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西洋乐器,在传入我国后,我国的音乐家们就开始了其作品的民族化研究。通过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在不断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历史融合中,我国的钢琴作品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族性风格。本文就我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性风格作了浅陋分析。
【关键词】钢琴作品;民族性;演奏
在传入我国的所有西洋乐器中,钢琴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钢琴表现力极强,音域宽广、音量宽阔、音色华丽、音量强弱的变化非常强烈,拥有音乐中要用到的全部乐音,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传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钢琴作品中已经融入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钢琴作品作曲风格的民族性
(一)地方性的民族调式
原本的西方钢琴作品基本就只有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两个调式。但是,我国的钢琴曲却拥有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又加入清角、变宫、变徵、闰等偏音构成七声调式,使调式类型丰富。在我国许多的钢琴作品中,仅是在一首组曲中,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调式与调性。例如:桑桐的《内蒙古民族主题曲七首》。其中第一首〈悼歌〉是商调式;第二首〈友情〉、第三首〈思乡〉和第四首〈草原情歌〉皆为羽调式;第五首〈孩子舞蹈〉和第六首〈哀思〉为宫调式;第七首〈舞曲〉为羽调式。采用丰富多彩的中国各民族的地方性调式,创作出曲调丰富、内容精彩、令人赏心悦目和回味无穷的中国钢琴作品。
(二)注重曲式结构
我国的钢琴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我国各类的钢琴作品中,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具有清晰的逻辑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达到多层次、全方面的发展。曲式形成的基础就是音乐作品内容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曲式功能采用的是不同类型的陈述结构。例如:稳定的调性结构类型与不稳定的开放性结构类型。不同的曲式结构综合运用,使作品演译更加富有思想深度,音乐情趣又表现得精彩纷呈。我国的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除了常用的主调式陈述单段题或主部、副部的表现形式外,还涵盖了复合式、循环曲式、变奏式、奏鸣式、回旋奏鸣式、复调音乐曲式、套曲曲式、多部曲式等。
二、民族化的音调与音色
我国的钢琴作品是以传统的音乐为基础,根据西方钢琴音乐作曲手法,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造创作。只要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渊源的钢琴作品,就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化的音调与音色会对整首作品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色是以自由使用颤音与滑奏的演奏手段来表现的,具有流畅生动的多变线条美。因此,在钢琴作品中表现出民族性重要手段就是模拟民族器乐的音色和演奏手法。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非常独特。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正是完美地吸收了这种独特的韵味,才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满足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听觉艺术需求。我国模仿民族乐器演奏法的钢琴作品很多,在这些作品中经常采用不同的奏法、不同的击键、及踏板充分运用在音色、音调的对比来进行模仿,将传统的民乐演奏手法和西方演奏技巧相结合,发挥出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品中的民族语言风格
(一)声韵
我国钢琴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语言的不同风格与韵味。汉字的一字多声和一字多韵构成了中国音乐语法及语调的主要特征。同个汉字的声不同,字义就完全不同。汉字中的四声在语言表达中具有表达情感、渲染情绪的重要作用。汉语一字多声,其形成的字义与词义也是完全不同的。如瞿维的钢琴曲《花鼓》是以广为人知的安微民歌《凤阳花鼓》为中心主题,分别由左手在低音区、右手在高音区的方法依次演奏。这首钢琴曲的旋律与蓝本《凤阳花鼓》的旋律一样轻松欢悦、激情振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我国现代的钢琴作品中,只要与民族音乐有渊源,这种地方语调的特性就十分突出,如汪立三《小奏鸣曲》(1957)和陈培勋《卖杂货》等。我国南北方不同的语音、语调特点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特殊音色,深刻领会其中包含的潜在的语音、语调特点,才能真正掌握我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
(二)气韵
“气”的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多层次、多范畴的不同意义。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十分讲究“气韵生动”,在这里“气”即生命,“韵”是精神。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气韵。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常有“虚”音与“实”音之分。在我国的钢琴作品中“虚”音往往是“实”音延续,本身并不具备实质内容。在歌唱中“虚”音表现为“甩腔”,在器乐中则表现为“滑音”。这是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表现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区别。西方音乐中每一个音就是一个音,音与音之间既在对位的、和声的发生关系,又在线条的、趋向的、节奏的发生关系;而我国音乐中的一个音就不仅是一个音了,这个音会产生变化、会运动、会衍生,这就是我国音乐中“气韵”的具体表现。我国的钢琴作品正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深厚、鲜明的民族气韵。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外来艺术在经历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浸染后,都将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性的更丰富的艺术形式,都将被赋予更深刻的积极思想和艺术内涵。我国钢琴音乐经过一百多年来与中国民族艺术的不断融合和历史发展沉淀,才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民族派系。
参考文献
[1]唐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风格分析[J].音乐研究,2006(04): 102-106.
[2]贺思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金哲.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004):136-141.
