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录一座城市的生活变化,摄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济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文化积淀丰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的老街,充满着诗意和人情味,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也藏着许多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济南老城区内外逐步被开发利用,很多小街与老房子被拆除,而当年的老建筑和这场景下的人文世相及生活方式却以这组老照片的方式得以留存。作者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记忆和见证着济南近三十年的历史,使我们得以重新想像泉城旧时的生活。
翻阅这些黑白老照片,有些亲切,又有些陌生。历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现和再生,对干今天的人来说,许多图像只是真实,真实地让人心生感动。
老城旧韵
写满温情的时光踪迹
“谒罢佛陀极目望,一池碧水半城楼”。2700多年历史的济南,是一座充满文化和底蕴的老城,也是一座富有变化的新城。泉水滋养的城市,包容万象、兼容并蓄。济南人热爱泉水,更热爱这片土地,他们将泉水文化融入到城市的火热建设当中,让这座城市日新月异。
古人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座城市也亦然……新城的富丽堂皇,一扫过去的旧容。然而,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却很难再找到一些回忆。城市的飞速发展,挤占了一些老建筑的生存空间,他们正一点一点的淡出我们的视线。
老城的逝去,让人在遗憾里感到深深的惋惜。还好,有心的摄影家用心去爱一座城市,用情去记录一段时代的面孔,让我们在远离过去的现在还有未来,还能一睹当时的容貌。于是,老火车站、东华街、司里街水胡同,这些久违了的昔日风景,再次“复活”,款款走来…--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无奈。我们希望以后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再来泉水老街走走,还能在楼宇森立的空隙里找出一些写满时光和沧桑的踪迹来。
老城人物
异曲同工的情感牵挂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金代诗人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发出如此感慨。作为生活在济南的老市民来说,他们见惯了这种场景。是的,这本就是老济南的生活的一部分,是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活场。然而,就在这个“场”里,每日都会上演着各种故事。
也许,就是老姐妹那一声的清晨问候,也许是那一天一封的海峡飞鸿,也许是对人性关爱的一次救治,也许是一个爱泉人的无私辛劳,也许是年轻父亲对儿子的教导,也许是隔辈亲的一个拥抱。这些故事,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和延续性。一个光着屁股的娃娃终将长大,离开父亲,去闯荡自己的天涯,他的父亲也终将老去。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他们也将通过某种方式互相联系,虽不一定是书信,但异曲同工……
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每个圈子里都有很多人。他们有的在济南,有的在台湾,也有的在日本……这些人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运行在不同的地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是,在他们的心底,总有一些牵挂是留在济南的。
老城生活
香醇浓郁直指人心
济南因泉而生,济南人因泉而名。泉水润泽了济南的土地,也浇灌了济南人率直、淳朴、聪慧、善良、重感情、有责任感、热情宽容、不排外的高尚品格。自古至今济南人,依旧延续着优秀的品格,在泉水之都,用他们的笑容,用他们的爽朗,用他们的安逸与慢条斯理,将幸福溢于言表。于是,老舍在《题全家福》中写道:“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
摄影家用镜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然后用细节给我们——展现老济南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节,或是一个油旋的香气,或是一碗甜沫的余味,或是一碗老豆腐的牵挂,或是一件时髦衣服的吸引,或是一台家电的抢购,或是一对情侣在泉边的誓言,这些事情很小,看似不起眼,却着实像极了一瓶老酒,香醇浓郁直指人心。
这是济南人多姿多彩生活的片段,凌而不乱,细而不冗。他们低调而不张扬,不紧不慢、一静一动,奏鸣着和谐的节拍。多少年来,这些生活场景就一直萦绕在身边,让我们感到一座城市带来的温情。
老城往事
无需多言的细微思索
往事如烟,浅笑而安。身居在车流如织的新济南城中,我们很难再记起那些曾经为建设这座城市而发生的具体情节,更不曾知道因此付出辛勤劳动的人!然而,忘记不等于没有,不知不等于历史缺失。当我的手中,握着纪录这群“可爱的人”的照片时,思绪立刻拉的很长很长,长到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往事堆积如山。如何能去展现一座城市的发展的往事,泛泛说教终究是苍白无力的。在诸多往事里,我们不能仅仅记住那些伟大的事情,还要想起那些平凡的事情。然而,平凡的事情何其多,恐怕让我说上一生也不能穷尽。
还好,摄影家在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记录了这些影像。虽说只是截取了济南往事中的一段极其细微的部分,细到让你能感觉到他的呼吸,看到他的汗水,让你身临其境……当这些影像映入我们的眼帘,无需开口,就已经有了讲述老济南过往的生动语言。
[专访]薛尧 有心长做济南人
本刊:是什么动力,能够让您静下心用30年的时间,以记录百姓生活点点滴滴的方式,来关注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并留下这么多以情动人的影像的?
