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融资新政上路,剑指万亿定增市场。新政从定价机制、定增规模、再融资间隔时间等方面精准出手,命中再融资乱象的七寸。新政出台仅仅一周,就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挥刀自宫”,终止或变更定增计划。从中期来看,定增市场规模的萎缩不可避免,对过往依附在定增市场上的巨量资金将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可转债/蓝筹股成保守资金“蓄水池”
被挤出的资金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定增套利的资金,借由明显低于市场的定增价批量买入股票,待解禁之后获利卖出。除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之外,这部分从事套利活动的资金还包括实力雄厚的大户、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甚至连公募基金都染指其中,单单在交易所挂牌买卖的定增类公募基金就有数十只之多。这部分资金尽管来源不同,但很大程度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追求比较稳健的收益。基于这样的特性,在定增市场萎缩之后,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不得不退出市場,除了公募和私募基金可以转型之外,其他的资金更大可能是选择二级市场中“性价比”较高的稳健获利机会,如价值低估的可转债、可交换债,以及行业基本面向好的公司。
可转债的发行不受此次再融资新政约束,这一同时兼具股性和债性的金融工具,预计未来将成为不少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相比其他融资方式,可转债对发行方的要求更高,必须满足“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具备发行可转债资质的公司属于比较优质的公司,又有“面值+利率”的托底,一旦价格跌至100元面值附近,中期具备攻守兼备的投资价值,将成为优质公司融资、保守资金投资的定增替代品之一。
另一方面,考虑到流动性和安全性,选择业绩稳健、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蓝筹股是这部分风格相对保守的资金较好的选择,在目前新股发行众多的情形下,持有二级市场的股票还可以有“打新门票”的作用,坐拥新股套利机会。
中小创资金或转战主板周期股
另一部分被挤出的资金则是长期沉淀在中小创的炒作资金。2012年底中小创提前主板见底回升,很大程度在于所谓的外延式扩张,除了资产重组之外,通过定增补血收购优质资产也是重要的途径(见附图)。随着再融资新规的上路,过往依赖定增收购维持业绩成长的路径将被斩断;通过定增输送利益,一二级市场联动炒作的模式,也将走向末路。
由于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较高,他们从中小创撤退之后,要么寻找能够依靠内生性实现“真成长”的小市值公司,要么就转战部分业绩从低谷反转的周期类公司,正好去年的供给侧改革给过往股价低贱的周期股带来生机,包括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都是这部分资金被挤出之后的最可能的去向。
更重要的是,由于外延式增长路径受限,具备内生性成长动能的公司将成为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青睐的投资对象。而在这些公司中,除了少数能够被专业投资者挖掘的成长股之外,对广大的市场投资者来说,只能选择“辨识度高”的公司下手。
“辨识度高”成市场长期饭票
所谓“辨识度高”,笔者定义为市场知名度较高、具备行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未必业绩一直十分优秀,但总体而言经营相对具有可持续性。在目前的A股市场中,上证50、深圳成指、上证180、沪深300四大指数的成分股具有此类的特征。
正如消费者倾向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的公司一样,这些“辨识度高”的公司具备较好的业绩和较大的市值,即便是在周期性行业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如煤炭行业的中国神华、钢铁行业的宝钢股份,都在过去两年行业的低谷中维持了正收益,并领先同行业公司实现复苏。
在美股和港股中,以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辨识度高”的公司也成为牛市的主力,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市场资金。以香港恒生指数为例,50家成分股涵盖了港股市值的六成以上,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而大部分港股的小型公司成交稀少,甚至数日没有成交,彻底被边缘化。
美股的情况也类似,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仅有30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顾名思义是500只,都只是美股数千家上市公司的部分代表,许多小型公司也普遍存在成交稀少、流动性匮乏的窘境。而1996年以来,美股更有大量公司退市,当年美股上市公司超过8000家,而现在仅有3000多家,足足少了一半多。除去部分主动退市的公司外,因不符上市条件被迫退市的公司不在少数,和指数的大牛市绝缘。因此,投资者对指数成分股进行投资,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另外,指数化投资的普及,也给这些指数成分股带来大量被动型投资的资金,进一步增加这些成分股的流动性。未来,“辨识度高”的公司将成为市场的长期饭票,如同美股和港股,指数的上涨只和成分股有关,绝大部分小型股走向边缘化,虽然不排除有个别黑马咸鱼翻身,或实现从小公司到大蓝筹的飞跃,但只是个别的案例,从投资整体角度来说,选择业绩、分红、流动性俱佳的蓝筹股将是比较好的选择。
总体而言,再融资新政将让众多在定增市场套利的资金,从“抽血”变成“补血”,构成中长期利好。尽管可能对部分公司收购优质资产形成约束,但总体而言利好成分远大于利空。同时,新政还会进一步促使资金从中小创向主板搬家,“抓大放小、弃高就低”将成为接下来市场运行的主流,选择“辨识度高”的指数成分股,将是普通小散在A股立足的长期根本。重点可关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精选其中业绩稳中向好、底部形态明确的品种做组合投资,比如:招商蛇口、浙能电力、海信电器、中国平安、广发证券、新希望等。
