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EVA的“跷跷板”效应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央企考核引入EVA(经济增长值)。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种“跷跷板”效应在部分经营性企业中出现了——所谓“跷跷板”效应,即是指EVA指标和收入利润指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战略目标之间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倘若依靠放大或维持资产规模以完成收入或利润目标,则发现EVA不能达标;
  (2)若想优化EVA指标数值,企业又会因大面积处置资产及其所连带业务的削减而压抑了收入和利润;
  (3)企业常因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而无法摒弃低效率业务及低收益资产,这对提升EVA形成了诸多掣肘;
  (4)企业想实现转型以进入“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又忌惮资本成本这个“紧箍咒”而难以施展拳脚。
  (5)更有些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用高于国资委5.5%的资本成本率去“挤”下级成员企业价值中的“水分”,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价值创造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和冲突。EVA新定位:“断臂再植”
  有人僵化地从EVA概念出发,不区分期限地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试图提升股东价值,却不考虑EVA指标遭遇收入、利润下降(反过来又可能压低EVA)的后果。他们认为,高资本成本率可以有效地抑制资本浪费,促进资产效益提高,然而却无法预料资本成本率在达到某一边界——通常是远未到达债务资本成本率或商业银行中期利率水平时,无论人为如何抬高也难以减少资本占用的规模,这就是所谓的资本成本率调节的资本占用刚性效应。
  在央企全面推行EVA的一年多时间内,有的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重视EVA的另一类功能:将EVA作为一种执行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即通过EVA去克服企业经营短板、破解快速增长与低存量资产经营效益不相协调的难题。这就摆脱了抽象的股东价值至上论,在增长目标既定的前提,通过EVA去促进资产效益的增进。这是一种现实性的改造,相比之下,在EVA的经典世界中情况却是相反的,要以EVA为既定目标,要求规模和增长作出相应调整。
  还有一些企业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主张:将EVA用于促进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用于升级和变革商业模式、用于推动科技和产品的创新。这同样是在增长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利用EVA的特殊机制(费用资本化等)帮助市场开拓、产品价格提高和经营成本的降低。这些务实性的需求,不再是空谈股东价值或EVA指标最大化,而是给EVA赋予明确的任务,要求EVA去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当EVA和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后,难解的“跷跷板”效应自然得到了消除。
  可见EVA的长期最大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并不矛盾。那么,如何才能对EVA实施“断臂再植”式样的外科式手术疗法,在不破坏任何一根“血管”或“神经”,确保股东价值这个早就应该“再植”的组织机体,完好地嵌入企业“躯体”之中呢?
  
  抛弃“三板斧”
  
  EVA作为股东价值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战略执行、业务胶着(不因一时效益下坡而轻言退出)所取得的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战略目光、资产铺路,EVA更是空中楼阁。
  国外企业EVA应用标杆的价值管理有“三板斧”:削减业务、裁员和放弃投资。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迎合小股民、追逐股价的权宜之计,更是高资本成本率和无效价值提升项目(失败的研发、无意义的渠道和品牌建设等)费用资本化的EVA政策的直接后果。倘若在中国,提升EVA也似这般做法,则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不可避免地冲突,形同水火。
  EVA和战略的主要冲突,在于对资本成本率确定方法的选择上。资本市场用于衡量股票价格的权益资本成本率,并不能用来衡量经营期间的价值创造;资本成本率不是越高就越能有效控制资本占用。提升资产经营效益,因为它会遇到资本成本率的资本占用调节刚性问题。为克服由资本成本率计算方法引起的战略与EVA冲突,我们在最近某直辖市国资委EVA咨询项目中,采用了“经营性权益资本成本率形成的‘五要素’调节方法(模型)”。
  所谓“五要素调节”,即战略、资产形成、资产经营模式、资产效益提升空间、资产处置制约这五个要素,分别对权益资本成本率进行调节,由此得到的资本成本率,从根本上解决了过高的资本成本率无助于节约资本,却损害企业生存和发展这一导致EVA与战略相冲突的问题。它促使资本成本要素既能适度抑制资本滥用、资源浪费,又能确保战略导向的业务经营稳定持续,并维持开拓新兴产业的动力。
  与此同时,EVA会计调整的经典做法具有明显的纯概念性质。例如研发支出、渠道与品牌建设等支出的资本化对EVA(准确地说是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影响,不过是将已在利润中扣减的费用在EVA指标下再“捡回来”。但在考核中,只要企业被鼓励去增加此类支出的投入,就必然去等额减少利润。按照EVA的理念,减少的当期利润终将从未来企业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中得到更大补偿,但问题在于,企业为提升EVA而追加的这些支出投入是否真的能“确保未来企业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一落到这个层面,EVA经典中的概念性假设就变得十分苍白无力,因为这些支出绝不能简单地明细归类并逐一资本化,而要针对支出的具体系列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机制、目标衡量方法与标准、风险控制、研发及其他支出效果的评价体系等,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细则,进行口径的重新界定与会计科目的重组。
