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子三人,三辆山地自行车,齐齐地停在路边上。傍晚,田野上的风,徐徐吹过,清凉凉的,似乎可以消去一整天流汗后所带来的疲倦。
三个人,三辆车,在田野里,站成了一处风景。
戴着卷沿帽,飒爽短发的马晓威还颇有点女运动健将的风范。而话语,从她口中说出来,不论多难的事儿,仿佛都是轻松加愉快。她说:运动,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微微一笑,牵起了唇角。
是的,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那么惬意,就是那么快乐!
大儿子行行喜欢滑雪、足球、攀岩、骑马,小儿子SALVA还是个只有7个月大的婴儿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个登山baby了。从那个时候起,妈妈就把他背在自己的背上,将许许多多的山峰征服,踩在脚下。而他们的妈妈马晓威说,奥林匹克是希望让大家参与和体验运动,从不把竞技当成目的,而是把运动当成一种自然,一种习惯,一天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因为运动,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是的,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那么惬意,就是那么快乐!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也不和他们说是要做各种运动,也不要求他们要得第一,也不讲很多大道理,我就是说要带着他们玩!
马晓威喜欢玩,她开玩笑说孩子们也什么都跟着她玩。“孩子们不玩,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玩了。这可能也是我的点私心吧!”在她看来,如果孩子身体不健康的话,生活的愉快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从几年前到现在,即使工作再忙,马晓威也会在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我小的时候不爱看风景,但长大了以后却越来越感觉自己从心底里渴望着那些风景。在城市里,我们接触的环境都是离自然很远的东西,大多经过人工的雕琢,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从小就贴近大自然,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正因为在自己小时候留下了一个也许无法弥补的遗憾,马晓威更不希望再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这种遗憾。
比如爬山,“我们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爬山的时候也觉得有点怵。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体会到了爬山的乐趣,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我们一次次走进大山。而当SALVA小时候我背着他去爬山的时候,一转到山脚,他就能大喊,真漂亮!那种对大自然的热情,对天地之间的美已经有自己的感受。”两个帅哥从小就开始爬山了,从7个月到3岁的时候,都是马晓威背着他们爬。当然帅哥们后来都是以在山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为荣。
去年,去贵州爬梵净山。山路很远,有6000多个台阶。“很多人都觉得不应该让这么小的孩子独立爬这么高的山,但其实孩子的身体爬上去应该没问题,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可是,小孩子们每爬几十个台阶的时候就会觉得累,我们大人也一样的,就不愿意继续。怎么办呢?马晓威就这样鼓励小儿子SALVA:先坚持爬到500个台阶!然后再来500个台阶 就这样的,1000个、2000个、3000个、4000个……攀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听小虫鸣叫,看绿树红花,清风拂面而过,再加上在爬山的途中,还常常在路上听到大人的夸奖:“这么小就能爬这么高的山呀!”小小的SALVA的心中就蓄积了越来越多的动力。这个过程自然很累,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很多大人都虚脱了,但是最后,只有4岁的SALVA竟然一直爬到了顶峰。
旅途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即使很多东西忘记了,但当他们长大了,在某一个情景下他们会回忆起那些曾经相似的感觉。
现在有种流行的教育方式叫“运动+音乐”,有人开玩笑对马晓威说,你家的教育太失衡了,简直就是8+0!但是,毋庸置疑,速度、力量,发掘自身无限的潜能……运动对孩子,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它能带来的好处无法一道出。
旅行也是如此。想想大儿子行行能够这么独立,也是这几年来妈妈一直带着他四处旅行的功劳。第一次的旅行,是在他刚刚到世上报到两个月时。马晓威自己做公司,为了在出差的时候也能自己喂宝宝,她买了个篮子,将行行放在篮子里,然后将这个小宝宝一路担到了深圳。