可转债/蓝筹股成保守资金“蓄水池”
被挤出的资金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定增套利的资金,借由明显低于市场的定增价批量买入股票,待解禁之后获利卖出。除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之外,这部分从事套利活动的资金还包括实力雄厚的大户、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甚至连公募基金都染指其中,单单在交易所挂牌买卖的定增类公募基金就有数十只之多。这部分资金尽管来源不同,但很大程度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追求比较稳健的收益。基于这样的特性,在定增市场萎缩之后,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不得不退出市場,除了公募和私募基金可以转型之外,其他的资金更大可能是选择二级市场中“性价比”较高的稳健获利机会,如价值低估的可转债、可交换债,以及行业基本面向好的公司。
可转债的发行不受此次再融资新政约束,这一同时兼具股性和债性的金融工具,预计未来将成为不少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相比其他融资方式,可转债对发行方的要求更高,必须满足“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具备发行可转债资质的公司属于比较优质的公司,又有“面值+利率”的托底,一旦价格跌至100元面值附近,中期具备攻守兼备的投资价值,将成为优质公司融资、保守资金投资的定增替代品之一。
另一方面,考虑到流动性和安全性,选择业绩稳健、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蓝筹股是这部分风格相对保守的资金较好的选择,在目前新股发行众多的情形下,持有二级市场的股票还可以有“打新门票”的作用,坐拥新股套利机会。
中小创资金或转战主板周期股
另一部分被挤出的资金则是长期沉淀在中小创的炒作资金。2012年底中小创提前主板见底回升,很大程度在于所谓的外延式扩张,除了资产重组之外,通过定增补血收购优质资产也是重要的途径(见附图)。随着再融资新规的上路,过往依赖定增收购维持业绩成长的路径将被斩断;通过定增输送利益,一二级市场联动炒作的模式,也将走向末路。
由于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偏好较高,他们从中小创撤退之后,要么寻找能够依靠内生性实现“真成长”的小市值公司,要么就转战部分业绩从低谷反转的周期类公司,正好去年的供给侧改革给过往股价低贱的周期股带来生机,包括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都是这部分资金被挤出之后的最可能的去向。
更重要的是,由于外延式增长路径受限,具备内生性成长动能的公司将成为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青睐的投资对象。而在这些公司中,除了少数能够被专业投资者挖掘的成长股之外,对广大的市场投资者来说,只能选择“辨识度高”的公司下手。
“辨识度高”成市场长期饭票
所谓“辨识度高”,笔者定义为市场知名度较高、具备行业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未必业绩一直十分优秀,但总体而言经营相对具有可持续性。在目前的A股市场中,上证50、深圳成指、上证180、沪深300四大指数的成分股具有此类的特征。
正如消费者倾向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的公司一样,这些“辨识度高”的公司具备较好的业绩和较大的市值,即便是在周期性行业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如煤炭行业的中国神华、钢铁行业的宝钢股份,都在过去两年行业的低谷中维持了正收益,并领先同行业公司实现复苏。
在美股和港股中,以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辨识度高”的公司也成为牛市的主力,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市场资金。以香港恒生指数为例,50家成分股涵盖了港股市值的六成以上,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而大部分港股的小型公司成交稀少,甚至数日没有成交,彻底被边缘化。
美股的情况也类似,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成分股仅有30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顾名思义是500只,都只是美股数千家上市公司的部分代表,许多小型公司也普遍存在成交稀少、流动性匮乏的窘境。而1996年以来,美股更有大量公司退市,当年美股上市公司超过8000家,而现在仅有3000多家,足足少了一半多。除去部分主动退市的公司外,因不符上市条件被迫退市的公司不在少数,和指数的大牛市绝缘。因此,投资者对指数成分股进行投资,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另外,指数化投资的普及,也给这些指数成分股带来大量被动型投资的资金,进一步增加这些成分股的流动性。未来,“辨识度高”的公司将成为市场的长期饭票,如同美股和港股,指数的上涨只和成分股有关,绝大部分小型股走向边缘化,虽然不排除有个别黑马咸鱼翻身,或实现从小公司到大蓝筹的飞跃,但只是个别的案例,从投资整体角度来说,选择业绩、分红、流动性俱佳的蓝筹股将是比较好的选择。
总体而言,再融资新政将让众多在定增市场套利的资金,从“抽血”变成“补血”,构成中长期利好。尽管可能对部分公司收购优质资产形成约束,但总体而言利好成分远大于利空。同时,新政还会进一步促使资金从中小创向主板搬家,“抓大放小、弃高就低”将成为接下来市场运行的主流,选择“辨识度高”的指数成分股,将是普通小散在A股立足的长期根本。重点可关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精选其中业绩稳中向好、底部形态明确的品种做组合投资,比如:招商蛇口、浙能电力、海信电器、中国平安、广发证券、新希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