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六朝的朝服葬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ongx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服指封建官员朝觐、朝会等政务场合所穿着的正式服装,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官服。朝服葬指大殓时穿朝服入棺下葬。东汉之前,朝服葬文献记载阙如,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西汉晚期的山西阳高古城堡12和15号墓墓主均为官吏,尸体皆用丝织品包裹,并缚以丝带。汉武帝时的杨王孙叙述当时的丧葬仪式时说:“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西汉仍然保持着上古绞扎尸体的传统,所以东汉之前实行朝服葬的可能性很小旺。隋唐以降,国家明令实行朝服葬,考古发现与之相符。惟东汉、六朝情况不甚明了。法令式的记载仅见于《续汉书·礼仪志下》,其文日:“宜自佐使以上达,大敛皆以朝服。”其他都是皇帝赐予重臣朝服以葬的零星记载。这个时期朝服葬是否为普遍现象,仅从文字记载难以澄清。但在已经发掘的墓葬中,经常出土一些朝服用品。这些墓主多不可考,偶见于史籍者也不见赐予朝服。据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东汉、六朝时期,朝服葬当为普遍现象。
其他文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三台县城南45公里处,在包括东经105°5’~105°10’,北纬30°42’~30°58’的今三台县鄣江镇全境、安居镇4~8社,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图一)。
1999年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南郊的桂溪乡桐梓林村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座墓葬,编号为99CTZM1,现将该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期刊
期刊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美国波士顿大学捷籍教授、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官员奥尔德里希·金(Oldrich Kyn)于1983年7月24日来华访问,并予7月26日至28日向我国有关学者,介绍了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价格改革情况和他的改革观点。
秦始皇陵园K0006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的西南角,西安市临潼区秦陵村岳家沟组东侧台地上。陪葬坑北距秦始皇陵现封土约50米,南距内城南垣120米,西距内城西垣58米(图一)。
1998年9月~1999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在郑州市管城区北大街农业队居民住宅楼小区基建工地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商代前期宫殿建筑基址多处,出土遗物十分丰富,在确定夏商分界和建立郑州商城宫殿区的年代学标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990年11月,赤峰市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两座大型辽墓被盗掘,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与公安厅共同组成调查小组由文物处副处长王大方带队会同赤峰市文化局、公安局对被盗辽墓进行了现场调查,巴林右旗博物馆对被盗辽墓也做了妥善的保护工作。次年4月底至9月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巴林右旗博物馆对被盗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1999年6月,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园的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试掘了编号为K9901的陪葬坑。在该坑内G3过洞底部出土了一批彩绘陶俑,呈残破倒伏状,可基本归属为11个个体。这些陶俑造型各异,初步确定是一组正在进行娱乐表演的百戏俑。陶俑装扮比较一致,均为赤裸上身和双足,腰部仅系一裙,裙长者60~70厘米,短者仅30厘米。出土时部分陶俑存有彩绘,主要分布在俑的裙摆及裙带处,以及暴露于外的皮肤上。现将彩绘纹饰介绍如下,并作一初步探讨。
奥塔·锡克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于3月19日-4月8日来华访问,在北京和上海作了七次学术报告,并同中国经济学家进行了讨论。锡克教授1919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普里森市,曾就读于布拉格的一所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