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法判别地倾斜异常的实用性研究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疆十多年来定点形变连续观测资料为基础,对观测数据差分值变化预报地震进行了实用性研究。给出了差分异常震例和计算统计分析结果,认为一阶差分法是一种比较实用而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方法。
其他文献
自1927年以来,库尔勒地区Ms≥5.0级地震有平均10年左右的活动周期。1988年5月26日5.2级地震前,存在地震空区、条带、应变释放偏低等测震学前兆,形变、应力、地电、泉水流量等多项前兆观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期和短临异常显示。
采用b值时间扫描及地震复发周期等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至沙湾一带1977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5.0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b值均出现不同
一、引言 地震活动期、幕的划分是地震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有助于认清地震的历史背景和对未来地震形势作出判断,而且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目前关于活动期、幕的划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预测 解决开幕、闭幕和幕长三要素,所采用的方法有:(1)类比均值法;(2)内结构有序分析;(3)幕长与天文周期对比;(4)特征图象法等。 2.空间预测
1991年2月25日柯坪6.5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土层地应力、金属摆倾斜仪等多项前兆观测出现异常变化,说明强震发生前近场灵敏度较低的简陋仪器也能观测到明显的前兆反应。分析、认识这些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的决策是有益的。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
对1985年乌恰地震强余震(Ms=6.8)取得了加速度记录。由于仪器阻尼系统故障,使得部分记录失真。本文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对原始记录进行了滤波处理,恢复了加速度记录的真实性。
<正> 近年来,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因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发展很快。但是细想一下,它的发展并不平衡,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其中包括地震动持续时间预测。通过完成一些重大
地方震参数的测定方法很多。如果已知四个台以上的P及S到时,通常用和达、高桥迭代等经典方法。这些方法都未考虑台站的海拔高度以及地球扁率影响,而且一般都借助作图法求解。本文给出的测定虚波速度和震源参数的方法,消除了由于台站的海拔高程及地球扁率给求解震源参数带来的误差,而且无需作图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