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连队政治工作的主修课。主修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尽皆知,但主修课的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尽管指导员使出了看家本领,但让战士们仍感到有些难以入心呢?
病症之一:四处张望,心里发慌,两眼发呆
患病人群:多发于刚入伍的新兵。
发病原因:从症状上看,类似老年痴呆。按说新兵大多都是“95后”,正是血气方刚的好时光,即便把他们裹成了粽子估计嘴也不会稍息,可为啥一上思想教育课就变得如此“温顺”?据查得知,选题内容过于“高大上”,有些指导员错误认为,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过于细小或浅显的内容,可以通过随机教育或队前讲话进行,拿到课堂上讲授的一定要主题宏大、思想高深、内容丰富,没想却偏离了战士的生活,难以入脑入心。另外,说理时道理陈述了一大堆,而对应到战士生活中究竟怎样做却没有下文,让官兵理解费劲。
治疗处方:“交流+创新+趣味”。作为基层的政治工作者,首要的是了解战士们都在想什么,在思想上有交集,因此交流不可缺少。当然交流要讲究方法,打消他们内心的防备心理,才能做到真正沟通。同时,在生活上要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帮战士之所需。既要讲原则,又要少说套话,敢于为战士说话,做到把战士放在心上。
病症之二:人到心不到,上课开小差
患病人群:全体战士,士官占绝大多数。
发病原因:一些战士在听讲的时候,常常出现走神、打瞌睡,甚至偷看课外书。个别兵龄长的士官甚至把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地位看“低”了,认为它只是一项日常工作,走不到前台,摆不上中心;把内容看“单”了,认为它只是针对现实问题随机谈一谈、简单讲一讲;把作用看“偏”了,认为每次都会参加思想教育课,只要参加就好;把功能看“窄”了,认为这项工作的根本是保住底、稳住神,解决的是一时一事的思想问题,管不了长远,影响不到全局。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不仅制约着经常性思想教育的落实,也会严重影响理论教育的接受程度。
治疗处方:反对“照葫芦画瓢”的思想政治课,拿来提纲原原本本地读一遍,这种通病要不得。对于理论学习不缺课但理论知识却不掌握的同志,药方如下:“灌输+调查+拓展”,如此“服药”效果好。要增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一方面,要用好的传统办法。坚持思想形势分析会制度,依靠思想骨干开展工作,通过信访、家访了解情况等行之有效的思想调查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手段拓展新途径。积极推进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要建好部队局域网,通过在线研讨、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屏对屏、键对键、线对线”的平等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动态,做到经常性思想教育有的放矢。
病症之三,做好笔记,万事俱备
患病人群:骨干、班长级人物居多。
发病原因:作为班长,他们已经习惯了课程的节奏和套路,只要把笔记写好写全,各种学习检查保准“一路绿灯”。他们错误地认为,理论都懂了,只要笔记内容齐全、笔迹工整,就万事俱备只欠铃声了。
治疗处方:首先,不要把本节课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或者做成PPT,让大家照抄。指导员应该列出提要,深入剖析讲解,结合战士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讲透、讲实。课问休息时,不妨放松一下,“才艺10分钟”组织大家唱歌、朗诵,张弛有度。
病症之四:来无影去无踪,以上教育就猫冬
患病人群:小远散点人员及炊事员、文书等。
发病原因:都说这是岗位惹的祸。上教育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于给他们“放假”。由于岗位特殊,他们常常有不参加教育课的理由。尽管也组织集中补课,但是效果却大打折扣,没了原汁原味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小远散点的战士,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连队干部身边。因此,连队干部很难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查哨查岗也常常是嘘寒问暖式的聊天,谈不上思想引导和教育。
治疗处方:6分补课,4分管理。散则聚之,方可好转。针对小远散点容易出现教育缺课的情况,严格落实教育制度,平时轮流参加单位组织的日常教育,尽可能做到一人不落,全部参加,也可安排本单位干部或骨干去小远散点值班。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单位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必要时,可根据小远散点情况单独搞“教育”,提高针对性,拒绝“一锅煮”。要注意教育的实效性,少搞“灌输式”教育,不拘泥于形式,聊天谈心均可。要突出重点,搞好一人一事教育,对有倾向性问题的“个别人”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紧抓不放,一帮到底。要注意搞好随机教育,每次到小远散点检查时,也可进行简单“提醒式”教育。
病症之五?:厌烦、枯燥
病症人群:适用于大多数官兵。
发病原因:可口饭菜并非天天能吃上,但每天还是要吃的,教育也一样如此。虽然连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设备,但教育方法没有很好地突破,“三老”现象普遍。一是“老观念”,指导员上政治教育课抱着“老观念”,用的“土办法”,依然还是台上读一读,黑板上抄一抄,新设备发挥作用不够。二是“老套路”,政治教育仍是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个别连队甚至连这“三步曲”都不走好,上完课后,讨论变成“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走过场,不真正总结,离不开原原本本,找不出问题,理不出经验,以致在工作中没有新的突破,没有提高。