其他文献
创造力会导致不诚实?    创造力带来的只有益处吗?哈佛商学院的学者通过建立五种研究路径,证实了创造力在道德上的潜在害处——可能会滋生更多不诚实行为。  发散思维和灵活性认知主导人的创新过程。研究发现,当个人有目的地进行创新行为时,由于自身特质或周遭环境的影响,这两者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产生不诚实行为——发散思维激发个体避开道德法则另辟蹊径,灵活性认知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我,重释信息。因此,创造性的人
期刊
这段時间以来,郭美美事件、达芬奇家具事件、动车追尾事件……一件比一件离谱、一件比一件张狂、一件比一件愤怒,让许多人的生活和心境无法平复,以至于真的要让人相信一个玩笑:就如美国正有着500万个外星人一样,在神州大地上,正游走着500万个撒旦派来的魔鬼。  有人作恶,并不奇怪,社会本就由善与恶两部分构成,只是当这些恶的因子越来越高强度和高频度地出现時,它到底带给了社会什么?大多数人的反应会是负面的,这
期刊
如何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公允的评价标准,比评比本身更有挑战性。我们根据绿色管理领域的国际公约和中国政府公布的一系列规划文件,设立一个完整的评分模型,同时确立每项标准的权重。    如何设计评分模型    绿色管理排行榜的排名方法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大多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级/排名体系是相似的。这些体系在细节上的不同不影响这样一个事实——它们关注同样一系列核心问题。如果把
期刊
许多人在为管理给答案。你需要知道,不管给答案的是德鲁克还是曾仕强,是巴菲特还是马云,都只是参考答案。没有人有标准答案。  知道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刚刚完成的新书《极简管理学》,首先就提出“刘澜管理学习第一法则”:管理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  我基于三个理由提出这一法则。  理由一:现实很模糊,答案都是猜  著名管理学者明茨伯格这样说管理理论:  要意识到所有的理论都是人为的作品——究其根本
期刊
與其他产业链环节相比,渠道并没有必然高人一等的特质。某些渠道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其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的分散和弱势。    大前研一说过: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明日帝国!对此我们一直持怀疑态度。当今世界最令人激动的苹果公司、建立PC芯片帝国的英特尔、建立了PC操作系统帝国的微软,都没有自己掌控渠道。相反,在渠道上浸淫多年的百思买在中国举步维艰、节节败退。    渠道并不高人一等    與其他产业链环节
期刊
C世代,也即“联网世代”,是彻底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他们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和工业革命媲美,且会更加迅速。    2020年,科林(colin)20岁,是一个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与其他两个同学在伦敦合住的大学生。他喜欢徒步旅行、体育活动、音乐和玩游戏,拥有一台基本数码设备(Primary Digital Device,PDD),他是PDD的“外设”——通过PDD可以24小时联系上他。他的公寓安装有最新
期刊
安卓平台是一个全开放的“自组织”,尽管问题多多,但作为一个模式,其生命力更加顽强。这里面,厂商可能死,但谷歌作为平台企业永远不会死,因为它提供的是模式。    谷歌插足手机行业,依赖模块化武器打造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开放平台,使自己的安卓(Android)系统大红大紫。然而安卓的财务数据却羞于见人。市场调研机构Asymco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iPhone在全球手机市场仅占有4.2%的份额,利润
期刊
在这茫茫的夜海之中,每一处灯光都显示出一种心灵的奇迹。在这户人家,人们在看书,思索,推心置腹地交谈。在另一户人家,人们可能在努力探究宇宙的秘密,在辛劳地计算北半球上空的仙女星座上的旋涡星云。在那一处灯光下,人们正在恋爱。田野上远远近近闪耀着这些需要添薪加油的火光,包括那些最隐秘的,诗人的火光、教师的火光、木匠的火光。然而,在这些闪耀的灯光中,好多窗户都是关闭的,好多灯火熄灭了,好多人们入睡了……必
期刊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  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里尔克《预感》  光滑的大理石地面,透明玻璃构建的明亮空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这个物质供给极为充裕的时代,实体商场似乎缓过了劲。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消逝,人们再次将目光投注在实体空间。肉身无法在虚拟世界安放,人的需求经历了一次复归,人们开始渴望实体空间并享受与空间新的关系。很显然,这种关系相较于从
期刊
长久以来,权力一直被认为会带来道德上的堕落,我们常常怀疑那些寻求权力的人动机不纯。甚至连拥有权力的欲望都是那样不登大雅之堂,以至几乎没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渴望获得权力。    权力与智商无关    表面上看,那些虚伪自负的人在捞取(以及滥用)权力方面尤具才华,而且大多数人也许都曾经败在更擅长玩弄政治权术的对手手下。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教授则在《权力: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