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繁华一场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部拍得很凄美的片子,引导着故事开展的自叙式旁白亦是一篇哀怨回肠的小女人散文,导演非常成功,一定赚取了无数女人的眼泪。
  故事很简单,一个又傻又做作的女人痴痴爱着一个花心、并患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失忆症患者,只跟她玩一夜情的男人。而这个女人在一厢情愿的炽爱中禁锢了自己的一生,直至她与男人唯一纽带(儿子)的死去,她无意义的生命就绝望而无声的消亡了。她根本没有真正的活过,也没有真正的爱过,因为她就没有自我,最终的结局如同她的出身一样卑贱。
  他们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男主人公是一个着西装、讲话夹带英文、抽烟斗的西化青年,是京城小有名气、潇洒风流,爱情遍地撒、喜带女人回家过夜的文化名人,他硕多的藏书、欧化家具、洋派作风,都是名望世界的典型符号。而女主人公是寡妇的女儿,出身贫寒,丧父的单亲家庭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无疑是由他鄙而自鄙的弱势,心理上存在着被排斥于正常世界之外的自卑。在她的视野里——镜头给了我们这样的对比——男人的房间罩着一层光晕、富丽堂皇、宛如仙境,房间以外她的世界,却是卑微寒酸、灰暗冰冷。她总在她孤寒的小屋里,贴近玻璃窗久久凝视于男人房间的方向,这是卑微世界向名望世界的瞥窥。她少女时期对男人悄悄种下的爱,无非是企图对名望(在她看来那是强大、充满力量的)虚荣攀附。这与通过直接攀附钱权来进入名望世界的女人的行为是同质的,区别是后者显得庸俗,会被高尚所不耻,而前者则虚伪地贴上了高尚而痴绝的爱情标签。
  和其他许多唯利是图的女人一样,她总是伺机侵入那个名望世界,有一回,她溜进男人的房间,少女的眼睛好奇而贪婪看着、用手恭敬而谦卑地抚摸着那些欧化家具,这是一次未经允许的侵入,是卑微世界向名望世界的仰望,这次游历使她更加渴望正式进入这个世界。在随母离京前的最后一夜里,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女童,按当时的道德观来讲,不顾廉耻地敲响男人家的大门,进去!哪怕只是一瞬,占有男人的心理,从而占有她所渴望的世界,迫不及待地要与那个名望世界发生实质关系,迫切地希望和男人精致的欧式花瓶摆放在一起,天真的以为只要被名望世界里的男人使用后就能够真正进入那个世界,这是许多女人酷爱的身份变戏法,用身体交换身份,通过拥有特定身份的男人使用她们的身体来达到身份的提升,使自惭的卑贱遁换成高贵,从而堂尔皇之地被名望所拥有。女主人公成人后努力实践着这种交换,她以身体两种截然不同的物性特征向名望世界入侵。第一次她用身体显现着清纯特征,以冰清玉洁的处子的身体献祭给男人,终于走进了男人的房间、魂牵梦绕的那个世界,她要让他得到她,选择了一个优美姿势被摆放到西式大床上,希望定格成为装点名望世界里一个永恒元素,沉醉于自我欣赏的至高美感中,在自我营造的纯情圣洁的氛围中自我毁灭。第二次,她的身体流露的是风骚有致、鲜艳欲滴的特征,成为自投罗网的肥美之鱼,在男人大肆饱餐过后,依然没有摆脱一次性使用就被抛弃的命运。尽管她处心积虑地讨男人欢心,她的命运仍不及那个花瓶。于是,有一束玫瑰在男人每年生日里如期到达他的桌上,正是她故意制造的一种象征化的匿名在场方式,虽已被抛弃,但她仍然执拗地要宣布“我应该从属于这个世界!”
  她对男人可谓不离不弃,她对男人执着的爱成为她考上北师大的动力,促成她抗衡世俗舆论,独自抚养私生子的勇气,她的一切行为都指向那个男人,但这并不是一场公平交易,她的所有付出不能换取她所想要的一点点东西,她只能在男人的名望世界的边缘徘徊,即便出现在男人的左右,却仍不能属于男人属于的世界:即便是用身体不断叩响名望世界紧闭的大门,仍无法打动男人这个硬心肠的守卫。
  两场繁华虚梦之后,她被弃于苍白灰暗的孤独世界,这段爱情对男人不过是两个一夜风流,而对女人却是再也抹不去的千古绝爱的铭记。她在第一夜后怀孕,孩子作为这场华梦的结果,是她和男人唯一的联系,是她曾属过名望世界的唯一证明,她把他生了下来,在孩子的五官中寻找男人的影子,用孩子不断提示着她曾经拥有过的繁华,温习她曾短暂逗留过的名望世界。而孩子的死亡则是被她苦苦追求的那个世界对她最彻底、最无情的抛弃。
  片中的女主人公永远都是那个躲在玻璃窗背后窥向男人房间的小女孩,无论她生理上如何成熟,她最终没有长大成人,至死都没有成为一个能和那个男人从人的意义上的平等,她只是男人房里的一个物件,类似于博物架上的一把西施壶,而她的价值只在一夜就被把玩殆尽。说到底,她的失败是一种于连式的失败,是一种卑微阶层向高尚阶层攀升时的失败。对于戒备森严、繁华似锦的名望世界,从始至终,她永远都是陌生的,永远都是匿名的,永远都是可购买、(甚至是用不着购买)廉价的物件而已。
  她临死前寄给男人的信,是她对她一生繁华之梦的总结,作为一个伴餐节目随同男人的晚餐一同吞食了下去,它的结局一样如同食物般不可能在男人那里哪怕仅仅是身体里的一点久留,她的聪明和教养只是教会她如何用爱情来掩藏矫情,如何将自己以高尚的方式出售给男人,她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繁华梦境里的主人公,梦碎了,她也就泡沫般轻美地破碎了。而我们的现实生活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醒不过来的、沉浸于痛感和繁华的梦中人。
  
  作者简介:郭芮彤,云南昆明人,女,云南大学人文学院2004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批评。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独有的媒介特质使它成为表现战争的最佳工具之一。从它的出现到今天,一直和战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映已近十年的经典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史无前例地运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示战争场面,那种惨烈、恐怖的战争氛围比以往任何战争片都来得逼真和写实,让观众记住战争残酷的同时也成就了《拯救大兵瑞恩》这一具有丰碑意义的战争影片。  [关键词]主观镜头 机位设置 镜头角度 景别 镜头长度 节奏 转场   
期刊