指导员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待备课要肯钻研、勤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融人战士喜爱的现代元素。要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及时掌握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主动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问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另外,部队官兵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一些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充分说明官兵知识在增长,善于观察和思考,亟须指导员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看待问题。因此,指导员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官兵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病症之六:一块黑板,一支笔,一篇讲稿
病症人群:连队指导员多有之。
发病原因:指导员不会利用教育资料。有的授课信息量少,缺乏知识性、趣味性,空洞枯燥;有的所用资料深奥生僻、抽象难懂,把一堂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成了学术报告;有的资料引用不当,举例文不对题,引经据典无的放矢。不会联系官兵实际,对本单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矛盾掌握不准,对官兵的关注点、困惑点、兴趣点心中无数;“道理一大篇,思想不沾边”,举了实例,但舍近求远、舍今求古,离教育对象的亲身经历、生活经验比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不会用多媒体配合教学,讲课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篇讲稿念到底”的水平。课件制作,有的层次低、质量差、资料少,整体效果不够好;有的过于花哨,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治疗处方:党委机关要像抓“四会”军事教练员一样,来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的授课水平。要狠抓基本功训练,从思想调查、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备课试讲等基本环节抓起,使基层政工干部达到“四会”要求;要扎实开展“四会”评比活动,真正把政治教员上好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手段单一、形式呆板、途径狭窄的教育模式,构建开放式、信息化、群众性的大教育格局;要丰富教育载体,利用实践感悟、一事一议、反面警示等形式,拓宽教育路子;要加大科技含量,借助网络系统、视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开展网上教学、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
病症之一:四处张望,心里发慌,两眼发呆
患病人群:多发于刚入伍的新兵。
发病原因:从症状上看,类似老年痴呆。按说新兵大多都是“95后”,正是血气方刚的好时光,即便把他们裹成了粽子估计嘴也不会稍息,可为啥一上思想教育课就变得如此“温顺”?据查得知,选题内容过于“高大上”,有些指导员错误认为,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过于细小或浅显的内容,可以通过随机教育或队前讲话进行,拿到课堂上讲授的一定要主题宏大、思想高深、内容丰富,没想却偏离了战士的生活,难以入脑入心。另外,说理时道理陈述了一大堆,而对应到战士生活中究竟怎样做却没有下文,让官兵理解费劲。
治疗处方:“交流+创新+趣味”。作为基层的政治工作者,首要的是了解战士们都在想什么,在思想上有交集,因此交流不可缺少。当然交流要讲究方法,打消他们内心的防备心理,才能做到真正沟通。同时,在生活上要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帮战士之所需。既要讲原则,又要少说套话,敢于为战士说话,做到把战士放在心上。
病症之二:人到心不到,上课开小差
患病人群:全体战士,士官占绝大多数。
发病原因:一些战士在听讲的时候,常常出现走神、打瞌睡,甚至偷看课外书。个别兵龄长的士官甚至把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地位看“低”了,认为它只是一项日常工作,走不到前台,摆不上中心;把内容看“单”了,认为它只是针对现实问题随机谈一谈、简单讲一讲;把作用看“偏”了,认为每次都会参加思想教育课,只要参加就好;把功能看“窄”了,认为这项工作的根本是保住底、稳住神,解决的是一时一事的思想问题,管不了长远,影响不到全局。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不仅制约着经常性思想教育的落实,也会严重影响理论教育的接受程度。
治疗处方:反对“照葫芦画瓢”的思想政治课,拿来提纲原原本本地读一遍,这种通病要不得。对于理论学习不缺课但理论知识却不掌握的同志,药方如下:“灌输+调查+拓展”,如此“服药”效果好。要增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一方面,要用好的传统办法。坚持思想形势分析会制度,依靠思想骨干开展工作,通过信访、家访了解情况等行之有效的思想调查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手段拓展新途径。积极推进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要建好部队局域网,通过在线研讨、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屏对屏、键对键、线对线”的平等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动态,做到经常性思想教育有的放矢。
病症之三,做好笔记,万事俱备
患病人群:骨干、班长级人物居多。
发病原因:作为班长,他们已经习惯了课程的节奏和套路,只要把笔记写好写全,各种学习检查保准“一路绿灯”。他们错误地认为,理论都懂了,只要笔记内容齐全、笔迹工整,就万事俱备只欠铃声了。
