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广州救济院之初步研究(1933-1937年)

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救济院成立于1933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经过长时间的管理与运作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已有资料对广州救济院的成立背景、组织机构、经费来源、运作特征及成绩和困境进行阐述,最后进行反思,认为广州救济院的救济思想由单一的向贫民救济到要求贫民自我努力、自力更生,希望贫民由被动救济向自我解救的角色转变,这对今天救济贫困人群仍有所启示。此外,救济院在运作过程中通过对外输出产品以产生经济效益,并积极参与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与服务,其自身的性质功能都发生了扩充、变化。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国家利益理论是过去中国奥运战略价值选择的理论依据,但这一理论不能充分诠释中国奥运战略价值选择的真正动因。中国奥运战略价值选择取决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国家利
随着农民家庭收入和资产的增加,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逐渐参与到金融资产投资中。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社会信任对
本文通过 BDS检验发现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序列存在非线性结构,进而通过构建“3‐6‐1”结构的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网络能够很好地拟合人均生态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