薛尧:过去的30年正好契合改革开放30年,我拍摄了这个时间节点的济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济南的发展。居住济南,关注她,我爱人也是济南人——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享受着这座“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北方老城的灵秀,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热爱济南的平民百姓,热爱济南的生活味道。
实际上一开始是出于爱好拍照,由于我将摄影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镜头自然要对着城中的山水风光和百味人生。而能坚持下来,就这一个理由是毕竟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济南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表面一看,济南这个城市,平淡无奇,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来。但是,你要真深下去了,你要真像杜甫说的“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你就能发现济南博大精深的文化。你会发现济南这个城市不光值得你热爱,还值得你研究。出于热爱,那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回报,而出于对它的研究,那就是对济南文化的一种敬仰。 本刊:您一直在用镜头、用心解读济南,尤其是济南古老的小街巷和小街巷中的人。您在济南住了这么多年,对济南人的印象是什么?
薛尧:我拍的是大量的济南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只有生活常态下的百姓影像才能反映出生活的真谛,那是最本质的、最有生命力的影像。
全中国最好交往的就是山东人,济南人亦是如此。济南人热情好客,济南人比较直爽豁达,济南人基本上不排外,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济南是中国最宽容的城市。
但济南人也有不好的地方:济南人办事不能喝酒,喝酒能误事儿;济南人好吹牛,这是济南人另一个不好的地方;还有,济南人不太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不好,这点跟其他一些地方比能看出来,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上能看出来。但是整体来说,济南人是比较好相处的。
本刊: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您对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您最爱济南什么?
薛尧:水!应该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的水是清澈的,清得融入骨髓、沁入心田。我经常在黑虎泉旁坐一上午,坐在池子边,稽每天15万吨-20万吨清澈的泉水喷涌泻出,就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有一种洗涤心灵的感觉。
济南老百姓对泉水很亲,是一种自发的亲情,随便肆意地在泉里亲水,在河里煮水,这是上苍的赐予。济南人亲水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济南人有这样的福气。我曾有个小选题:《人煮河》——拍的是济南人在护城河里开怀放纵,满河道里任意肆行的景象,可惜的是不能进行下去,政府不让人下水,护城河安装了护栏,隔绝了人与水的关系。
我曾写过“济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古老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悠久的龙山文化。自春秋时期齐国在泺水旁筑城泺邑至今,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喝惯了泉水,养就了沉静、阔大的性格,心镜清澈,重义、好友、热情、纯朴。使整座城市充满了安静、祥和的气氛,作家老舍曾这样深情地描写济南:‘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本刊:芙蓉街是“古城文化的缩影”,在您看来,在这样的繁华路段,它是怎么体现古城文化的传承的?
薛尧:应该不是一个街区的保留,而是整个古城的保留。古城文化不是靠一条街能传承下去的,这一条街光有空空的外壳、光有这么一套建筑的话,那是不行的,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这条街的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这条街和其他周边街的关系,周边街跟周边街的关系,这才构成古城的文化、古城体系、古城脉络。可惜的是,现在的芙蓉街过度的商业开发,嘈杂声声,你很难看到过去的宁静的生活景象了。过度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会带来一个包袱,带来负作用,给大家看不到文化的东西,看不到民生的东西,只是看到一个表面的肤浅的东西,是个躯壳。古城文化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民俗民风上、体现在朴实无华的民生上。
本刊:您拍摄了大量的济南老街、老建筑照片,几十年的拍摄经历,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见证了老城的变迁。您在拍摄中对这种变迁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和感受吗?
