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炎热的夏季,置身于蜀南竹海,竹干与竹叶搭起天然的凉棚。放眼望去,满目翠绿,不时有习习凉风吹过,令人顿觉通体清凉。如果不能去竹海,我们在家里挂上竹条窗帘,在床上铺竹席,再穿上竹布衣服,也能把暑热挡在门外。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原产中国,有37个属约500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竹子的生命力顽强。无论高山峻岭还是丘陵河滩,竹子只要有土就可以茁壮成长。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身影。在盛产竹子的南方,绿树芭蕉丛中掩映着座座竹楼,与自然融为一体;文房四宝里的纸张、毛笔,笛、箫、笙、筝、二胡等乐器都离不开竹;竹叶还能药用,竹叶茶在夏季可以解渴生津。难怪大文豪苏东坡感叹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翠竹之美不可方物
竹子的外形美觀,笔直的茎干竹节分明,细长的竹叶一年四季常绿,充满生机。中国园林、文人书房多有修竹相伴,竹与山石、亭台、水池、曲径相互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园林景观。从《诗经》开始,竹就有了君子的寓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长青的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特征。
竹子体轻质坚,抗弯拉力强,既可做成桌椅板凳等家具;又可加工成碗、筷、盘、托盘、瓢、笼屉等餐具。竹制餐具不仅坚固耐用,还具有保温、防烫、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其颜色有竹本色,也可彩绘各种图案。
雨后春笋带来的美味佳肴更是风靡大江南北。竹笋鲜嫩清香,自古就被当作“菜中珍品”,让美食家苏东坡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餐餐笋加肉。”各地都有竹笋美食,如油焖笋、竹笋香菇炒肉、春笋肉片、春笋烧腊肉、鸡炖笋等。
竹叶配餐有清香
除了竹笋,竹叶也是餐桌上的常客。新鲜的嫩竹叶可直接泡茶喝。有一次去吃农家饭,店家端来一壶淡绿色茶水,细嫩的竹叶舒展在壶中,如舞蹈的纤纤玉女,喝一口有淡淡的青草味和竹林气息。因为其采自随处可见的春季嫩竹,喝起来没有绿茶的苦涩,于是从此喜欢上了这种物美价廉的夏日饮品。
待竹叶长到一定大小,可以用它做竹叶粽子、竹叶粑粑。竹叶与糯米的有机融合,有一种回归自然的风味。每到端午节,各地都要包粽子,无论馅料用什么,南方人大多用新鲜的竹叶包粽子。北方没有新鲜竹叶,人们大多使用芦苇叶,先将其用水泡软再进行包制。但这种粽子煮熟了没有竹叶的清香。清代的《随园食单》记载江南文人雅士以竹叶粽子当时令点心:“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竹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上海等地采用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竹叶包粽子,其味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竹叶还可用来包装食品,做餐桌上的装饰或者餐盘里的陪衬,碧绿的底色伴随着竹子的清香,给饮食增添自然的趣味。
药食两用话竹叶
竹叶除了食用,还可入药。竹叶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食疗本草》记载竹叶能“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清代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南方地区以竹叶当茶叶,泡水饮用,具有清热去火、止渴利尿等功效,还能防治肺炎、支气管炎、糖尿病等。
现代研究发现: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素。竹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能调节人体血脂,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竹叶中的有效成分还有生物活性多糖及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肽、锰、锌、硒等微量元素。1998年,竹叶被列入卫生部发布的“药食两用的天然物名单”。
淡竹青青解暑热
淡竹叶又称竹叶麦冬、山鸡米、金竹叶、林下竹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西南各省,通常生于山坡、林下及沟边阴湿处。淡竹的叶呈披针形,植株高40~100厘米,茎细叶绿,根上一般有几十条须,须上长有纺锤形块根。
中医入药多选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的叶子。以夏秋两季采摘淡竹的嫩叶晒干入药,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淡竹叶还可用在解暑、清热的复方里,如“竹叶石膏汤”“竹叶凉膈散”等。用淡竹叶、桑叶、菊花、白茅根、薄荷组成的“桑竹薄菊饮”代茶饮用,可有助缓解感冒发热、目赤头痛、咽喉肿痛等症。淡竹叶可以做米饭、泡茶、泡酒、煮粥、煲汤,但是孕妇及肾亏、尿频者不宜食用。将淡竹叶煎汁,与糯米(蒸后)加酒曲发酵,可制成清心利尿、舒筋活络的保健米酒;淡竹叶浸泡于白酒制成竹叶酒,有辅助治疗风湿热、关节痛等症。淡竹叶和大米一起焖成饭,就是夏季独有的止渴清心竹叶饭。
在炎热的夏季,自己制作竹叶茶或者淡竹叶粥,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1.竹叶茶
原料:淡竹叶6克,生地黄6克,绿茶3克,白砂糖3克。
制法:将淡竹叶、生地黄、绿茶、白糖,一同用热水冲泡,闷约15分钟,即可饮用。
2.淡竹叶粥
原料:淡竹叶60克,茵陈15克,粳米适量。
