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来探讨该方法确切疗效、作用机制以及现实意义。方法:病例选择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自拟中药方剂。2个月1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V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在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SLVD、LVDd、LAD、LVEF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总结出该方法可以提高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远期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温阳益气 祛痰瘀利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6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点,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13/10万~84/10万。约20% 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5年生存率低于50%。扩张型心肌病其表现在中医学里分属“水肿”、“喘”、“心痹”、“怔忡”、“虚劳”等范畴,其着重表现以心衰为主,相当于中医“水肿”“喘”证,有关这方面的总结、归纳、论述颇丰。笔者根据阳虚、痰瘀、水泛在中医理论有关心衰成因中的相互关系,采用(自拟方)温阳益气、祛痰瘀利水相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3例,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6例1,均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459±117岁;病程5~10年,平均208±168个月。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8~74岁,平均490±103岁;病程3~11年,平均221±170个月。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临床用药:对照组给予强心、扩血管、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自拟方)。治则:温阳益气以治本,祛痰瘀利水以治标。达到温心阳,益心气,通血脉,复心律,化痰浊,利水湿的作用。用药:生黄芪20g,薤白12g,桂枝10g,附子6g(先煎),葶苈子20g(包煎),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车前子(包煎)12g,太子参12g,稀莶草15g,甘松15g,炙甘草15g。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温服,2个月1个疗程。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②心电图、24小时心电监护(Hotal)及超声心动图检查(SLVD、LVDd、LAD)。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测定。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
疗效判断标准:①好转:指胸闷、心悸、气急、乏力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心功能分级改善,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V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等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大。②恶化:指临术症状及心功能分级数较治疗前加重,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左室、左房各期内径无变化或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变化或减小。③不变: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结 果
治疗组治疗后LAD、SLVD、LVDd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对照组治疗后LAD、SLVD、LVDd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治疗组治疗后LVEF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虽有所上升,心功能分级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临床症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恶化者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分属“水肿”“喘”“心痹”“怔忡”“虚劳”范畴。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
摘 要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来探讨该方法确切疗效、作用机制以及现实意义。方法:病例选择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自拟中药方剂。2个月1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V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在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SLVD、LVDd、LAD、LVEF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总结出该方法可以提高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远期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温阳益气 祛痰瘀利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6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点,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13/10万~84/10万。约20% DCM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5年生存率低于50%。扩张型心肌病其表现在中医学里分属“水肿”、“喘”、“心痹”、“怔忡”、“虚劳”等范畴,其着重表现以心衰为主,相当于中医“水肿”“喘”证,有关这方面的总结、归纳、论述颇丰。笔者根据阳虚、痰瘀、水泛在中医理论有关心衰成因中的相互关系,采用(自拟方)温阳益气、祛痰瘀利水相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3例,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6例1,均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459±117岁;病程5~10年,平均208±168个月。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8~74岁,平均490±103岁;病程3~11年,平均221±170个月。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临床用药:对照组给予强心、扩血管、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自拟方)。治则:温阳益气以治本,祛痰瘀利水以治标。达到温心阳,益心气,通血脉,复心律,化痰浊,利水湿的作用。用药:生黄芪20g,薤白12g,桂枝10g,附子6g(先煎),葶苈子20g(包煎),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车前子(包煎)12g,太子参12g,稀莶草15g,甘松15g,炙甘草15g。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温服,2个月1个疗程。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②心电图、24小时心电监护(Hotal)及超声心动图检查(SLVD、LVDd、LAD)。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测定。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
疗效判断标准:①好转:指胸闷、心悸、气急、乏力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心功能分级改善,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收缩期左室内径(SLVD)、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等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大。②恶化:指临术症状及心功能分级数较治疗前加重,彩色超声显像仪测量左室、左房各期内径无变化或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变化或减小。③不变: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结 果
治疗组治疗后LAD、SLVD、LVDd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对照组治疗后LAD、SLVD、LVDd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治疗组治疗后LVEF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虽有所上升,心功能分级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临床症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恶化者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分属“水肿”“喘”“心痹”“怔忡”“虚劳”范畴。心主血脉,血脉运行全赖心中阳气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