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从水池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处理和造景水池构造设计两方面对园林水池造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园林造景;水池;构造设计
古今中外之造园,水体是不可缺少的。园景可以没有象西方园林那样大片草坪,但不能无水。其原因就在于草坪唯有在一望无尽的开敞视域中,才能显示出其安谧之美,而对水则大可不必如此,何况无遮无隔正是中国式造园之大忌,反之,若要拿出一大片土地来才能造景,那也是与“小中见大,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的造园手法相悖的。水池、溪涧、河湖、瀑布、喷泉等水体往往又给人以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以少胜多,发人联想的强感染力。
1.水池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处理
1.1水池的形态和分类
水景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深浅和池壁,池底材料也各下相同,大致是构图要求严谨、气氛肃穆庄重则多用规则方整甚至多个对称之池;为使空间活泼更显水的变比相深水环境,则用自由布局,复合跌落参差之池;更有在池底或池壁运用嵌画、隐雕、水下彩灯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配合下,在白天和夜间得到更奇妙的旷奥景象。
水池有规则严谨的几何式和自由活泼的自然式之分。有浅盆式(水深≤600)与深水式(水深≥1500)之别,更有运用节奏韵律的错位式、漂浮式、跌落式、池中池、多边形组合式、多格式、复合池式和拼盘式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式,它配上喷泉彩灯,形成水雾彩霞露珠,产生彩雾飘渺再现人间仙境的幻景效果。
当原来就是湖泊水乡地形,有较大的水域或地水位较高的水体,则“因势而借”利用原有池面稍加修整,即成旷散或奥聚状水池。此类水池则仅有池岸而不必另做池底。其外形及水面布置多以聚为主,聚散结合体现重涯叠坞,回沙曲岸的意境。
1.2水池空间界面处理手法
用园林中的水池、水系来构成园林空间界面,实际上也是园林空间构成的一个方面。水池水系的界面分理,常通过桥、岛、建筑、堤岸、汀石等手法来引导和制约,以丰富园林空间的造型层次和景深感。(1)桥:池中桥宜建于水面窄处。小水面场合,桥以曲折低矮、贴水而架最能“小中见大”,空间互相渗透流通,产生倒影。增加风景层次。桥与栏杆多用水平条石砌筑,矮长尺度,顿生轻快舒展之感;大水面场合,应堤桥分段,并化大为小,以小巧取胜。其高低曲折,应视水面大小而定。(2)岛:注意与水面的尺度比例,小水面不宜设岛。大水面可设岛屿,但不宜居中,应偏于一侧,自然活泼。池中可设岛,岛中也可设池,成为“池中池”的复合空间。(3)堤岸:一般有土堤、池岸、驳岸、岩壁、石矶、散礁等。大水面常用堤岸来分理,长堤宜曲折,堤中设桥,多为拱桥。桥孔不宜多,少巧为上。堤岸贴近水面处可使石块挑出水面、凹凸结合、高低错落形成洞穴。一则增加层次,二则使水面延伸进洞穴内,如不尽水之源头出于此,从而自然地勾画出窈窕曲折的水面轮廓线,似泉若渊,深邃幽趣。(4)建筑:于水池之水面上,建造水廊、榭、阁、石舫等。建筑临水,近水楼台,平湖秋月空间环境,相互生辉。又水榭石舫,两栖于岸边水中,其外层还可包孕建套水廊,使空间复合,倒影相映,别具一番水乡情趣。(5)汀石:在小水面或大小面收缩或弯头落差处可在水中置石,散点成线,藉以代桥,通向对岸,汀石也可由混凝土仿生制成。汀石半浸碧水,人步其间,有喜、有趣、有险。综上所述,仪为水池的静水界面空间处理手法,为了增添园林景色,还可结合地形,布置溪涧飞瀑、假山喷泉,造成有声、有色、有势的动水空间。
2.造景水池构造设计
2.1人工浅水池
一般水深在一米以内者,称之为浅水池。它还包括儿童戏水池和小泳池、造景喷水池、水生物种植池、养鱼池。有时为了使水位跌落时所产生的巨大落差的能量,能迅速消除并创造水景,需在溪流的沿线上布设卵石、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阶,以达快速“消能”之目的,倒影水景也伴随而产生。
2.1.1人工浅水池细部设计
(1)池壁压顶形式。
为了使波动的水面很快地平静下来,形成镜面倒影。可以将水池壁做成有沿口的压顶,使之快速消能,并减少水花向上溅溢。压顶若无沿口,有风起浪碰沿口,浪花飞溅,有强烈动向感。压顶做成坡顶、圆顶、平顶均叮,讲究一点则加做双饰面与贴面,视觉效果更佳。
(2)溢流壁沿。
①方角——使水流溅落有前冲感,并形成富有层次与角度的水幕。
②圆角——使水流垂直下落,使形成平稳水幕。
③双圆角——能适应水面平滑柔顺地下落到低水面,不易干扰已形成的静水水面倒影。
2.1.2池底装饰
池底可利用原有土石,亦可用人工铺砌砂土砾石或钢筋混凝土池底,再在其上选用深颜色的池底镶嵌材料,以示水深。如池底加做镶嵌浮雕,则更显得生动活泼。故园林中庭园水池池底常用白色浮雕,如美人鱼、贝壳、海蛎之类,构图颇具新意,突出了装饰效果,渲染了庭景的寓意传说和气氛。
