对教学的探究创造精神,投身到“新课改”之中。有关调查显示,有32.1%和40%的教师对“我对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问题持否定和模糊态度;有82%以上的教师未达到平均每年发表一篇文章的指标;分别有29.5%和67%的教师对“我具有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表示否定和模糊[1]。这表明,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欠缺,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缺乏。“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创造性意识,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思维方式上不能墨守成规,而必须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形成创造性的专业智慧。
目前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于新课改的成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课改的实施最终是要由教师去实践的。影响教师观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共同的因素,又有个体的具体的不同因素。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以利于我们的新课改更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闻琴华.试论教师观念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以综合英语课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郑庆全,温建红.课程改革中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3,(1).
[3]陆竞文.“新课改”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教师园地,2005,(11).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
[5]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研究,2004,第16卷,(1).
[6]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综述.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率先试点的北京和广东2009年将迎来第一次新课标下的高考。在2010年的秋季全国将会全面使用新课标教材。按照惯例,在使用新教材前,都会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些年教师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的培训逐渐流于形式,对教师培训的负面报道常见于各类报刊。当然个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重视教的方式而忽视学的方式,重知识获得而轻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考试的结果评价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个人情感态度的评价。这是我们大部分教师的一贯认识。作为一名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已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头脑之中,他在接受新观念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干扰,甚至对其抵制。因此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与课改理念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对于新课改理念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以下六个方面的理解至关重要,否则会影响课改的顺利进行。(1)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者、恰当的引导者、真诚的合作者;(2)教学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3)学生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把学生做为教学的出发点,要为学生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4)学习观:学习是建构、发展、探索、合作的学习;(5)过程观:学生参与、思考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过程;(6)发展观: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品德与个性、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观点与传统的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理解。
三、传统的培训机制问题
传统的培训基本上都是报告式的,上面讲下面听,或者发一些资料让受训者学习,然后进行考试,一般而言考试基本都会过关;再者,对于教师的培训,培训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规划,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另外很多培训人员自身的水平也存在问题,不少的培训人员不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凭感觉或者照着书念。这些情况使得培训对于很多教师来讲没有太大的实际效果,最终只能使受训的教师一无所获,对教师培训失去信心和兴趣,也会使我们的培训失去应有的意义。
四、目前的评价体系的影响
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实行聘任制,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的饭碗问题。因此对于目前的教师评价方式,教师只能服从。客观而言,现在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教学业绩,再直接一点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而且是教师的饭碗。当前,在课程改革中有这样的“怪”现象:当调查组来到时,教师教学执行新的课改措施;当调查组离去时,教师教学依然如“故”。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就是课改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评价机制的功能,使得个别地方的课改流于形式。一方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课改,另一方面,由于未实施新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改革措施未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更为严重的是用旧的评价机制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这一矛盾大大制约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当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实践的转变得不到评价认可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无疑会大受影响。
五、经济收入方面的因素
人在生活中,要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首先要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所谓“仓廪实,则知荣辱”。因此,他必须劳动,必须参与社会事务,必须选择职业或专业,从而解决实际的物质层次的生活问题。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教师的生活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他们劳动的复杂性、特殊性相比仍是偏低。在某些欠发达地区拖欠教师的工资问题依然存在。总体而言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在社会上处于中等偏下的群体,这使得很多教师有很强烈的自卑感,也有不少教师为了生活去从事第二职业。要想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不断摒弃旧教学观念,进而确立新的课程改革观念,并付诸实践,就必须满足教师的生活物质需求。如教师陷入物质的窘迫之中,为生计而苦恼,为收入而失去平衡,实难想象其教学观念的转变会畅通无阻。
六、教师思维方式的僵化
在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前所未有的创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科学探究,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共同创建新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养成一种创新思维习惯,以一种对教学的探究创造精神,投身到“新课改”之中。有关调查显示,有32.1%和40%的教师对“我对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具有反思的习惯”问题持否定和模糊态度;有82%以上的教师未达到平均每年发表一篇文章的指标;分别有29.5%和67%的教师对“我具有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表示否定和模糊[1]。这表明,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欠缺,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缺乏。“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创造性意识,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思维方式上不能墨守成规,而必须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形成创造性的专业智慧。
目前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于新课改的成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课改的实施最终是要由教师去实践的。影响教师观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共同的因素,又有个体的具体的不同因素。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以利于我们的新课改更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闻琴华.试论教师观念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以综合英语课为例.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郑庆全,温建红.课程改革中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3,(1).
[3]陆竞文.“新课改”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教师园地,2005,(11).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
[5]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教师教育研究,2004,第16卷,(1).
[6]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