薛尧:最痛苦的是济南老火车站拆掉!济南老火车站是胶济铁路上最好的车站,功能上、建筑形式上可以说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瑰宝,很可惜现在看不到了,1992年7月被永远地拆掉了!那期的《齐鲁晚报》我还保留着,当时它写着:“要在济南建一个跨世纪的工程”?!
济南老火车站德国人建的哥特式建筑的美感和搭配合理性、功能的完善性和起伏多变的建筑天际线,是个建筑瑰宝,真的是太难得了。当时政府完全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建一个新车站,把这个老车站给保留下来;或者是建设一个真正意义的跨世纪工程、一个的雄伟建筑,把老火车站装在“跨世纪的工程里”里面做成一个老建筑雕塑,多好!对老建筑的态度取决我们的素质。
本刊:您一向使用独特的人文眼光拍摄,您觉得拍摄的这种“人文性”的意义在哪里?您为何一直拍胶片?
薛尧:我是以研究摄影文化为主线来摄影实践的,这跟那种摄影功利性是完全两回事的。只有对文化有深刻理解、有深刻体会,才能把这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自觉地运用到摄影中,这是肯定的。因为摄影这棵树它不能是孤零零的,不能是单纯的纪录,一定要跟文化结合,它才能有生命力。要是摄影没有一个主观文化意识的话,那摄影是浮光掠影的,是无根的,是不耐看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才能把这种摄影的实践的东西体现出来,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摄影实践不会长久。在山东境内,像我这个年纪,头发都白了,还在坚持拍,坚持用黑白胶片拍,每天精神很好,感觉有东西可拍,这就是一种文化支撑,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了。我的图片人文的东西能体现出来,就是图片里没有人也能体现出人文色彩来。
胶片的影像里有一种味道,是扎实的时空感和历史感,这是数码影像不具备的。有句话说得好:现在拍老照片,如何理解?看是简单的记录,照片能否呈现出背后功力,就是镜头后面的男阶头很重要!
济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文化积淀丰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的老街,充满着诗意和人情味,充斥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也藏着许多故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济南老城区内外逐步被开发利用,很多小街与老房子被拆除,而当年的老建筑和这场景下的人文世相及生活方式却以这组老照片的方式得以留存。作者以朴素而温情的独特方式,记忆和见证着济南近三十年的历史,使我们得以重新想像泉城旧时的生活。
翻阅这些黑白老照片,有些亲切,又有些陌生。历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现和再生,对干今天的人来说,许多图像只是真实,真实地让人心生感动。
老城旧韵
写满温情的时光踪迹
“谒罢佛陀极目望,一池碧水半城楼”。2700多年历史的济南,是一座充满文化和底蕴的老城,也是一座富有变化的新城。泉水滋养的城市,包容万象、兼容并蓄。济南人热爱泉水,更热爱这片土地,他们将泉水文化融入到城市的火热建设当中,让这座城市日新月异。
古人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座城市也亦然……新城的富丽堂皇,一扫过去的旧容。然而,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却很难再找到一些回忆。城市的飞速发展,挤占了一些老建筑的生存空间,他们正一点一点的淡出我们的视线。
老城的逝去,让人在遗憾里感到深深的惋惜。还好,有心的摄影家用心去爱一座城市,用情去记录一段时代的面孔,让我们在远离过去的现在还有未来,还能一睹当时的容貌。于是,老火车站、东华街、司里街水胡同,这些久违了的昔日风景,再次“复活”,款款走来…--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无奈。我们希望以后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再来泉水老街走走,还能在楼宇森立的空隙里找出一些写满时光和沧桑的踪迹来。
老城人物
异曲同工的情感牵挂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金代诗人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发出如此感慨。作为生活在济南的老市民来说,他们见惯了这种场景。是的,这本就是老济南的生活的一部分,是再也熟悉不过的生活场。然而,就在这个“场”里,每日都会上演着各种故事。
也许,就是老姐妹那一声的清晨问候,也许是那一天一封的海峡飞鸿,也许是对人性关爱的一次救治,也许是一个爱泉人的无私辛劳,也许是年轻父亲对儿子的教导,也许是隔辈亲的一个拥抱。这些故事,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和延续性。一个光着屁股的娃娃终将长大,离开父亲,去闯荡自己的天涯,他的父亲也终将老去。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他们也将通过某种方式互相联系,虽不一定是书信,但异曲同工……
