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探讨它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染色观察乳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2cm乳腺组织及距癌组织5cm以上的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EGFR-3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3.33%(38/60);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28.33%(17/60);而正常组织成阴性表达(0/60)。VEGFR-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26/32)和42.86%(12/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增高,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乳腺癌;VEGFR-3;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05-02
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己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及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2]。
腺癌可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大类。而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类型。乳腺癌的浸润性是指癌细胞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浸入周围组织。浸润转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而引起,使其脱离原发部位,通过血液及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并在新生部位发生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灶,并不断侵袭转移灶周围的正常组织。
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提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与否是对乳腺癌的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淋巴道转移是主要和首发的转移途径,肿瘤的淋巴结浸润是评价肿瘤预后的关键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淋巴管内皮标记蛋白分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淋巴管内皮生长调控因子。VEGFR-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相互作用,调节淋巴管在胚胎阶段的发育,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生,促进新生淋巴管的延伸和新生淋巴窦发育,其在胚胎淋巴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肿瘤组织中可见肿瘤周边的新生淋巴管、有癌栓的淋巴管以及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R-3表达增高,而且肿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EGFR-3也呈阳性表达。这提示VEGFR-3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在体内,血管和淋巴管形成是密切相关的,组织中血管丛出现常伴随淋巴管生长。虽然,淋巴管与血管的比例在不同的组织中不同;但充分的局部血供和氧供,是淋巴管的生长必要前提,并有助于淋巴管正常功能的发挥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快速再生以维持器官体液平衡。因此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和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癌病理标本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4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任何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6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而且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浸润型乳腺癌。乳腺癌病理临床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3年的TNM分期,其中Ⅰ期15例,Ⅱ期28例,Ⅲ期17例;病理分级按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法,Ⅰ级14例,Ⅱ级29例,Ⅲ级17例;伴淋巴结转移者3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取乳腺癌癌组织、癌旁2cm的乳腺组织及距癌组织5cm以上的正常乳腺组织各一块,10%中性甲醛固定,生物自动脱水机处理后制成蜡块备用。
1.2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1.2.1主要实验仪器TS-12J生物自动脱水机(湖北孝感);Leica SM2400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LeicaHi1210摊片机(德国Leica公司);FA1104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WD800TL23-K3);微波炉(格兰氏电器公司);新飞组合变温式冰箱BCP-205(新乡新飞电器公司);BX51/BX52系统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OLYMPUS直立光照照相系统(日本Olympus公司)。
1.2.2主要实验试剂兔抗人乙酰肝素酶多克隆抗体(上海瑞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用型二步法检测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剂(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3主要缓冲液、工作液
1.2.3.10.02M PBS液(pH7.2-7.6)配法1000ml蒸馏水中加入NaCl8.5g,Na2HPO4·12H2O7.05g,NaH2PO4·2H2O0.52g,(0.1M NaOH调平酸碱度)。
1.2.3.2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枸橼酸三钠(C6H5NaO7·2H2O)3.0g,枸橼酸(C6H8O7·H2O)0.4g,(0.1M NaOH调平酸碱度)。 1.2.3.310%缓冲中性甲醛固定液(500ml)440ml蒸馏水中加入Na2HPO4·12H2O 6.5g,NaH2PO4·2H2O 2.0g,40%甲醛60ml。
1.3研究方法
1.3.1組织切片的制备及染色
1.3.1.1组织切片制备步骤如下①乳腺组织标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于自动脱水机进行。10%甲醛溶液固定8h,85%乙醇1h,90%乙醇1h,95%乙醇Ⅰ1h,95%乙醇Ⅱ1h,100%乙醇Ⅰ1h,100%乙醇Ⅱ1h,二甲苯Ⅰ20min,二甲苯Ⅱ20min,浸蜡Ⅰ2h,浸蜡Ⅱ2h,然后进行手工石蜡包埋。②切片、摊片、烤片:制成3um厚切片,冰水中贴片,再于45度摊片水浴槽中摊片,再于63度烤片箱中倾斜45度放置,烤片4h。③脱蜡至水:从烤片箱中取出,即放入二甲苯Ⅰ1h,二甲苯Ⅱ1h,分别于100%乙醇、95%乙醇、85%乙醇及70%乙醇各3min。