作者简介:黄佳颖(1985—),女,汉族,江西进贤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钢琴作品;民族性;演奏
在传入我国的所有西洋乐器中,钢琴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钢琴表现力极强,音域宽广、音量宽阔、音色华丽、音量强弱的变化非常强烈,拥有音乐中要用到的全部乐音,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传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钢琴作品中已经融入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钢琴作品作曲风格的民族性
(一)地方性的民族调式
原本的西方钢琴作品基本就只有关系大调和关系小调两个调式。但是,我国的钢琴曲却拥有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又加入清角、变宫、变徵、闰等偏音构成七声调式,使调式类型丰富。在我国许多的钢琴作品中,仅是在一首组曲中,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调式与调性。例如:桑桐的《内蒙古民族主题曲七首》。其中第一首〈悼歌〉是商调式;第二首〈友情〉、第三首〈思乡〉和第四首〈草原情歌〉皆为羽调式;第五首〈孩子舞蹈〉和第六首〈哀思〉为宫调式;第七首〈舞曲〉为羽调式。采用丰富多彩的中国各民族的地方性调式,创作出曲调丰富、内容精彩、令人赏心悦目和回味无穷的中国钢琴作品。
(二)注重曲式结构
我国的钢琴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我国各类的钢琴作品中,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具有清晰的逻辑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达到多层次、全方面的发展。曲式形成的基础就是音乐作品内容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曲式功能采用的是不同类型的陈述结构。例如:稳定的调性结构类型与不稳定的开放性结构类型。不同的曲式结构综合运用,使作品演译更加富有思想深度,音乐情趣又表现得精彩纷呈。我国的钢琴作品的曲式结构除了常用的主调式陈述单段题或主部、副部的表现形式外,还涵盖了复合式、循环曲式、变奏式、奏鸣式、回旋奏鸣式、复调音乐曲式、套曲曲式、多部曲式等。
二、民族化的音调与音色
我国的钢琴作品是以传统的音乐为基础,根据西方钢琴音乐作曲手法,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造创作。只要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渊源的钢琴作品,就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民族化的音调与音色会对整首作品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色是以自由使用颤音与滑奏的演奏手段来表现的,具有流畅生动的多变线条美。因此,在钢琴作品中表现出民族性重要手段就是模拟民族器乐的音色和演奏手法。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响效果非常独特。我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正是完美地吸收了这种独特的韵味,才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满足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听觉艺术需求。我国模仿民族乐器演奏法的钢琴作品很多,在这些作品中经常采用不同的奏法、不同的击键、及踏板充分运用在音色、音调的对比来进行模仿,将传统的民乐演奏手法和西方演奏技巧相结合,发挥出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品中的民族语言风格
(一)声韵
我国钢琴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语言的不同风格与韵味。汉字的一字多声和一字多韵构成了中国音乐语法及语调的主要特征。同个汉字的声不同,字义就完全不同。汉字中的四声在语言表达中具有表达情感、渲染情绪的重要作用。汉语一字多声,其形成的字义与词义也是完全不同的。如瞿维的钢琴曲《花鼓》是以广为人知的安微民歌《凤阳花鼓》为中心主题,分别由左手在低音区、右手在高音区的方法依次演奏。这首钢琴曲的旋律与蓝本《凤阳花鼓》的旋律一样轻松欢悦、激情振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我国现代的钢琴作品中,只要与民族音乐有渊源,这种地方语调的特性就十分突出,如汪立三《小奏鸣曲》(1957)和陈培勋《卖杂货》等。我国南北方不同的语音、语调特点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特殊音色,深刻领会其中包含的潜在的语音、语调特点,才能真正掌握我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
(二)气韵
“气”的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多层次、多范畴的不同意义。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十分讲究“气韵生动”,在这里“气”即生命,“韵”是精神。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气韵。我国的民族音乐中常有“虚”音与“实”音之分。在我国的钢琴作品中“虚”音往往是“实”音延续,本身并不具备实质内容。在歌唱中“虚”音表现为“甩腔”,在器乐中则表现为“滑音”。这是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表现方式的一个根本性区别。西方音乐中每一个音就是一个音,音与音之间既在对位的、和声的发生关系,又在线条的、趋向的、节奏的发生关系;而我国音乐中的一个音就不仅是一个音了,这个音会产生变化、会运动、会衍生,这就是我国音乐中“气韵”的具体表现。我国的钢琴作品正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深厚、鲜明的民族气韵。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外来艺术在经历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浸染后,都将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性的更丰富的艺术形式,都将被赋予更深刻的积极思想和艺术内涵。我国钢琴音乐经过一百多年来与中国民族艺术的不断融合和历史发展沉淀,才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民族派系。
参考文献
[1]唐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风格分析[J].音乐研究,2006(04): 102-106.
[2]贺思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金哲.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004):136-141.
作者简介:黄佳颖(1985—),女,汉族,江西进贤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