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优势作用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行为与心理的反映。调查发现: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贫乏,对民族传统习俗了解少,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不重视。很多学生都有了解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他们渴望学习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族历史和民族歌舞,愿意勤奋学习,建设家乡。这种需求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的延续至关重要,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优势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学校因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一)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
  学校教育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
  (二)教师、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群体
  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因为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与接受的意识性、主动性、创新性强。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的连续性与全面性,并使之深化、升华。他们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深入反思。
  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教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小,因职业和受众的原因,教师可以让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机更加纯粹;教师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相对较强,是最佳的传播群体。
  (三)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学习民族文化的方式,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唤醒民族主体意识,达到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把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传承途径
  (一)立足传承,凸显地方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是现在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保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学校文化的管理基础立足本土才能形成特色。通过学科渗透、校本教材开发、组织主题活动和综合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领悟、接受,经过师生内化变为自觉行动。例如,把北路壮剧中的“孝”纳入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学生感悟经典,让经典赋予学生智慧、技能和精神力量,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激发了学生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队伍
  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教师具备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对学校民族文化建设起导向、规范作用。首先,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当地主体民族的文化知识,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培养本民族教师成为骨干力量,承担挖掘、整理、创新、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任务,并使其相对稳定。
  (三)学科教学与民族文化教育相互支撑、校本文化与传统课堂教育并重,促进民族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渗透
  校本文化的整合,首先要强化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把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心作为核心部分。其次要彰显课程内容民族性与时代性。有计划地组织编撰、设计既富有时代感、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课程,鼓励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旨的、自主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阵地,是学生系统学习“法定文化”的基本场所。要让课堂成为民族文化共生、交流、融合、共享的殿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文化传承效果。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方式、巧妙运用教学策略、善化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民族文化的高效传承。
  (四)重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的价值导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杠杆。
  首先,优化校园环境。学校的环境布置、建筑设计等要体现优秀民族文化。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校园网要有介绍民族人物、事件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规范等民族文化栏目,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文化浓厚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的民族文化价值导向。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浓厚的对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兴趣。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田林高中近年来实施了“北路壮剧学习”、瑶族铜鼓舞等地方特色的民族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学会更新观念,推进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发展
  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从而促进民族传统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有一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强烈的认同感。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源泉。全社會应当从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把民族传统教育引入校园建设中,培养富有个性的民族地区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学校教学特色,实现学校教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其他文献
在生活或学习中没有经历过成功的孩子,往往没有机会养成成功的习惯,可惜的是,今天就有许多学生,从未体验过成功,遇事总认为“我不行”。所以,想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举措。对功课不好的学生,老师要先安排一些容易解答的习题给他们做,或者安排学习外的,班级的一些工作,让他们动起手来,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切记,这种工作必须是学生能够胜任的又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使他们热衷去做,引起他们自发的
期刊
动物界最令人感叹的是老鹰哺育、调教小鹰的方式。老鹰筑巢时在底层放上荆棘,次层铺上石子,最上面覆盖羽毛、枯草等比较松软的东西。孵化小鹰后,老鹰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小鹰逐渐长大,羽毛变得丰满,这时候老鹰就会在巢穴里又蹬又叼,把窝里松软的枯草、羽毛全部抖落,露出下面的石子和荆棘。小鹰稚嫩的身躯经受不住这样的折磨,被扎的哇哇乱叫。此时,老鹰再把小鹰往巢穴外推,小鹰只好飞出巢穴 ,自己觅食。慢慢地,小鹰不仅能
期刊
“三语”主要指语音、语调和语速。语音指听、读或说话的声音。语调,即說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顿挫及其轻重的配制和变化。语速是朗读和说话时的快慢缓急。  形体语也叫体态语,是点燃 “三语”火花的“助燃器”。  构建“英语‘三语’与形体语融合的潜动力”的探究和实验模式是在教学语言环境下,运用“三语”与形体语融合的基本元素,探究最佳语言学习和应用的整合方式,以二者相互渗透”为特色,建立学生语
期刊
写一手好字有益于学生的终身,是老师对学生的迫切期望,也是学生的美好愿望。“字如其人”,字写得如何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學识、性格、气质、风度等。写字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写字技法和汉字书写基本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低段是写字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要重视学生写
期刊
一般情况下 ,小学数学知识能力的评价通常以书面形式为主,低段常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相结合,贯穿课堂内外。那么,怎样的评价内容是必要的、有价值的?怎样设计评价内容?采取哪些评价方式?如何评价是有效的?如何处理反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我就从操作层面上谈谈看法和做法。  一、评价的内容——突出夯基拓能的价值  (一)基本的概念、计算、解决问题,当堂诊断评价,后期巩固评价,突出针对性  概念的理解掌握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古老的活生活形态和生命的记忆文化基因库。,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句名言说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我国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张“文化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青少年群体中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充分展示“非遗”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青少年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每天学多少知识,懂多少道理,而是能愉悦、自主地学习,在玩耍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非常重
期刊
教育改革事关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应是各项改革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围绕教育改革焦点层出、热点频现,去行政化就是其中之一。  要想搞清楚教育为什么要去行政化,应该怎样去行政化的问题,还需从了解教育行政化这个病源体入手。  在中国,教育行政化的历史并不算太长。它始于新中国的诞生。  传统的原态教育是一种由师和生这两极构成的二元关系体。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使阅读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阅读教学重在开发阅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倡导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与发展,探求有效阅读。  教学中,某个文本本身的意义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不是奉带送给学生,而作为一种永恒的意义加以引导,这就显然是不符合文学作品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阅读认识的狭隘。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阅读训练就是瞄准
期刊
我是一名低段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教以来,每天都要求班里的孩子完成亲子共读半小时,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起初总是懵懂的认为:这样的方式只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学龄前,孩子看不懂没有关系,从亲子共读中传递陪伴孩子的“爱”。亲子共读不单是为了学知识,而是通过绘本和婴幼儿说话,让他们感受爱,这是心灵的联结,更是全家共享的快乐时光。孩子从语调中、怀中都能感受到温暖甜蜜。  由于孩子太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