1.3.1.2HE染色苏木精染色5min,自来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1%盐酸酒精分化组织1min,自来水充分洗涤后细胞核呈紫蓝色。然后,再用1%伊红染色3min,自来水冲洗,85%乙醇20s,90%乙醇40s,95%乙醇Ⅰ1min,95%乙醇Ⅱ1min,100%乙醇Ⅰ2min,100%乙醇Ⅱ2min,二甲苯Ⅰ和Ⅱ各透明2min,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
1.3.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3.2.1标本处理常规乳腺组织10%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3um厚度切片。温控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内58℃烤片1h。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1.3.2.2方法即用型二步法(PV-6000)VEGFR-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3.2.3染色步骤一抗为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克隆抗体(1:100),①蒸馏水洗涤组织标本片2min×3次;②3%H2O2灭活内源性酶,室温孵育10min。蒸馏水洗涤1min×2次;③微波抗原修复,高火5min,中火5min,取出后室温冷却20min;④PBS洗涤5min×3,滴加含5%BSA的封闭液,37℃恒温箱孵育20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⑤将标本片置于1/150兔抗人乙酰肝素酶多克隆抗体/5%BSA封闭液中,4℃孵育过夜,PBS洗5min×3次;⑥滴加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兔lgG二抗液(1:10000),37℃恒温箱孵育30min,PBS洗5min×3次;⑦DAB显色,取1ml蒸馏水,加DAB显色试剂盒中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标本上,室温下避光显色,显微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蒸馏水洗涤终止反应,苏木素轻度复染,风化,蓝化,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
1.3.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VEGFR-3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细胞浆和(或)细胞膜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显色,以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来评定它们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倍镜下,每张切片在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10个视野,每个视野随机计数100个细胞。染色强度分级如下:无着色为0,淡棕黄色为1,棕黄色及更深颜色为2;阳性细胞数分级为:阳性细胞数≤50%为0,51%-75%为1,≥76%为2。两项得分相加结果大于2为阳性表达病例。
1.3.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均以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VEGFR-3在肿瘤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阳性产物亦为棕黄色颗粒物质。乳腺肿瘤组织内有淋巴管出现,且淋巴管多分布于癌周边间质组织内;而正常乳腺组织内淋巴管数量较为稀少,且呈闭锁状态。
3讨论
3.1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又名FLT4,为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该受体为最早克隆出来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人的VEGFR-3基因位于5q33-q35区带上,该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其结构与VEGFR-1、VEGFR-2相似,其由3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80kd膜蛋白,该蛋白序列由1298个氨基酸组成。VEGFR-3的配体有VEGF-C和VEGF-D两种,但其主要与VEGF-C结合,VEGF-C主要通过VEGFR-3的调控介导淋巴管的生成。
目前认为,VEGFR-3是正常成年人组织中淋巴管发育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唯一标志物,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能保持特异性表达。它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还能促进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是一个淋巴管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3]。VEGFR-3在胚胎时期主要是诱导间质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与分化;随着机体的逐渐发育,VEGFR-3在血管内皮的表达量逐渐下调,在成人组织中只限制性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中。
关于淋巴管的生成机制,主要有两个理论:①淋巴管内皮来源于淋巴管母细胞。②静脉以出芽方式形成淋巴管。由于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连接并不紧密,毛细淋巴管没有连续的基膜,所以肿瘤细胞易于侵入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结转移。
研究发现,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率是随着VEGFR-3阳性表达脉管比例增加而增加的。该研究提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是通过VEGFR-3阳性表达脉管(淋巴管)来实现的。Roberts等[4]应用动物模型研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的研究中应用VEGFR-3的抗体特异性阻断VEGFR-3的作用,结果发现肿瘤的区域及远处转移明显受到了抑制。该研究直接证明了VEGFR-3在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晔,边莉,黄椠,等.我国乳腺癌热点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05-1211.
[2]孙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3.
[3]丁兆习.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2,8(4):355-357.
[4]Roberts N,Kloos B.Inhibition of VEGFR-3 activation with the antagonistis antibody more potently suppresses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es than inactivation of VEGFR-2 [J].Cancer Research,2006,66(5):2650-2657.