那么,那么小的孩子会记得这些吗?“其实,记得不记得并不重要,”马晓威说,“即使很多东西忘记了,但当他们长大了,在某一个情景下他们会回忆起那些曾经相似的感觉,会对大千世界有特别的向往。”
在马晓威看来,一个孩子所遇到的人和他所经历的事对他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常常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环境认识不同的人,马晓威的两个孩子都显得比同年龄的孩子更能适应环境,更“皮实”,几乎没怎么病过。
在行行7岁的时候,马晓威曾经让他在暑假的时候去美国的一个朋友家住了40多天。“在那40多天中他只有5个晚上睡不着给我们打了电话,回来之后,孩子变得特别的独立。”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坐飞机会怕吗?行行摇摇头,憨憨地说:“不怕。”
那么一个人在外会有不高兴的事吗?行行兴奋地说:“有,但也有很多高兴的事。”朋友家在美国的个山谷里,行行足踏马靴,头戴草帽,每天在山谷里与马为伴。骑马,喂马,简单又快乐。一副小小“美国牛仔”的范儿。后来,行行回家,还带回了一顶草帽。“这个草帽还在他骑马的时候被马咬了一口,有一个洞,但是他却一直保存着,说今年去的时候还要戴这顶帽子。”
人重要的是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真正地学会生活。这也是我想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到的道理。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我不让他们玩很多游戏,因为游戏很容易让人沉迷。而我更愿意让他们在运动的流汗中体会一种乐趣。”
马晓威全家都喜欢运动。冬天,滑雪;夏天,爬山,潜水,骑自行车;春天秋天呢?踢球,玩轮滑……而游泳则是全家一年四季都喜欢的运动,尤其是爸爸,每天早上必要畅游一番权当“充电”。
两个孩子的“运动龄”,真是比其他孩子都要久得多:孩子们几乎是刚出生就开始游泳,不到3岁就滑雪,2岁多的时候玩轮滑,3岁多开始骑两轮的自行车……
老大行行是10月出生的,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游泳。而老二更是从刚出生1个月就开始游泳。记得那个时候孩子用的套在脖子上的游泳圈还很难买。以前她以为孩子从出生就有游泳的本能,把他放在水里就行了。老大行行就是这样。后来,她才知道其实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并不好,尤其是小孩特别小的时候。说起这些的时候,马晓威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挺大胆的,但是孩子就是这样很皮实地长大了。
“去年我们去北海道滑雪。行行从6岁开始滑单板,但在北海道,要求13岁以上才能滑单板。我就和行行说,万一别人问你,你就说自己14岁了。”可是那天,行行滑得特别高兴,一高兴就忘记了妈妈的叮嘱,从山上滑下来,教练问起,才知道他刚刚9岁。教练当时的表情可想而知,以他接触滑雪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他是真的很难想象, 一个9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将单板滑得那么好。
挑战极限、他人的夸赞……这些当然都会令人心生快意,但是运动带来的乐趣,真的不止这么多。马晓威说,她能 从中发现很多乐趣、获得很多感触,对一种活动只有从中发现乐趣、得到享受才能热衷。喜爱运动的她并不是想让孩子做运动员,而是给了孩子们一种享受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一个选择,她觉得这样孩子们的人生才会比较的完整,不会成为工作狂。“现在我发现很多老板,也没有人逼他们工作,但是他们却是整天想着工作,活得很累。当然天天玩也不行,人重要的是找到生活中的一种平衡,真正地学会生活。这也是我想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到的道理。”
哥哥行行憨厚内敛,弟弟SALVA却淘气活跃,这也是极端幸福的小哥俩,马晓威说,他们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了外界。也许很多年以后,当他们站在人生的顶点上回想过去,一定也会由衷地感谢妈妈从小带给他们这么多体验的机会吧。
提问马晓威
母子健康:你不仅是个妈妈,而且是个有自己事业的女人,你怎样平衡“同孩子玩”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马晓威:有的时候周末陪他们去踢球,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客观上讲也花费很多的精力。有的人不愿意做这样的牺牲,但是我觉得孩子有孩子的乐趣,我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也有我的乐趣,等孩子们踢球的过程中,我自己可以跑跑步,锻炼一下,即使在那里晒半天太阳也是挺好的。我发现有了孩子以后,周末运动的时间反而更多了。我觉得个女人有了孩子,在孩子身上花多长的时间也不算多。其实如果一个人没有孩子,很多的时间也是白白耗过去的。
母子健康:最近看到本书,叫《养育男孩》,你觉得在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怎样的?