治疗处方:首先,不要把本节课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或者做成PPT,让大家照抄。指导员应该列出提要,深入剖析讲解,结合战士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地把理论讲透、讲实。课问休息时,不妨放松一下,“才艺10分钟”组织大家唱歌、朗诵,张弛有度。
病症之四:来无影去无踪,以上教育就猫冬
患病人群:小远散点人员及炊事员、文书等。
发病原因:都说这是岗位惹的祸。上教育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于给他们“放假”。由于岗位特殊,他们常常有不参加教育课的理由。尽管也组织集中补课,但是效果却大打折扣,没了原汁原味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小远散点的战士,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连队干部身边。因此,连队干部很难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查哨查岗也常常是嘘寒问暖式的聊天,谈不上思想引导和教育。
治疗处方:6分补课,4分管理。散则聚之,方可好转。针对小远散点容易出现教育缺课的情况,严格落实教育制度,平时轮流参加单位组织的日常教育,尽可能做到一人不落,全部参加,也可安排本单位干部或骨干去小远散点值班。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单位在制定教育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必要时,可根据小远散点情况单独搞“教育”,提高针对性,拒绝“一锅煮”。要注意教育的实效性,少搞“灌输式”教育,不拘泥于形式,聊天谈心均可。要突出重点,搞好一人一事教育,对有倾向性问题的“个别人”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紧抓不放,一帮到底。要注意搞好随机教育,每次到小远散点检查时,也可进行简单“提醒式”教育。
病症之五?:厌烦、枯燥
病症人群:适用于大多数官兵。
发病原因:可口饭菜并非天天能吃上,但每天还是要吃的,教育也一样如此。虽然连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设备,但教育方法没有很好地突破,“三老”现象普遍。一是“老观念”,指导员上政治教育课抱着“老观念”,用的“土办法”,依然还是台上读一读,黑板上抄一抄,新设备发挥作用不够。二是“老套路”,政治教育仍是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个别连队甚至连这“三步曲”都不走好,上完课后,讨论变成“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走过场,不真正总结,离不开原原本本,找不出问题,理不出经验,以致在工作中没有新的突破,没有提高。
指导员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待备课要肯钻研、勤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融人战士喜爱的现代元素。要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及时掌握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主动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问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另外,部队官兵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一些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充分说明官兵知识在增长,善于观察和思考,亟须指导员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看待问题。因此,指导员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官兵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病症之六:一块黑板,一支笔,一篇讲稿
病症人群:连队指导员多有之。
发病原因:指导员不会利用教育资料。有的授课信息量少,缺乏知识性、趣味性,空洞枯燥;有的所用资料深奥生僻、抽象难懂,把一堂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成了学术报告;有的资料引用不当,举例文不对题,引经据典无的放矢。不会联系官兵实际,对本单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矛盾掌握不准,对官兵的关注点、困惑点、兴趣点心中无数;“道理一大篇,思想不沾边”,举了实例,但舍近求远、舍今求古,离教育对象的亲身经历、生活经验比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不会用多媒体配合教学,讲课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篇讲稿念到底”的水平。课件制作,有的层次低、质量差、资料少,整体效果不够好;有的过于花哨,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治疗处方:党委机关要像抓“四会”军事教练员一样,来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的授课水平。要狠抓基本功训练,从思想调查、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备课试讲等基本环节抓起,使基层政工干部达到“四会”要求;要扎实开展“四会”评比活动,真正把政治教员上好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手段单一、形式呆板、途径狭窄的教育模式,构建开放式、信息化、群众性的大教育格局;要丰富教育载体,利用实践感悟、一事一议、反面警示等形式,拓宽教育路子;要加大科技含量,借助网络系统、视频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开展网上教学、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