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每个圈子里都有很多人。他们有的在济南,有的在台湾,也有的在日本……这些人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运行在不同的地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是,在他们的心底,总有一些牵挂是留在济南的。
老城生活
香醇浓郁直指人心
济南因泉而生,济南人因泉而名。泉水润泽了济南的土地,也浇灌了济南人率直、淳朴、聪慧、善良、重感情、有责任感、热情宽容、不排外的高尚品格。自古至今济南人,依旧延续着优秀的品格,在泉水之都,用他们的笑容,用他们的爽朗,用他们的安逸与慢条斯理,将幸福溢于言表。于是,老舍在《题全家福》中写道:“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
摄影家用镜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然后用细节给我们——展现老济南的生活状态。这些细节,或是一个油旋的香气,或是一碗甜沫的余味,或是一碗老豆腐的牵挂,或是一件时髦衣服的吸引,或是一台家电的抢购,或是一对情侣在泉边的誓言,这些事情很小,看似不起眼,却着实像极了一瓶老酒,香醇浓郁直指人心。
这是济南人多姿多彩生活的片段,凌而不乱,细而不冗。他们低调而不张扬,不紧不慢、一静一动,奏鸣着和谐的节拍。多少年来,这些生活场景就一直萦绕在身边,让我们感到一座城市带来的温情。
老城往事
无需多言的细微思索
往事如烟,浅笑而安。身居在车流如织的新济南城中,我们很难再记起那些曾经为建设这座城市而发生的具体情节,更不曾知道因此付出辛勤劳动的人!然而,忘记不等于没有,不知不等于历史缺失。当我的手中,握着纪录这群“可爱的人”的照片时,思绪立刻拉的很长很长,长到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往事堆积如山。如何能去展现一座城市的发展的往事,泛泛说教终究是苍白无力的。在诸多往事里,我们不能仅仅记住那些伟大的事情,还要想起那些平凡的事情。然而,平凡的事情何其多,恐怕让我说上一生也不能穷尽。
还好,摄影家在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记录了这些影像。虽说只是截取了济南往事中的一段极其细微的部分,细到让你能感觉到他的呼吸,看到他的汗水,让你身临其境……当这些影像映入我们的眼帘,无需开口,就已经有了讲述老济南过往的生动语言。
[专访]薛尧 有心长做济南人
本刊:是什么动力,能够让您静下心用30年的时间,以记录百姓生活点点滴滴的方式,来关注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并留下这么多以情动人的影像的?
薛尧:过去的30年正好契合改革开放30年,我拍摄了这个时间节点的济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济南的发展。居住济南,关注她,我爱人也是济南人——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享受着这座“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北方老城的灵秀,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热爱济南的平民百姓,热爱济南的生活味道。
实际上一开始是出于爱好拍照,由于我将摄影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镜头自然要对着城中的山水风光和百味人生。而能坚持下来,就这一个理由是毕竟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济南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表面一看,济南这个城市,平淡无奇,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来。但是,你要真深下去了,你要真像杜甫说的“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你就能发现济南博大精深的文化。你会发现济南这个城市不光值得你热爱,还值得你研究。出于热爱,那只是对生活的一种回报,而出于对它的研究,那就是对济南文化的一种敬仰。 本刊:您一直在用镜头、用心解读济南,尤其是济南古老的小街巷和小街巷中的人。您在济南住了这么多年,对济南人的印象是什么?
薛尧:我拍的是大量的济南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只有生活常态下的百姓影像才能反映出生活的真谛,那是最本质的、最有生命力的影像。
全中国最好交往的就是山东人,济南人亦是如此。济南人热情好客,济南人比较直爽豁达,济南人基本上不排外,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济南是中国最宽容的城市。
但济南人也有不好的地方:济南人办事不能喝酒,喝酒能误事儿;济南人好吹牛,这是济南人另一个不好的地方;还有,济南人不太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不好,这点跟其他一些地方比能看出来,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上能看出来。但是整体来说,济南人是比较好相处的。
本刊: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您对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您最爱济南什么?