马晓威: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严父慈母的组合,这两种角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底线。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心理的安全感,他们需要慈祥以及关爱。但我小时候就怕我妈,而我爸脾气特别好。
我觉得在男孩的成长中可能更需要父亲的榜样作用,因为男性和女性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征。我和爸爸没有明确的分工,都尽量多一点时间陪孩子。我们两个一个人出差,另一个人就尽量不出差。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在我们家,爸爸严厉一些,英文特别好,指导孩子多一些。我的数学比爸爸好,孩子们有了什么问题就来问我。我觉得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自己领悟,我们只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们些帮助即可,因为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孩子,本身孩子就有独立性。
父母更多的是侧面观察孩子有什么问题,再想办法引导他们。因为孩子在12岁以后引导他们挺困难的,那时候他们第一听的并不是家长,而可能是他们的老师、朋友或者是来自社会,而家长可能更多的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母子健康:奥运会就要到了、会不会带孩子去观看?怎样让孩子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
马晓威:孩子们对游泳、田径和马术都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当然也希望他们能现场感受奥运气氛。
我会跟他们说,其实从古希腊开始,体育也不是专门为了竞技而竞技,人们本身就有一种对体能的要求,希望有强健的身体。奥林匹克是希望让大家参与和体验运动,从不把竞技当成目的,而是把运动当成一种自然,一种习惯,一天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
三个人,三辆车,在田野里,站成了一处风景。
戴着卷沿帽,飒爽短发的马晓威还颇有点女运动健将的风范。而话语,从她口中说出来,不论多难的事儿,仿佛都是轻松加愉快。她说:运动,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微微一笑,牵起了唇角。
是的,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那么惬意,就是那么快乐!
大儿子行行喜欢滑雪、足球、攀岩、骑马,小儿子SALVA还是个只有7个月大的婴儿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个登山baby了。从那个时候起,妈妈就把他背在自己的背上,将许许多多的山峰征服,踩在脚下。而他们的妈妈马晓威说,奥林匹克是希望让大家参与和体验运动,从不把竞技当成目的,而是把运动当成一种自然,一种习惯,一天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因为运动,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玩。是的,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那么惬意,就是那么快乐!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也不和他们说是要做各种运动,也不要求他们要得第一,也不讲很多大道理,我就是说要带着他们玩!