制法:将茵陈、淡竹叶洗净,加水煎煮约 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和适量水,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原产中国,有37个属约500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竹子的生命力顽强。无论高山峻岭还是丘陵河滩,竹子只要有土就可以茁壮成长。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身影。在盛产竹子的南方,绿树芭蕉丛中掩映着座座竹楼,与自然融为一体;文房四宝里的纸张、毛笔,笛、箫、笙、筝、二胡等乐器都离不开竹;竹叶还能药用,竹叶茶在夏季可以解渴生津。难怪大文豪苏东坡感叹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翠竹之美不可方物
竹子的外形美觀,笔直的茎干竹节分明,细长的竹叶一年四季常绿,充满生机。中国园林、文人书房多有修竹相伴,竹与山石、亭台、水池、曲径相互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园林景观。从《诗经》开始,竹就有了君子的寓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长青的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特征。
竹子体轻质坚,抗弯拉力强,既可做成桌椅板凳等家具;又可加工成碗、筷、盘、托盘、瓢、笼屉等餐具。竹制餐具不仅坚固耐用,还具有保温、防烫、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其颜色有竹本色,也可彩绘各种图案。
雨后春笋带来的美味佳肴更是风靡大江南北。竹笋鲜嫩清香,自古就被当作“菜中珍品”,让美食家苏东坡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餐餐笋加肉。”各地都有竹笋美食,如油焖笋、竹笋香菇炒肉、春笋肉片、春笋烧腊肉、鸡炖笋等。
竹叶配餐有清香
除了竹笋,竹叶也是餐桌上的常客。新鲜的嫩竹叶可直接泡茶喝。有一次去吃农家饭,店家端来一壶淡绿色茶水,细嫩的竹叶舒展在壶中,如舞蹈的纤纤玉女,喝一口有淡淡的青草味和竹林气息。因为其采自随处可见的春季嫩竹,喝起来没有绿茶的苦涩,于是从此喜欢上了这种物美价廉的夏日饮品。
待竹叶长到一定大小,可以用它做竹叶粽子、竹叶粑粑。竹叶与糯米的有机融合,有一种回归自然的风味。每到端午节,各地都要包粽子,无论馅料用什么,南方人大多用新鲜的竹叶包粽子。北方没有新鲜竹叶,人们大多使用芦苇叶,先将其用水泡软再进行包制。但这种粽子煮熟了没有竹叶的清香。清代的《随园食单》记载江南文人雅士以竹叶粽子当时令点心:“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竹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上海等地采用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竹叶包粽子,其味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竹叶还可用来包装食品,做餐桌上的装饰或者餐盘里的陪衬,碧绿的底色伴随着竹子的清香,给饮食增添自然的趣味。
药食两用话竹叶
竹叶除了食用,还可入药。竹叶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食疗本草》记载竹叶能“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清代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南方地区以竹叶当茶叶,泡水饮用,具有清热去火、止渴利尿等功效,还能防治肺炎、支气管炎、糖尿病等。
现代研究发现: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素。竹叶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能调节人体血脂,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竹叶中的有效成分还有生物活性多糖及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肽、锰、锌、硒等微量元素。1998年,竹叶被列入卫生部发布的“药食两用的天然物名单”。
淡竹青青解暑热
淡竹叶又称竹叶麦冬、山鸡米、金竹叶、林下竹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西南各省,通常生于山坡、林下及沟边阴湿处。淡竹的叶呈披针形,植株高40~100厘米,茎细叶绿,根上一般有几十条须,须上长有纺锤形块根。
中医入药多选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的叶子。以夏秋两季采摘淡竹的嫩叶晒干入药,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淡竹叶还可用在解暑、清热的复方里,如“竹叶石膏汤”“竹叶凉膈散”等。用淡竹叶、桑叶、菊花、白茅根、薄荷组成的“桑竹薄菊饮”代茶饮用,可有助缓解感冒发热、目赤头痛、咽喉肿痛等症。淡竹叶可以做米饭、泡茶、泡酒、煮粥、煲汤,但是孕妇及肾亏、尿频者不宜食用。将淡竹叶煎汁,与糯米(蒸后)加酒曲发酵,可制成清心利尿、舒筋活络的保健米酒;淡竹叶浸泡于白酒制成竹叶酒,有辅助治疗风湿热、关节痛等症。淡竹叶和大米一起焖成饭,就是夏季独有的止渴清心竹叶饭。
在炎热的夏季,自己制作竹叶茶或者淡竹叶粥,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1.竹叶茶
原料:淡竹叶6克,生地黄6克,绿茶3克,白砂糖3克。
制法:将淡竹叶、生地黄、绿茶、白糖,一同用热水冲泡,闷约15分钟,即可饮用。
2.淡竹叶粥
原料:淡竹叶60克,茵陈15克,粳米适量。
制法:将茵陈、淡竹叶洗净,加水煎煮约 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和适量水,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