2.1.3池面装饰小品
诸如雕塑小品,具有特色的造型、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结合系船缆绳之需的模拟动物的小憩坐椅,这一切都起到点缀园景和活跃庭院气氛的作用。另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古代园林中脱颖而出的“曲水流觞”一景,已被成功地创新用于湖池之中的“曲水流觞干台”,成为一景。给庭院水景增添传统寓意和新潮。
2.2岸壁式造景水池
2.2.1自然式(无底)
(1)黄石(砂岩)与湖石砌筑岸壁。
(2)树桩混凝土池壁:树桩可以是杉杂木,也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的仿塑树桩,内配构造筋或是在岸壁下部做成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到快出水面时,做成仿树桩式。直径一般控制在直径100~直径150左右较为得体。
(3)卵石和砂:为制造海滩气氛,卵石和砂、砾石宜分层分带布置,不可混杂。粒径由粗到细向岸边小路摊分,并注意水位线的控制 。
2.2.2人工仿自然岸壁式水池
在一些园林工程中,岸壁式水池常做成有倾斜坡形和垂直形,尽可能地仿自然岸壁的坡度和走向。
3.结语
总之,水是环境空间艺术创作的一个要素,可藉构成多种格局的园林景观,艺术地再现自然,只有充分利用水的流动、多变、渗透、聚散、蒸发的特性,用水造景,动静相补,声色相衬、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古树亭榭山石形影相依,才能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章怡维.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十七 园林水池(下)[J].园林,2001, (08).
[2]沈恬.浅谈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0,(06).
[3]张静,邹志荣,卢涛.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造景艺术手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01).
[4]杨京燕,黄琳.浅议台州园林景观中的风水理论[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07).
[5]舒剑平.远山近水皆有情——略谈园林造景中的因借之妙[J].东南文化,2003,(04).
[6]王勇峰.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依水景观[J].住宅产业,2009,(10).
【关键词】园林造景;水池;构造设计
古今中外之造园,水体是不可缺少的。园景可以没有象西方园林那样大片草坪,但不能无水。其原因就在于草坪唯有在一望无尽的开敞视域中,才能显示出其安谧之美,而对水则大可不必如此,何况无遮无隔正是中国式造园之大忌,反之,若要拿出一大片土地来才能造景,那也是与“小中见大,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的造园手法相悖的。水池、溪涧、河湖、瀑布、喷泉等水体往往又给人以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以少胜多,发人联想的强感染力。
1.水池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处理
1.1水池的形态和分类
水景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深浅和池壁,池底材料也各下相同,大致是构图要求严谨、气氛肃穆庄重则多用规则方整甚至多个对称之池;为使空间活泼更显水的变比相深水环境,则用自由布局,复合跌落参差之池;更有在池底或池壁运用嵌画、隐雕、水下彩灯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配合下,在白天和夜间得到更奇妙的旷奥景象。
水池有规则严谨的几何式和自由活泼的自然式之分。有浅盆式(水深≤600)与深水式(水深≥1500)之别,更有运用节奏韵律的错位式、漂浮式、跌落式、池中池、多边形组合式、多格式、复合池式和拼盘式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式,它配上喷泉彩灯,形成水雾彩霞露珠,产生彩雾飘渺再现人间仙境的幻景效果。
当原来就是湖泊水乡地形,有较大的水域或地水位较高的水体,则“因势而借”利用原有池面稍加修整,即成旷散或奥聚状水池。此类水池则仅有池岸而不必另做池底。其外形及水面布置多以聚为主,聚散结合体现重涯叠坞,回沙曲岸的意境。
1.2水池空间界面处理手法
