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说话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細节,即细小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指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述。
  请看赵丽宏《望月》中的一段文字: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瞳仁里“亮晶晶的小月亮”便是细节。细节,非常细微,容易被忽略,但极具表现力。比如上例中的“小月亮”,就传神地表现出了小外甥的可爱。
  在描写人物时,需要典型的事例,典型的事例离不开有说服力的细节。用细节说话,才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处境、让人物形象活灵活现。那么,我们在具体描写时,应该如何用细节说话呢?
  情节好找,细节难寻。有些细节,十分微小,粗枝大叶的人根本发现不了;有些细节,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要想发现细节,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从而随时随地地捕捉细节。
  《大江保卫战》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一咬牙”说明铁钉扎得很深,疼得厉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晓文坚强的意志,以及他心系群众、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一咬牙”,是一瞬间的动作,能够抓住这一细节,说明作者是个有心人,有挖掘细节的意识。
  在写人的文章中,细节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品质等方面的特点。捕捉到的细节,应当围绕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进行筛选。选中的细节,虽然角度可能不同,但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特点,不应该出现各个细节之间互不相干甚至彼此矛盾的情况。
  例如在《爱如茉莉》一文中,作者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把爸爸在医院陪护妈妈的过程写得细腻感人: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睡眼蒙眬”和“布满血丝的眼睛”,说明爸爸为照顾妈妈而睡眠不足;爸爸“轻轻放下妈妈的手”“蹑手蹑脚地走”“把我拉了出去”,是因为生怕吵醒妈妈,想让她多休息;“这样睡”指爸爸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是为了夜里能及时醒来照顾妈妈。作者抓住爸爸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集中表现了他对妈妈深深的爱。
  细节描写,归根结底“细”在语言。对于描写细节的语言,要在选择时狠下功夫,反复比较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努力寻求最能精准表达的“那一个”。只有精推细敲,才能写出越读越有味的精彩细节。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有一段描写法布尔因为捉小甲虫,捡贝壳、石子被父母训斥的文字: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昆虫是他最大的乐趣。父亲命令法布尔把小甲虫“扔”掉时,母亲也在厉声责备,法布尔不得不把小甲虫“放”进垃圾堆。请注意,不是“扔”,不是“丢”,而是“放”。“扔”和“丢”,表现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放”则流露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爱护与不舍。
  由于年龄、性格、职业、身份等方面的不同,人和人之间总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抓住人物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展开细节描写,可以在细微的差异之中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红楼梦》里,刘姥姥参加贾母的宴席,凤姐和丫环鸳鸯为了讨贾母开心,故意把一双不好用的筷子给刘姥姥用。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言不发。请看这时众人的表现: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
  众人的笑在曹雪芹的笔下各不相同,人物个性鲜明,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写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符合她爽朗的性格;写林黛玉“伏着桌子哎哟”,表现了她的娇弱;写贾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刻画出了他的顽皮撒娇……
  同学们,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能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用细节说话,胜过千言万语!
其他文献
那時候的我们为什么那么想成为妈妈?  把玩偶小猫装进背篓  身上挎着大包小包  仿佛就能变身超级无敌的妈妈
期刊
凡是去过九寨沟的人,一定会被它的美所震撼,一定会发出惊叹:原来世间竟有如此仙境!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是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这里的地势南高北低,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
期刊
童书,往往讲的是成长,但是,童书的书名里很少直接出现“成长”两个字,这就好像一则谜语,直接给出谜底太没意思了。不过,还真就有这么一本童书,书名里就有“成长”。为什么会这样呢?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贝茜成长的奥秘》  作者:〔美国〕多萝茜·坎费尔德·費希尔  译者:张树娟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多萝茜·坎菲尔德·费希尔(1879—1958),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教育改革家、社会活动家。19
期刊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这首《童年》熟悉的旋律响起,你想起了什么样的欢乐场景呢?在我国古代,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画中看一看吧!  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姿态,让人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这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作品被称为“婴戏图”。“婴戏图”中的“婴”,实际是“孩”。宋朝的绘画以写实为主流﹐所描绘的孩童形象特别惹人喜爱,富有生活气息,题材也十分广泛
期刊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的体会各不相同,有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包饺子。  “呀!沾手上了!”  什么声音?哦,是我在包饺子呢!  那天上午,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包饺子,便也兴冲冲地跑过去,央求着她们教我包饺子。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她们终于同意了。  我洗干净手,又兴奋又茫然,看着那一个个饱满的饺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包好一个饺子!  我按妈妈说的方法,左手手心朝上稍弯,取
期刊
到了初冬,太阳斜斜地洒在连天的衰草上,空气中洋溢着枯草干爽的气息。正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时候,这枯草一把火点着了,能烧红半边天。每到这时候,我们小孩子心里就揣着个热乎乎的想法,想要点把火大烧特烧一次。可这事必须要背着大人才行,因为每年冬天都有淘气的孩子烧野火惹出大祸来,不是烧了人家的稻草堆,就是烤焦了田里的庄稼,或是烧坏了人家的猪笼屋。  那天,太阳真好,还有小小的风,正是烧野火的好天气。我跟大
期刊
將美食设计成一个个小场景是不是很有想法呢?看到这么清新的创意美食,可别流口水哦。
期刊
一  傍晚的太阳,像被驯服了的骏马,已经没有了正午时骄躁的脾性,变得温和起来,变得可以让人直视。  谷伢子面朝西边,他把书包往身后一甩,双手举过头顶,然后轻轻一跃,那橙红色的太阳仿佛就是他投出去的篮球,而那座大山,正如篮筐。  篮球在篮筐边上转着圈圈,好像要进,好像又进不了,急坏了篮球架下的谷伢子。这是谷伢子第一次见到篮球,当然也是第一次打篮球,虽说篮球有些旧了,但谷伢子和他的同学们依旧感谢将它捐
期刊
首先得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大名鼎鼎的玛丽娅·蒙台梭利,她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运用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蒙台梭利教育法》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幼儿教育。  当你读完《贝茜成长的奥秘》,就会发现这样一部儿童小说,反映了蒙台
期刊
1.这一天,曹操正在书斋里读文姬的长诗《胡笳十八拍》。曹丕走了進来,告诉父亲,周近迎接蔡文姬回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