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山川立像,是中国画的重要母题,也是中国绘画最为厚重的传统。
山水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家不断表现、不断摹画的对象,是因为从中国文化史的原点开始,它就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对中国人来讲,甚至可以说,我们对家国天下的认识,首先就是從对山水的认识开始的。
《左传》里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这里说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禹迹,就是大禹的足迹,大禹治水到过的地方。大禹把他治水所到过的地方分成了九州,这九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初所理解的天下。大禹划分九州的概念是根据山岳海渎的走势确定的,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山水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我们认识天下的坐标。不管大禹的传说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故事,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概念从岳镇海渎,天下一统一直走到今天,却是在我们的历史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
山水单独发展成为画科的时间或许比我们认知天下九州的时间要晚很多,但是我们不能说,后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一枝独秀的地位,和历代文人士大夫对山岳海渎在中国历史中的象征和理解没有关系。高山流水也好、林泉高致也好,有山水的地方就是家国。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在。迹化山川,为山水立像,为家国代言,是山水画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担当。
周宝全的作品立意高远,主题明确。用作者自己的话说, 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自于山川“那无可撼动的壮美,那岿然屹立的尊严,那苍茫雄浑的气象”。这表明,在构思之前,画家已经从山水的意象中体味到了山水的精神所在,在下笔之前,他已经确立了作品的立意。从时代精神层面去选定艺术作品的审美基点,这是周宝全山水作品的成功所在。他的作品也为我们思考山水画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鲜活的分析样本。
在创作技法上,周宝全的作品既有传统绘画语言的纯熟运用,也结合了现代审美图式的诸多元素。一方面,作者融合多种皴法,利用笔毫散开后出现的各种不同变化的笔锋和手腕的灵活转动,画出质感不同的山石,勾出多变、伟岸的山体,刻画振翅凌云的苍松,山石云水树,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另一方面,他选取了几乎是满构图的布局方式,以一种纪念碑性的图像语言表现了高山深壑、险峰雄峙、飞瀑鸣涧、波涛汹涌的风景画卷。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头望去,既有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丰厚的传统历史积淀,也有近世以来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过程。向前看去,经济全球化对多元文化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影响。如何面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具有历史责任感的选择,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思考,而是将真正影响到我们手中画笔的重大创作课题。
习近平同志在两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其实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那么,中国山水画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是什么呢?应该正是从“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开始,就一直印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家国印象。山水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山川立像,为祖国代言,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同样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是每一个山水画家的历史担当。
周宝全说:“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们的民族艺术更加灿烂辉煌!也希望自己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不断提高、完善绘画水平,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如何把握时代精神这一点上,他用自己的作品作出了回答。
山水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家不断表现、不断摹画的对象,是因为从中国文化史的原点开始,它就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对中国人来讲,甚至可以说,我们对家国天下的认识,首先就是從对山水的认识开始的。
《左传》里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这里说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禹迹,就是大禹的足迹,大禹治水到过的地方。大禹把他治水所到过的地方分成了九州,这九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初所理解的天下。大禹划分九州的概念是根据山岳海渎的走势确定的,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山水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我们认识天下的坐标。不管大禹的传说有多少是历史、有多少是故事,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概念从岳镇海渎,天下一统一直走到今天,却是在我们的历史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
山水单独发展成为画科的时间或许比我们认知天下九州的时间要晚很多,但是我们不能说,后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一枝独秀的地位,和历代文人士大夫对山岳海渎在中国历史中的象征和理解没有关系。高山流水也好、林泉高致也好,有山水的地方就是家国。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在。迹化山川,为山水立像,为家国代言,是山水画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担当。
周宝全的作品立意高远,主题明确。用作者自己的话说, 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自于山川“那无可撼动的壮美,那岿然屹立的尊严,那苍茫雄浑的气象”。这表明,在构思之前,画家已经从山水的意象中体味到了山水的精神所在,在下笔之前,他已经确立了作品的立意。从时代精神层面去选定艺术作品的审美基点,这是周宝全山水作品的成功所在。他的作品也为我们思考山水画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鲜活的分析样本。
在创作技法上,周宝全的作品既有传统绘画语言的纯熟运用,也结合了现代审美图式的诸多元素。一方面,作者融合多种皴法,利用笔毫散开后出现的各种不同变化的笔锋和手腕的灵活转动,画出质感不同的山石,勾出多变、伟岸的山体,刻画振翅凌云的苍松,山石云水树,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另一方面,他选取了几乎是满构图的布局方式,以一种纪念碑性的图像语言表现了高山深壑、险峰雄峙、飞瀑鸣涧、波涛汹涌的风景画卷。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回头望去,既有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丰厚的传统历史积淀,也有近世以来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过程。向前看去,经济全球化对多元文化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影响。如何面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具有历史责任感的选择,不仅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思考,而是将真正影响到我们手中画笔的重大创作课题。
习近平同志在两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其实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那么,中国山水画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是什么呢?应该正是从“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开始,就一直印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家国印象。山水画家用手中的画笔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山川立像,为祖国代言,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同样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是每一个山水画家的历史担当。
周宝全说:“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我们的民族艺术更加灿烂辉煌!也希望自己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不断提高、完善绘画水平,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如何把握时代精神这一点上,他用自己的作品作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