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亲和力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体外、体内杀伤活性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x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人源化及鼠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的不同杀伤活性。

方法

收集8例拟行CD19 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作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鼠源与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培养的T细胞来源。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BALB/c雌性裸鼠Raji荧光细胞株成瘤,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裸鼠体内瘤体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及裸鼠体内CAR-T细胞比例。

结果

两组CAR-T细胞转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增殖活性于培养24 h人源化组细胞高于鼠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48 h人源化CAR-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鼠源组(P=0.009)。杀伤活性检测,设定不同效靶比(1∶1, 4∶1),作用24 h两种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和P=0.095);48 h时不同效靶比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鼠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08) ,其杀伤活性均高于PBMC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细胞治疗Raji荷瘤裸鼠后14 d,鼠源和人源化CAR-T组裸鼠体内瘤体均缩小,对照组裸鼠瘤体增大,治疗21 d,鼠源组开始出现瘤体增大,而人源化组无明显变化。鼠源组裸鼠于25 d全部死亡,而人源化组裸鼠于31 d开始死亡。裸鼠体内CD19 CAR-T细胞检测示两组裸鼠均于输注后7 d达峰值,然人源化组细胞高于鼠源组(P4 d=0.001,P7 d=0.000,P14 d=0.003),鼠源组CAR-T细胞于21 d消失,人源化CAR-T细胞至35 d消失;生存期分析,对照组于治疗后20 d全部死亡,鼠源组裸鼠于治疗后25 d全部死亡,人源化组裸鼠于治疗后53 d全部死亡。

结论

人源化与鼠源CD19 CAR-T细胞相比,其增殖活性强、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提示人源化CD19 CAR-T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将优于鼠源CD19 CAR-T。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机构养老老年人和居家养老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采集18例机构养老老年人(G1组),20例居家养老老年人(G2组)和20例中青年对照者(G3组)的新鲜粪便样品,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粪便样品16S rRNA V3~V4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使用QIIME分析平台对所有OTU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分析、组
目的采用一种快速高效的体外重组法制备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人14型腺病毒载体rAd14-EGFP。方法BJ5183菌内同源重组构建人腺病毒14型骨架质粒pBRAd14,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拯救病毒。利用Exnase重组酶在体外同时进行4个片段同源重组,同源序列长为15~20 bp,可一次性把3个PCR制备的外源Ad14 E3L、Ad14 E3R和EGFP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疫情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取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7年深圳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及以上)346起,其中6.36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细胞群,也是调节免疫、维持稳态、淋巴组织发生和组织修复等的重要因素。在NK细胞和淋巴组织诱导细胞之外的ILCs被分为3组(ILC1s、ILC2s和ILC3s),这3组非细胞毒性ILCs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免疫监视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多重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这3组ILCs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ILCs在肿瘤干预中的潜在策
目的研究我国黄热病疫苗株天坛株与WHO疫苗株17D-213在小鼠体内的脑内致病力。方法将同等病毒量的天坛株与17D-213株脑内注射不同年龄、不同品系的小鼠,观察并记录小鼠生存情况,分析两毒株的LD50/ml以及半数生存期。结果同等病毒量的天坛株与17D-213株对1日龄乳鼠、7~9 g小鼠、12~14 g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ml均无差异,对7~9 g小鼠与12~14 g小鼠的生存趋势差
目的阐明2009—2018年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2009—2018年江苏省EV71发病资料和病原学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80株EV71病毒分离株进行VP1区全长基因序列测定,并对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疫苗株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2009—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手足口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1 858例,EV71为主要病原,占36.52
目的评价三氯生联合不同抗菌药物对耐三氯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6—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626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检测三氯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三氯生分别与4种可作为外用膏药(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和3种临床常用的抗
疫苗接种每年减少数百万例由传染病导致的发病和死亡,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免疫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疫苗安全性引起广泛关注。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一般不良反应主要由炎症引起,但由于疫苗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极其复杂,相关免疫机制及其引起的生物学损伤机制目前均未完全明确。探索疫苗接种后炎症反应与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对疫苗上市后的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疫苗接种后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对免疫原性的
用调节性T细胞(Treg)表位肽进行免疫、激发和诱导表位肽特异的Treg细胞,抑制过强的自身免疫应答,从而建立起新的免疫稳态,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治疗方案,然而小分子的表位肽通常很难在体内有效激发出表位肽特异的免疫应答。细菌鞭毛蛋白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激动剂,在作为偶联载体时对偶联的抗原有极强的佐剂作用,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激发和诱导Treg细胞。因此,如果将Treg细胞表位肽与细菌鞭毛
目的对深圳市2016—2017年来源于手足口病病例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VP1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7年深圳地区哨点医院手足口病样本,采用荧光RT-PCR筛选CVA16阳性样本,并从中选取51份样本进行VP1序列的扩增和测序,进而运用MEGA6.02,BioEdit、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