[摘要]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基于社会公正制度法律之上加以理解。《死亡笔记》片中表现的,是一个与现今社会的制度,法律,生命价值等有一定背离的狭义极端的正义观,该片对中学生造成十分可怕的负面影响,必需从人类良知,制度的公正性的角度纠正对此认识的偏颇。  [关键词]正义的相对性 绝对权利 制度的公正性 尊重生命    年初,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的真人版日本电影《死亡笔记》对中国儿童文化的冲击可谓空前。
期刊
[摘要]马嘶岭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不仅山高林密,沟深坡陡,野兽时常出没,而且气候变化无常,还有怪异的“枪声”和“白龇龇的怪光”。马嘶岭的神秘性不仅属于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社会属性,这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贫困不仅压垮了他们的身体,还使他们的精神走到了崩溃的边沿。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缺失,演绎出了充满血腥的,令人震颤的人类悲剧。  [关键词] 马嘶岭 神秘性 屠杀    马嘶岭是神秘
期刊
[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套层结构影片,该影片以其高超的技巧,巧妙地安排了两个时空中的故事——一个是戏中的故事,一个是现实中演戏的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个故事中的两条线索交织前进,并行不悖,戏里戏外两个时空的镜头转切,巧妙而自然,影片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散落,成为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套层 转切 蒙太奇 女权主义    戏里戏外,相同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期刊
[摘要]电影《一一》是杨德昌的成熟之作,影片截取台北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作为社会人生的切片,讲述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生各个不同阶段的烦恼与困惑,导演以一种温婉的情怀传达了他对都市中现代人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表现出了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价值观的对抗。  [摘要]《一一》生命体验人生困境    《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2000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曾获第五十三届夏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期刊
[摘要]韩国导演奉俊浩在寓言电影《汉江怪物》中讲述了一个人性世界反抗黑暗的异化世界的悲壮故事,赞颂了普通人性的伟大力量,并对普通民众的觉醒寄予了希望,借此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思考。  [关键词]异化世界 人性世界 抵抗    汉江上的怪物终于被消灭了,按照观看好莱坞式灾难片的习惯,我感到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但在结尾平静的音乐最后猛然又响起怪物的狂吼,顿时令人毛骨悚然,我忽然有所醒悟,看来导演并
期刊
[摘要]电影《查太莱夫人》是根据英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改编的,描述查太莱夫人和守林人梅勒之间由性生爱的故事。当观众把焦点放在这对情人身上时,我们不妨用新的视角来看容易被忽略的查太莱先生——一位在痛苦中苦苦挣扎的男性。从心理批评的角度来看,查太莱先生为了寻求心理平衡,用超人的、畸形的理性维护自己失衡的人格。从社会批评的角度来看,克利福象征着机械文明和理性,他的瘫
期刊
[摘要]刘恒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在承继八十年代对生存困境的启蒙关注时,更主要的是在寻求困境的缓解与克服。精神力量、幽默,贫嘴、自嘲等成了刘恒克服困境的主要出路。从性质而言,九十年代的刘恒放弃了八十年代的启蒙叙事而转向了平民化写作,这种变化,一方面来自刘恒化解自身“悲观主义”与“理想主义”冲突的理性自觉,另一方面也是世纪末语境的影响使然。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平民化写作 理性自觉 世纪末语境  
期刊
[摘要]《弗里达》(Frida),是以墨西哥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的传奇一生为题材拍摄的传记式电影。弗里达的一生荡气回肠、跌宕起伏,饱受磨难、魅力四射、画风神秘、双性取向、共产主义者……成为其命运的关键词。  [关键词]弗里达 绘画 女性    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1907-1954)是墨西哥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她以怪异而充满神秘感的画风,奠定了自己在西方现代
期刊
[摘要]学书法要贴、临帖、读帖、博涉、创新;文化素养决定书法成就;书品即人品,写字当作人。  [关键词]砚边偶得 字如人面 事半功倍 平淡无奇 勤奋朴实 书魂    “字如人面”,字即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侧面反映。一手好字,让人产生有文化、有内涵的感觉;而一手全无结构、毫无章法的字则让人有“文化瘪三”的印象。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在审阅成沓的个人简历时,大多把那些字迹恶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