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的“周老虎”到近期的“躲猫猫”等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黑幕通过网络曝光在公众面前,几度掀起网民对公共事件评论的热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也嬗变为“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例如2007年披露的“史上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在2008年3月引咎辞职后,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其出任铁岭市重点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此事曝光后立刻引起网民的口诛笔伐。在舆论压力下,辽宁省铁岭市撤销了张志国的“临时职务”。然而,一些网民继续追查,发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过300多万人的铁岭市竟配置有9个副市长。这场舆论风波继续从铁岭市延伸出去,引发了一场针对干部队伍膨胀的批评声浪。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类似这样的事实还要多久才会浮出水面。
网络为舆论监督开辟了广阔空间
网络媒体作为新型的媒体形式,其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集传统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又能克服传统媒体的一些弊端。网络媒体独具的信息传播速度的高效性、信息容量的无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更加便捷的可获得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便利而迅捷的“发声”平台,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变身为传播者,充分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由、积极参与的心理需求。
根據中国权威机构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9年1月13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应用习惯已经由娱乐为主渐渐转变为以应用为主,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声音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受到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都在进行着某种程度的民主化政治构建,网络媒体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种进程的步伐。舆论监督是网络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舆论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舆论表达民意,纾解心中所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关注舆论倾听民意,了解社会焦点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回应。
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新闻舆论充分表达社会普遍性意见,并以此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网络无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让民众既可以提出议题引起社会关注,也可以将社会关注的话题引入网络,引起网民对该话题的热议,从而引发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形成舆论压力,达到影响或改造现实状况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媒体以其全新的传播理念以及独具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为舆论监督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网络监督热潮有效促进政务公开
网络监督的如火如荼,促使政府的行事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促进了政务公开。本文所指的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所有非涉密的公共事务均要向社会公开,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从而使公众能够依法参与政府决策、执行过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目前,政务公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电子政务、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等。而其中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疑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从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情况来看,目前电子政务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是机关内部办公系统:行政首脑机关内部公文、会议、信息、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政府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依托电子认证、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逐步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三是办公决策与指挥调度系统:依托“三网一库”,共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城市经济与发展动态管理系统、防灾信息服务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等。四是多媒体应用系统:提供图像信息点播服务,提供桌面式电视会议、可视电话以及其他语音图像信息服务。五是政府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政府采购、招投标、拍卖等业务的网上运作。六是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包括政府机构目录,政府机构名称、职能、联系方式、办事流程;公众投诉受理,有条件的市可设立政府呼叫中心,与政府网站联通,受理公众投诉,提供疑问解答服务;电子公告系统,统一发布政府公告等等。七是公众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将电子税务、电子报关、社会保险电子政务系统、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工商管理、劳动就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环境指标等各公众政务服务系统整合,为公众提供“一网式”电子政务服务。
网民了解政务公开,除了登录政府的门户网站这个主要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从其他方面体验到政务公开带来的变化。例如今年3月我国召开的两会,通过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向网民及时报道会议的最新情况,更新速度之快,涉及内容之广泛,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
近年来,网络媒体在政务公开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领导的重视,许多政府官员也开始利用网络公开政务,加强与民众的交流与沟通。其中,江苏省宿迁市近百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开设了个人博客,写作博文1700余篇,内容涉及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全民创业、城市建设、高效外向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访问量已经超过76万人次。宿迁的“政务博客”业已成为普通民众了解政府官员所思、所想、所为的重要平台,对于拓宽官民沟通交流渠道,体察民情民意,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无疑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受到社会舆论关注和好评。我们甚至可以说,如今,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网络、不会运用网络,就无法在新形势下体察民情民意,难以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也就难以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面对来自于网络的舆论监督,领导干部不仅不应该回避,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把它当做提高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手段。首先,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不仅要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更新,还可以将博客等手段作为官民沟通的渠道,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关注民生民意,多倾听广大老百姓的声音,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其次,领导干部在继续完善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以外,还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分析能力,要能随时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筛选重要信息,提高政务效率。最后,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媒体监督反应机制,在发现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对问题作出回应,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这样,才能让舆论监督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张立新)
网络为舆论监督开辟了广阔空间
网络媒体作为新型的媒体形式,其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集传统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又能克服传统媒体的一些弊端。网络媒体独具的信息传播速度的高效性、信息容量的无限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更加便捷的可获得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便利而迅捷的“发声”平台,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变身为传播者,充分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由、积极参与的心理需求。
根據中国权威机构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9年1月13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对网络的应用习惯已经由娱乐为主渐渐转变为以应用为主,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声音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受到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都在进行着某种程度的民主化政治构建,网络媒体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种进程的步伐。舆论监督是网络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舆论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舆论表达民意,纾解心中所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关注舆论倾听民意,了解社会焦点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回应。
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新闻舆论充分表达社会普遍性意见,并以此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网络无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让民众既可以提出议题引起社会关注,也可以将社会关注的话题引入网络,引起网民对该话题的热议,从而引发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形成舆论压力,达到影响或改造现实状况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媒体以其全新的传播理念以及独具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拥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为舆论监督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网络监督热潮有效促进政务公开
网络监督的如火如荼,促使政府的行事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促进了政务公开。本文所指的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所有非涉密的公共事务均要向社会公开,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从而使公众能够依法参与政府决策、执行过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目前,政务公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电子政务、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等。而其中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疑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从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情况来看,目前电子政务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是机关内部办公系统:行政首脑机关内部公文、会议、信息、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政府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依托电子认证、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逐步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三是办公决策与指挥调度系统:依托“三网一库”,共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城市经济与发展动态管理系统、防灾信息服务系统、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等。四是多媒体应用系统:提供图像信息点播服务,提供桌面式电视会议、可视电话以及其他语音图像信息服务。五是政府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政府采购、招投标、拍卖等业务的网上运作。六是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包括政府机构目录,政府机构名称、职能、联系方式、办事流程;公众投诉受理,有条件的市可设立政府呼叫中心,与政府网站联通,受理公众投诉,提供疑问解答服务;电子公告系统,统一发布政府公告等等。七是公众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将电子税务、电子报关、社会保险电子政务系统、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工商管理、劳动就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环境指标等各公众政务服务系统整合,为公众提供“一网式”电子政务服务。
网民了解政务公开,除了登录政府的门户网站这个主要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从其他方面体验到政务公开带来的变化。例如今年3月我国召开的两会,通过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向网民及时报道会议的最新情况,更新速度之快,涉及内容之广泛,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
近年来,网络媒体在政务公开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领导的重视,许多政府官员也开始利用网络公开政务,加强与民众的交流与沟通。其中,江苏省宿迁市近百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开设了个人博客,写作博文1700余篇,内容涉及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全民创业、城市建设、高效外向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访问量已经超过76万人次。宿迁的“政务博客”业已成为普通民众了解政府官员所思、所想、所为的重要平台,对于拓宽官民沟通交流渠道,体察民情民意,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无疑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受到社会舆论关注和好评。我们甚至可以说,如今,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网络、不会运用网络,就无法在新形势下体察民情民意,难以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也就难以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面对来自于网络的舆论监督,领导干部不仅不应该回避,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把它当做提高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手段。首先,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不仅要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更新,还可以将博客等手段作为官民沟通的渠道,加强与民众的联系,关注民生民意,多倾听广大老百姓的声音,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其次,领导干部在继续完善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以外,还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分析能力,要能随时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筛选重要信息,提高政务效率。最后,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媒体监督反应机制,在发现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对问题作出回应,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这样,才能让舆论监督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