【关键词】乳腺癌;VEGFR-3;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05-02
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己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及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2]。
腺癌可分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大类。而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类型。乳腺癌的浸润性是指癌细胞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浸入周围组织。浸润转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生长特性的改变而引起,使其脱离原发部位,通过血液及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并在新生部位发生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灶,并不断侵袭转移灶周围的正常组织。
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提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与否是对乳腺癌的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淋巴道转移是主要和首发的转移途径,肿瘤的淋巴结浸润是评价肿瘤预后的关键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淋巴管内皮标记蛋白分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淋巴管内皮生长调控因子。VEGFR-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相互作用,调节淋巴管在胚胎阶段的发育,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生,促进新生淋巴管的延伸和新生淋巴窦发育,其在胚胎淋巴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肿瘤组织中可见肿瘤周边的新生淋巴管、有癌栓的淋巴管以及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内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R-3表达增高,而且肿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EGFR-3也呈阳性表达。这提示VEGFR-3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在体内,血管和淋巴管形成是密切相关的,组织中血管丛出现常伴随淋巴管生长。虽然,淋巴管与血管的比例在不同的组织中不同;但充分的局部血供和氧供,是淋巴管的生长必要前提,并有助于淋巴管正常功能的发挥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快速再生以维持器官体液平衡。因此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和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R-3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乳腺癌病理标本6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3岁,中位年龄47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任何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6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而且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浸润型乳腺癌。乳腺癌病理临床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3年的TNM分期,其中Ⅰ期15例,Ⅱ期28例,Ⅲ期17例;病理分级按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法,Ⅰ级14例,Ⅱ级29例,Ⅲ级17例;伴淋巴结转移者3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8例。取乳腺癌癌组织、癌旁2cm的乳腺组织及距癌组织5cm以上的正常乳腺组织各一块,10%中性甲醛固定,生物自动脱水机处理后制成蜡块备用。
1.2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1.2.1主要实验仪器TS-12J生物自动脱水机(湖北孝感);Leica SM2400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LeicaHi1210摊片机(德国Leica公司);FA1104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WD800TL23-K3);微波炉(格兰氏电器公司);新飞组合变温式冰箱BCP-205(新乡新飞电器公司);BX51/BX52系统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OLYMPUS直立光照照相系统(日本Olympus公司)。
1.2.2主要实验试剂兔抗人乙酰肝素酶多克隆抗体(上海瑞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即用型二步法检测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剂(福建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3主要缓冲液、工作液
1.2.3.10.02M PBS液(pH7.2-7.6)配法1000ml蒸馏水中加入NaCl8.5g,Na2HPO4·12H2O7.05g,NaH2PO4·2H2O0.52g,(0.1M NaOH调平酸碱度)。
1.2.3.2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枸橼酸三钠(C6H5NaO7·2H2O)3.0g,枸橼酸(C6H8O7·H2O)0.4g,(0.1M NaOH调平酸碱度)。 1.2.3.310%缓冲中性甲醛固定液(500ml)440ml蒸馏水中加入Na2HPO4·12H2O 6.5g,NaH2PO4·2H2O 2.0g,40%甲醛60ml。
1.3研究方法
1.3.1組织切片的制备及染色
1.3.1.1组织切片制备步骤如下①乳腺组织标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于自动脱水机进行。10%甲醛溶液固定8h,85%乙醇1h,90%乙醇1h,95%乙醇Ⅰ1h,95%乙醇Ⅱ1h,100%乙醇Ⅰ1h,100%乙醇Ⅱ1h,二甲苯Ⅰ20min,二甲苯Ⅱ20min,浸蜡Ⅰ2h,浸蜡Ⅱ2h,然后进行手工石蜡包埋。②切片、摊片、烤片:制成3um厚切片,冰水中贴片,再于45度摊片水浴槽中摊片,再于63度烤片箱中倾斜45度放置,烤片4h。③脱蜡至水:从烤片箱中取出,即放入二甲苯Ⅰ1h,二甲苯Ⅱ1h,分别于100%乙醇、95%乙醇、85%乙醇及70%乙醇各3min。
1.3.1.2HE染色苏木精染色5min,自来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1%盐酸酒精分化组织1min,自来水充分洗涤后细胞核呈紫蓝色。然后,再用1%伊红染色3min,自来水冲洗,85%乙醇20s,90%乙醇40s,95%乙醇Ⅰ1min,95%乙醇Ⅱ1min,100%乙醇Ⅰ2min,100%乙醇Ⅱ2min,二甲苯Ⅰ和Ⅱ各透明2min,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
