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总习惯于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这种单一而又缺乏创造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就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长期的物理教学实践摸索中,我发现精心设计“实验导入”,能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且为精彩而又富有活力的课堂演好了前奏。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自己设计实验导入的几个例子和体会。
⒈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导入法
我在今年市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主讲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浮力》。这节课的内容很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探究实验也不太好做,我想了很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树立信心呢?
通过冥思苦想,我找到一个大的弹簧测力计,用它吊住一个大钩码,测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2牛,然后问学生:不借助任何别的物体,想让测力计示数变小一点,有什么办法没有?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只要用手向上托。许多同学抢着上台演示,我当观众,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接着,我又把钩码放入水中,同样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小了?我马上问到:此时,并没有同学往上托它呀?怎么也出现了刚才那种现象?同学们都笑着回答:有水在向上托呀!我及时补上一句话:像这样,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整个导入既简洁,又过渡自然,顺理成章。学生不知不觉就自己找到了答案,而且,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动手动脑带来的快乐。这个精彩的引入,为本节后面的称重法测浮力巧妙地做了铺垫,从而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可谓一举多得,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⒉惊奇现象导入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⒊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述两力的合成时,精心设计拉健身弹簧导入,过程如下: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⒋形象故事模拟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引导学生模拟演示,一开始就会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采用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奥托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空气也存在着压强。
⒌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具,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来导入
如我在讲杠杆这节课时,我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了一个可自由改变支点的杠杆,形状就像一把大剪刀,我首先要学生来取个名字,猜想一下它都有哪些作用,家里面哪些地方可拿它派上用场,有些同学拿它做老虎钳,有些学生拿它做枝剪,有些学生拿它做理发剪,还有些学生拿它做撬棍,做吊东西的支架等,很多同学都抢着要进行改装,等我讲授杠杆应用类型时,学生自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使得本身看来有点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而又简单,同学容易感觉到学好物理不仅有用,学习起来更是有趣。
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 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学习观察和积极思考;
(4) 导入时间掌握得当,过渡自然而又紧凑。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只要我们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一堂优质高效、生动活泼的精彩物理课堂就会离你不远!
(责任编辑:冯权书)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自己设计实验导入的几个例子和体会。
⒈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导入法
我在今年市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主讲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浮力》。这节课的内容很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探究实验也不太好做,我想了很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给学生树立信心呢?
通过冥思苦想,我找到一个大的弹簧测力计,用它吊住一个大钩码,测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2牛,然后问学生:不借助任何别的物体,想让测力计示数变小一点,有什么办法没有?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只要用手向上托。许多同学抢着上台演示,我当观众,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接着,我又把钩码放入水中,同样观察到测力计示数变小了?我马上问到:此时,并没有同学往上托它呀?怎么也出现了刚才那种现象?同学们都笑着回答:有水在向上托呀!我及时补上一句话:像这样,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整个导入既简洁,又过渡自然,顺理成章。学生不知不觉就自己找到了答案,而且,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动手动脑带来的快乐。这个精彩的引入,为本节后面的称重法测浮力巧妙地做了铺垫,从而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可谓一举多得,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⒉惊奇现象导入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⒊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述两力的合成时,精心设计拉健身弹簧导入,过程如下: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⒋形象故事模拟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引导学生模拟演示,一开始就会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采用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奥托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空气也存在着压强。
⒌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具,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来导入
如我在讲杠杆这节课时,我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了一个可自由改变支点的杠杆,形状就像一把大剪刀,我首先要学生来取个名字,猜想一下它都有哪些作用,家里面哪些地方可拿它派上用场,有些同学拿它做老虎钳,有些学生拿它做枝剪,有些学生拿它做理发剪,还有些学生拿它做撬棍,做吊东西的支架等,很多同学都抢着要进行改装,等我讲授杠杆应用类型时,学生自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使得本身看来有点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而又简单,同学容易感觉到学好物理不仅有用,学习起来更是有趣。
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 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学习观察和积极思考;
(4) 导入时间掌握得当,过渡自然而又紧凑。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的来说,只要我们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一堂优质高效、生动活泼的精彩物理课堂就会离你不远!
(责任编辑:冯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