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有舍才有得。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如果能舍去,必定会得到。教学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变得美丽、生动、具体,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互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材料是否越多、越先进越好呢?
首先,教学材料的舍与得。
在大班的园本教研《螺旋形滑滑梯》中,为了将呆板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教师特意制作了富有情节性的材料——老鹰抓小鸡,即将纸质的老鹰和小鸡用绳系在螺旋形皮线两端,让老鹰从皮线上下滑捉住小鸡,旨在探索物体倾斜度与下滑速度间的关系。结果,由于材料过于花俏,孩子的注意力全都在老鹰有没有抓住小鸡、怎样抓住小鸡的环节上。为此,活动后教师及时反思,调整材料,在第二次活动时,将老鹰与小鸡舍弃,考虑到下滑速度与重力的关系,增加了橡皮泥。结果孩子们的兴趣点是抓住了,但探索时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螺旋形皮线绕得太密,下滑的倾斜度不够,橡皮泥停滞不前了。带着这些疑问,教师继续让幼儿探索,在第三次活动中,舍弃了橡皮泥。最后幼儿操作得非常成功,探索的积极性也十分高。
在一些计算或艺术活动中,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课件,但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些弊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否所有的活动都需要使用多媒体呢?在一次韵律活动中,教师将律动的动作运用小树叶的形式,用Flash动画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在欣赏完后,也请幼儿来学一学,然后做一些创编动作。由于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孩子们总也走不出“舞动的小树叶”的影子,所以整个创编过程显得疲惫无力,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创造性,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作为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之一,它不是越多越俏越好。教师要结合孩子的特点,舍得舍去不适合活动的材料,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的舍与得。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欣赏、模仿、指导、启发等,它是协调活动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教师所选择和搭配的方法对教育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在大班一课三议《顶顶真有趣》活动中,为了能让幼儿全方位地了解“顶”物品时的稳定性与平衡性,激发孩子探究的愿望,教师特意去寻找了古今中外杂技表演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现场模仿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亲自尝试探索、做记录。结果由于前面欣赏、模仿的时间多了,孩子的兴趣点全都在此,而主动探索、尝试的时间少了,兴趣也不高了。在第二次活动时,教师作了适时的调整:将模仿这一环节放入延伸活动中;将原来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记录形式改为集体记录;缩短欣赏的时间等,结果发现:适时的放弃却正好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最大程度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主学习愿望。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活动的指导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为此教师该充分地尊重与了解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大胆放手,让孩子主动探索。
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透彻地明白其中深奥的科学秘密,教师常会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寻找大量的相关知识与图片,并用很多时间来与幼儿一起欣赏、讲解。但是,孩子往往在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时思想开小差,教师长时间占着孩子的思维、一味地将枯燥的科学道理灌输给孩子造成的,教这种方法是不合理的。首先,教师过分地介入影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过多的干扰影响了孩子的主动探究思维。所以教师的介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做出选择,舍得放手,因时、因地、因内容灵活地给予指导。
大舍必有大得,舍弃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该以全新的视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你会发现,教学需要舍得,舍得丰富教学。
首先,教学材料的舍与得。
在大班的园本教研《螺旋形滑滑梯》中,为了将呆板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教师特意制作了富有情节性的材料——老鹰抓小鸡,即将纸质的老鹰和小鸡用绳系在螺旋形皮线两端,让老鹰从皮线上下滑捉住小鸡,旨在探索物体倾斜度与下滑速度间的关系。结果,由于材料过于花俏,孩子的注意力全都在老鹰有没有抓住小鸡、怎样抓住小鸡的环节上。为此,活动后教师及时反思,调整材料,在第二次活动时,将老鹰与小鸡舍弃,考虑到下滑速度与重力的关系,增加了橡皮泥。结果孩子们的兴趣点是抓住了,但探索时很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螺旋形皮线绕得太密,下滑的倾斜度不够,橡皮泥停滞不前了。带着这些疑问,教师继续让幼儿探索,在第三次活动中,舍弃了橡皮泥。最后幼儿操作得非常成功,探索的积极性也十分高。
在一些计算或艺术活动中,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课件,但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些弊端: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否所有的活动都需要使用多媒体呢?在一次韵律活动中,教师将律动的动作运用小树叶的形式,用Flash动画形象地体现了出来。在欣赏完后,也请幼儿来学一学,然后做一些创编动作。由于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孩子们总也走不出“舞动的小树叶”的影子,所以整个创编过程显得疲惫无力,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创造性,影响了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作为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之一,它不是越多越俏越好。教师要结合孩子的特点,舍得舍去不适合活动的材料,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的舍与得。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欣赏、模仿、指导、启发等,它是协调活动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教师所选择和搭配的方法对教育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在大班一课三议《顶顶真有趣》活动中,为了能让幼儿全方位地了解“顶”物品时的稳定性与平衡性,激发孩子探究的愿望,教师特意去寻找了古今中外杂技表演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现场模仿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亲自尝试探索、做记录。结果由于前面欣赏、模仿的时间多了,孩子的兴趣点全都在此,而主动探索、尝试的时间少了,兴趣也不高了。在第二次活动时,教师作了适时的调整:将模仿这一环节放入延伸活动中;将原来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记录形式改为集体记录;缩短欣赏的时间等,结果发现:适时的放弃却正好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最大程度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主学习愿望。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活动的指导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为此教师该充分地尊重与了解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大胆放手,让孩子主动探索。
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透彻地明白其中深奥的科学秘密,教师常会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寻找大量的相关知识与图片,并用很多时间来与幼儿一起欣赏、讲解。但是,孩子往往在教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时思想开小差,教师长时间占着孩子的思维、一味地将枯燥的科学道理灌输给孩子造成的,教这种方法是不合理的。首先,教师过分地介入影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过多的干扰影响了孩子的主动探究思维。所以教师的介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做出选择,舍得放手,因时、因地、因内容灵活地给予指导。
大舍必有大得,舍弃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该以全新的视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你会发现,教学需要舍得,舍得丰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