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黑山露天煤矿气候环境采用干法分选工艺对该地区煤炭进行提质.为明晰原煤可选性,对黑山露天矿薄煤层进行了煤质资料分析,确定了煤种及原煤质量,分析了原煤浮沉特征.同时对80~0 mm原煤进行了分选试验,通过床层颗粒能量分布确定了分选过程中床层密度分布规律,采用响应面交互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灰分离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选条件,并用分选试验验证了该分选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黑山露天矿薄煤层原煤属中等可选,随频率、振幅和气速的增加(均会引起能量增加),密度分布差异和灰分离析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合适的床层能
【机 构】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唐山神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黑山露天煤矿气候环境采用干法分选工艺对该地区煤炭进行提质.为明晰原煤可选性,对黑山露天矿薄煤层进行了煤质资料分析,确定了煤种及原煤质量,分析了原煤浮沉特征.同时对80~0 mm原煤进行了分选试验,通过床层颗粒能量分布确定了分选过程中床层密度分布规律,采用响应面交互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灰分离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选条件,并用分选试验验证了该分选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黑山露天矿薄煤层原煤属中等可选,随频率、振幅和气速的增加(均会引起能量增加),密度分布差异和灰分离析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合适的床层能量输入有利于颗粒按密度离析分层.响应面分析表明灰分离析度对各因素变化敏感性较高,在频率32 Hz,振幅2.8 mm,气速0.6 m/s时,灰分离析度最大为0.98.在最佳分选条件下,80~0 mm原煤分选密度为1.97 g/cm,可能偏差E为0.22 g/cm3,精煤产率为74.92%,精煤灰分为21.77%;对13~0 mm精煤再选后,灰分较主选精煤降低6.79%,80~0 mm精煤综合产率为66.99%,灰分为17.91%,干法分选工艺可有效提高黑山矿薄煤层的产品煤质量.
其他文献
目前对高炉煤气脱硫进行源头控制,有利于推进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高炉煤气脱硫的难点是羰基硫(COS)的脱除,针对高炉煤气温度波动频繁、压力大、组分复杂等排放特征,采用氧化铝催化剂催化水解COS,考察了温度、氯离子、粉尘和氧气对羰基硫水解转化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对COS水解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温度对COS催化水解的效率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50℃升高到150℃时,水解效率由49%增加到90%,较高温度有利于COS水解反应的发生;Cl-使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20.1%,孔容积降低40.0
贫煤锅炉燃烧过程中,保证贫煤燃料的稳定着火、燃烧及燃尽特性,必须充分满足和保证燃烧过程温度、氧量等要求,这一定程度上与NOx生成控制要求的低氧、低温条件存在矛盾.因此在贫煤锅炉应用低氮燃烧技术过程中,如何保证锅炉低氮燃烧,又不影响锅炉燃烧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低氮燃烧技术的难点.在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低氮燃烧技术深度优化改造方案.针对某300 MW贫煤锅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方式以及底二次风喷口面积对锅炉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在锅炉增设3层新
低氮燃烧改造后煤粉炉内最上层燃烧器同燃尽风喷口之间区域水冷壁附近的还原性气氛变强,管壁发生硫化型高温腐蚀的风险骤增.以一台33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为对象,取样收集炉内多处水冷壁区域进行了灰渣与腐蚀层元素与矿物相表征,分析炉内水冷壁结焦的原因以及管壁高温腐蚀机制.结果 表明,不同位置水冷壁所黏附熔渣中Si和Al元素均主要以莫来石(Al6Si2O13)和硅线石(Al2SiO5)形式存在,提高了灰颗粒的熔融温度;而Fe元素主要以Fe2O3存在,其富集度显著高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B层和F层燃烧器水冷壁所在高度
入炉煤质特性在线检测对电厂锅炉优化运行、推动智能电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因其强大的在线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煤质特性检测领域.依据电厂输煤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了一种在输送带上LIBS直接测量原煤煤质的在线检测方案,以满足入炉煤质在线检测的基本需求.为验证检测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入炉煤输送带模拟平台和LIBS测量系统,34个实际原煤样品作为测量对象放置在输送带上开展LIBS连续测量并获取光谱数据.根据直
为探索煤泥等劣质煤在大型燃煤机组的综合利用技术,深入了解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中,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煤泥干燥系统的煤泥干燥特性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室静态试验和工业化试验.在温度150~200℃的静态条件下对50~150 mm大粒径煤泥团进行恒温干燥,分析了煤泥团粒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并利用全国首个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中新建的蒸汽管回转干燥机-煤泥干燥系统(进料量25 t/h)进行工业化试验,探究了系统主要参数对煤泥干燥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系统热效率及能耗等重要指标.结果 表明,在实验室静态试验条件下,粒径150 m
3D打印技术凭借创新的快速成型技术,术前精确打印出人体骨骼结构模型,在医学骨科领域迅速发展,备受医学学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髋、膝、肩关节置换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简单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对其在骨科领域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煤粉预热低氮燃烧技术是燃烧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经济”的时代发展要求,针对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如NOx、SOx等环境问题,基于前人研究结果,设计开发了一种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耦合预燃室煤粉预热燃烧技术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生成高还原性氛围回流区,在有效控制NOx生成的同时,提升难燃煤种着火性能.主要通过冷态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配风比对多级调风预燃式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影响,利用新型三孔探针测速方法进行了流场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在总风量一定的情况下,一次风率、旋流
近年来,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干旱缺水地区的煤炭洁净分选提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具有似流体性质的气固两相流床层,营造了适合煤炭分选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环境.入选煤炭颗粒在床层中迁移、浮沉,受到自身重力、气流曳力、介质阻力、床层浮力等综合作用按密度进行分选.煤颗粒物性特征、床层密度分布、流化床操作参数等是影响煤颗粒受力特征、沉降特性及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重点研究了加重质颗粒在流化过程中的迁移过程和床层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了床层密度的均
进行了PVC薄膜的Cu-Ni-Cr复合镀工艺研究,除物理粗化和化学粗化前处理工序外,后续的脱脂—调整剂处理—钯活化—解胶—化学镀镍—预镀铜—镀酸铜—镀半光镍—镀光镍—镀光亮铬工序均在塑料镀自动加工线上进行.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荧光测厚仪(XRF)、精密鼓风干燥箱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镀层的厚度、耐热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物理粗化方式处理后获得的复合镀层在光亮度、附着力、热冲击性3方面均优于化学粗化方式获得的复合镀层.物理粗化获得的Cu镀层厚度均匀性较差,而Ni镀层厚度均匀性与化学粗化的
利用连续涂覆机在FeCuNbSiB纳米晶合金带材表面通过溶胶-凝胶法工艺制备了SiO2绝缘涂层,同时对存在绝缘涂层的磁环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LHH涂覆工艺制备的SiO2绝缘涂层均匀致密,涂层表面裂纹较少,在20 V/s的升压速率下涂层的耐压平均值约为54 V.同时,经纵磁退火后,具有绝缘涂层的磁环在直流磁滞回线中保持了大于95%的矩形比,并且交流状态下具有和无涂层磁环较为接近的损耗值Pcm.其中,在500 mT,20 kHz条件下,LHH绝缘涂层磁环的平均损耗值Pcm为38.1 W/Kg,其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