薛尧:水!应该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的水是清澈的,清得融入骨髓、沁入心田。我经常在黑虎泉旁坐一上午,坐在池子边,稽每天15万吨-20万吨清澈的泉水喷涌泻出,就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有一种洗涤心灵的感觉。
济南老百姓对泉水很亲,是一种自发的亲情,随便肆意地在泉里亲水,在河里煮水,这是上苍的赐予。济南人亲水这种感觉是与生俱来的,济南人有这样的福气。我曾有个小选题:《人煮河》——拍的是济南人在护城河里开怀放纵,满河道里任意肆行的景象,可惜的是不能进行下去,政府不让人下水,护城河安装了护栏,隔绝了人与水的关系。
我曾写过“济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古老的历史文明,成就了悠久的龙山文化。自春秋时期齐国在泺水旁筑城泺邑至今,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喝惯了泉水,养就了沉静、阔大的性格,心镜清澈,重义、好友、热情、纯朴。使整座城市充满了安静、祥和的气氛,作家老舍曾这样深情地描写济南:‘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本刊:芙蓉街是“古城文化的缩影”,在您看来,在这样的繁华路段,它是怎么体现古城文化的传承的?
薛尧:应该不是一个街区的保留,而是整个古城的保留。古城文化不是靠一条街能传承下去的,这一条街光有空空的外壳、光有这么一套建筑的话,那是不行的,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这条街的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这条街和其他周边街的关系,周边街跟周边街的关系,这才构成古城的文化、古城体系、古城脉络。可惜的是,现在的芙蓉街过度的商业开发,嘈杂声声,你很难看到过去的宁静的生活景象了。过度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会带来一个包袱,带来负作用,给大家看不到文化的东西,看不到民生的东西,只是看到一个表面的肤浅的东西,是个躯壳。古城文化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民俗民风上、体现在朴实无华的民生上。
本刊:您拍摄了大量的济南老街、老建筑照片,几十年的拍摄经历,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见证了老城的变迁。您在拍摄中对这种变迁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和感受吗?
薛尧:最痛苦的是济南老火车站拆掉!济南老火车站是胶济铁路上最好的车站,功能上、建筑形式上可以说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瑰宝,很可惜现在看不到了,1992年7月被永远地拆掉了!那期的《齐鲁晚报》我还保留着,当时它写着:“要在济南建一个跨世纪的工程”?!
济南老火车站德国人建的哥特式建筑的美感和搭配合理性、功能的完善性和起伏多变的建筑天际线,是个建筑瑰宝,真的是太难得了。当时政府完全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建一个新车站,把这个老车站给保留下来;或者是建设一个真正意义的跨世纪工程、一个的雄伟建筑,把老火车站装在“跨世纪的工程里”里面做成一个老建筑雕塑,多好!对老建筑的态度取决我们的素质。
本刊:您一向使用独特的人文眼光拍摄,您觉得拍摄的这种“人文性”的意义在哪里?您为何一直拍胶片?
薛尧:我是以研究摄影文化为主线来摄影实践的,这跟那种摄影功利性是完全两回事的。只有对文化有深刻理解、有深刻体会,才能把这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自觉地运用到摄影中,这是肯定的。因为摄影这棵树它不能是孤零零的,不能是单纯的纪录,一定要跟文化结合,它才能有生命力。要是摄影没有一个主观文化意识的话,那摄影是浮光掠影的,是无根的,是不耐看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才能把这种摄影的实践的东西体现出来,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摄影实践不会长久。在山东境内,像我这个年纪,头发都白了,还在坚持拍,坚持用黑白胶片拍,每天精神很好,感觉有东西可拍,这就是一种文化支撑,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了。我的图片人文的东西能体现出来,就是图片里没有人也能体现出人文色彩来。
胶片的影像里有一种味道,是扎实的时空感和历史感,这是数码影像不具备的。有句话说得好:现在拍老照片,如何理解?看是简单的记录,照片能否呈现出背后功力,就是镜头后面的男阶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