用园林中的水池、水系来构成园林空间界面,实际上也是园林空间构成的一个方面。水池水系的界面分理,常通过桥、岛、建筑、堤岸、汀石等手法来引导和制约,以丰富园林空间的造型层次和景深感。(1)桥:池中桥宜建于水面窄处。小水面场合,桥以曲折低矮、贴水而架最能“小中见大”,空间互相渗透流通,产生倒影。增加风景层次。桥与栏杆多用水平条石砌筑,矮长尺度,顿生轻快舒展之感;大水面场合,应堤桥分段,并化大为小,以小巧取胜。其高低曲折,应视水面大小而定。(2)岛:注意与水面的尺度比例,小水面不宜设岛。大水面可设岛屿,但不宜居中,应偏于一侧,自然活泼。池中可设岛,岛中也可设池,成为“池中池”的复合空间。(3)堤岸:一般有土堤、池岸、驳岸、岩壁、石矶、散礁等。大水面常用堤岸来分理,长堤宜曲折,堤中设桥,多为拱桥。桥孔不宜多,少巧为上。堤岸贴近水面处可使石块挑出水面、凹凸结合、高低错落形成洞穴。一则增加层次,二则使水面延伸进洞穴内,如不尽水之源头出于此,从而自然地勾画出窈窕曲折的水面轮廓线,似泉若渊,深邃幽趣。(4)建筑:于水池之水面上,建造水廊、榭、阁、石舫等。建筑临水,近水楼台,平湖秋月空间环境,相互生辉。又水榭石舫,两栖于岸边水中,其外层还可包孕建套水廊,使空间复合,倒影相映,别具一番水乡情趣。(5)汀石:在小水面或大小面收缩或弯头落差处可在水中置石,散点成线,藉以代桥,通向对岸,汀石也可由混凝土仿生制成。汀石半浸碧水,人步其间,有喜、有趣、有险。综上所述,仪为水池的静水界面空间处理手法,为了增添园林景色,还可结合地形,布置溪涧飞瀑、假山喷泉,造成有声、有色、有势的动水空间。
2.造景水池构造设计
2.1人工浅水池
一般水深在一米以内者,称之为浅水池。它还包括儿童戏水池和小泳池、造景喷水池、水生物种植池、养鱼池。有时为了使水位跌落时所产生的巨大落差的能量,能迅速消除并创造水景,需在溪流的沿线上布设卵石、汀步、跳水石、跌水台阶,以达快速“消能”之目的,倒影水景也伴随而产生。
2.1.1人工浅水池细部设计
(1)池壁压顶形式。
为了使波动的水面很快地平静下来,形成镜面倒影。可以将水池壁做成有沿口的压顶,使之快速消能,并减少水花向上溅溢。压顶若无沿口,有风起浪碰沿口,浪花飞溅,有强烈动向感。压顶做成坡顶、圆顶、平顶均叮,讲究一点则加做双饰面与贴面,视觉效果更佳。
(2)溢流壁沿。
①方角——使水流溅落有前冲感,并形成富有层次与角度的水幕。
②圆角——使水流垂直下落,使形成平稳水幕。
③双圆角——能适应水面平滑柔顺地下落到低水面,不易干扰已形成的静水水面倒影。
2.1.2池底装饰
池底可利用原有土石,亦可用人工铺砌砂土砾石或钢筋混凝土池底,再在其上选用深颜色的池底镶嵌材料,以示水深。如池底加做镶嵌浮雕,则更显得生动活泼。故园林中庭园水池池底常用白色浮雕,如美人鱼、贝壳、海蛎之类,构图颇具新意,突出了装饰效果,渲染了庭景的寓意传说和气氛。
2.1.3池面装饰小品
诸如雕塑小品,具有特色的造型、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结合系船缆绳之需的模拟动物的小憩坐椅,这一切都起到点缀园景和活跃庭院气氛的作用。另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古代园林中脱颖而出的“曲水流觞”一景,已被成功地创新用于湖池之中的“曲水流觞干台”,成为一景。给庭院水景增添传统寓意和新潮。
2.2岸壁式造景水池
2.2.1自然式(无底)
(1)黄石(砂岩)与湖石砌筑岸壁。
(2)树桩混凝土池壁:树桩可以是杉杂木,也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的仿塑树桩,内配构造筋或是在岸壁下部做成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到快出水面时,做成仿树桩式。直径一般控制在直径100~直径150左右较为得体。
(3)卵石和砂:为制造海滩气氛,卵石和砂、砾石宜分层分带布置,不可混杂。粒径由粗到细向岸边小路摊分,并注意水位线的控制 。
2.2.2人工仿自然岸壁式水池
在一些园林工程中,岸壁式水池常做成有倾斜坡形和垂直形,尽可能地仿自然岸壁的坡度和走向。
3.结语
总之,水是环境空间艺术创作的一个要素,可藉构成多种格局的园林景观,艺术地再现自然,只有充分利用水的流动、多变、渗透、聚散、蒸发的特性,用水造景,动静相补,声色相衬、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古树亭榭山石形影相依,才能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章怡维.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十七 园林水池(下)[J].园林,2001, (08).
[2]沈恬.浅谈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0,(06).
[3]张静,邹志荣,卢涛.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造景艺术手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01).
[4]杨京燕,黄琳.浅议台州园林景观中的风水理论[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07).
[5]舒剑平.远山近水皆有情——略谈园林造景中的因借之妙[J].东南文化,2003,(04).
[6]王勇峰.园林的水景设计研究——依水景观[J].住宅产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