1.3.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3.2.1标本处理常规乳腺组织10%多聚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3um厚度切片。温控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内58℃烤片1h。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1.3.2.2方法即用型二步法(PV-6000)VEGFR-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3.2.3染色步骤一抗为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克隆抗体(1:100),①蒸馏水洗涤组织标本片2min×3次;②3%H2O2灭活内源性酶,室温孵育10min。蒸馏水洗涤1min×2次;③微波抗原修复,高火5min,中火5min,取出后室温冷却20min;④PBS洗涤5min×3,滴加含5%BSA的封闭液,37℃恒温箱孵育20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⑤将标本片置于1/150兔抗人乙酰肝素酶多克隆抗体/5%BSA封闭液中,4℃孵育过夜,PBS洗5min×3次;⑥滴加过氧化物酶连接的山羊抗兔lgG二抗液(1:10000),37℃恒温箱孵育30min,PBS洗5min×3次;⑦DAB显色,取1ml蒸馏水,加DAB显色试剂盒中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标本上,室温下避光显色,显微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蒸馏水洗涤终止反应,苏木素轻度复染,风化,蓝化,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
1.3.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VEGFR-3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细胞浆和(或)细胞膜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显色,以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来评定它们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倍镜下,每张切片在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10个视野,每个视野随机计数100个细胞。染色强度分级如下:无着色为0,淡棕黄色为1,棕黄色及更深颜色为2;阳性细胞数分级为:阳性细胞数≤50%为0,51%-75%为1,≥76%为2。两项得分相加结果大于2为阳性表达病例。
1.3.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均以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VEGFR-3在肿瘤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阳性产物亦为棕黄色颗粒物质。乳腺肿瘤组织内有淋巴管出现,且淋巴管多分布于癌周边间质组织内;而正常乳腺组织内淋巴管数量较为稀少,且呈闭锁状态。
3讨论
3.1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又名FLT4,为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该受体为最早克隆出来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人的VEGFR-3基因位于5q33-q35区带上,该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其结构与VEGFR-1、VEGFR-2相似,其由3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80kd膜蛋白,该蛋白序列由1298个氨基酸组成。VEGFR-3的配体有VEGF-C和VEGF-D两种,但其主要与VEGF-C结合,VEGF-C主要通过VEGFR-3的调控介导淋巴管的生成。
目前认为,VEGFR-3是正常成年人组织中淋巴管发育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体外培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唯一标志物,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能保持特异性表达。它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还能促进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是一个淋巴管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3]。VEGFR-3在胚胎时期主要是诱导间质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与分化;随着机体的逐渐发育,VEGFR-3在血管内皮的表达量逐渐下调,在成人组织中只限制性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中。
关于淋巴管的生成机制,主要有两个理论:①淋巴管内皮来源于淋巴管母细胞。②静脉以出芽方式形成淋巴管。由于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连接并不紧密,毛细淋巴管没有连续的基膜,所以肿瘤细胞易于侵入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结转移。
研究发现,乳腺癌的淋巴转移率是随着VEGFR-3阳性表达脉管比例增加而增加的。该研究提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是通过VEGFR-3阳性表达脉管(淋巴管)来实现的。Roberts等[4]应用动物模型研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的研究中应用VEGFR-3的抗体特异性阻断VEGFR-3的作用,结果发现肿瘤的区域及远处转移明显受到了抑制。该研究直接证明了VEGFR-3在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晔,边莉,黄椠,等.我国乳腺癌热点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05-1211.
[2]孙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3.
[3]丁兆习.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02,8(4):355-357.
[4]Roberts N,Kloos B.Inhibition of VEGFR-3 activation with the antagonistis antibody more potently suppresses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es than inactivation of VEGFR-2 [J].Cancer Research,2006,66(5):2650-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