马晓威喜欢玩,她开玩笑说孩子们也什么都跟着她玩。“孩子们不玩,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玩了。这可能也是我的点私心吧!”在她看来,如果孩子身体不健康的话,生活的愉快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从几年前到现在,即使工作再忙,马晓威也会在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我小的时候不爱看风景,但长大了以后却越来越感觉自己从心底里渴望着那些风景。在城市里,我们接触的环境都是离自然很远的东西,大多经过人工的雕琢,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从小就贴近大自然,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正因为在自己小时候留下了一个也许无法弥补的遗憾,马晓威更不希望再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这种遗憾。
比如爬山,“我们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爬山的时候也觉得有点怵。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体会到了爬山的乐趣,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我们一次次走进大山。而当SALVA小时候我背着他去爬山的时候,一转到山脚,他就能大喊,真漂亮!那种对大自然的热情,对天地之间的美已经有自己的感受。”两个帅哥从小就开始爬山了,从7个月到3岁的时候,都是马晓威背着他们爬。当然帅哥们后来都是以在山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为荣。
去年,去贵州爬梵净山。山路很远,有6000多个台阶。“很多人都觉得不应该让这么小的孩子独立爬这么高的山,但其实孩子的身体爬上去应该没问题,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可是,小孩子们每爬几十个台阶的时候就会觉得累,我们大人也一样的,就不愿意继续。怎么办呢?马晓威就这样鼓励小儿子SALVA:先坚持爬到500个台阶!然后再来500个台阶 就这样的,1000个、2000个、3000个、4000个……攀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听小虫鸣叫,看绿树红花,清风拂面而过,再加上在爬山的途中,还常常在路上听到大人的夸奖:“这么小就能爬这么高的山呀!”小小的SALVA的心中就蓄积了越来越多的动力。这个过程自然很累,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很多大人都虚脱了,但是最后,只有4岁的SALVA竟然一直爬到了顶峰。
旅途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即使很多东西忘记了,但当他们长大了,在某一个情景下他们会回忆起那些曾经相似的感觉。
现在有种流行的教育方式叫“运动+音乐”,有人开玩笑对马晓威说,你家的教育太失衡了,简直就是8+0!但是,毋庸置疑,速度、力量,发掘自身无限的潜能……运动对孩子,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它能带来的好处无法一道出。
旅行也是如此。想想大儿子行行能够这么独立,也是这几年来妈妈一直带着他四处旅行的功劳。第一次的旅行,是在他刚刚到世上报到两个月时。马晓威自己做公司,为了在出差的时候也能自己喂宝宝,她买了个篮子,将行行放在篮子里,然后将这个小宝宝一路担到了深圳。
那么,那么小的孩子会记得这些吗?“其实,记得不记得并不重要,”马晓威说,“即使很多东西忘记了,但当他们长大了,在某一个情景下他们会回忆起那些曾经相似的感觉,会对大千世界有特别的向往。”
在马晓威看来,一个孩子所遇到的人和他所经历的事对他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常常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环境认识不同的人,马晓威的两个孩子都显得比同年龄的孩子更能适应环境,更“皮实”,几乎没怎么病过。
在行行7岁的时候,马晓威曾经让他在暑假的时候去美国的一个朋友家住了40多天。“在那40多天中他只有5个晚上睡不着给我们打了电话,回来之后,孩子变得特别的独立。”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坐飞机会怕吗?行行摇摇头,憨憨地说:“不怕。”
那么一个人在外会有不高兴的事吗?行行兴奋地说:“有,但也有很多高兴的事。”朋友家在美国的个山谷里,行行足踏马靴,头戴草帽,每天在山谷里与马为伴。骑马,喂马,简单又快乐。一副小小“美国牛仔”的范儿。后来,行行回家,还带回了一顶草帽。“这个草帽还在他骑马的时候被马咬了一口,有一个洞,但是他却一直保存着,说今年去的时候还要戴这顶帽子。”
人重要的是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真正地学会生活。这也是我想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到的道理。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我不让他们玩很多游戏,因为游戏很容易让人沉迷。而我更愿意让他们在运动的流汗中体会一种乐趣。”
马晓威全家都喜欢运动。冬天,滑雪;夏天,爬山,潜水,骑自行车;春天秋天呢?踢球,玩轮滑……而游泳则是全家一年四季都喜欢的运动,尤其是爸爸,每天早上必要畅游一番权当“充电”。
两个孩子的“运动龄”,真是比其他孩子都要久得多:孩子们几乎是刚出生就开始游泳,不到3岁就滑雪,2岁多的时候玩轮滑,3岁多开始骑两轮的自行车……
老大行行是10月出生的,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游泳。而老二更是从刚出生1个月就开始游泳。记得那个时候孩子用的套在脖子上的游泳圈还很难买。以前她以为孩子从出生就有游泳的本能,把他放在水里就行了。老大行行就是这样。后来,她才知道其实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并不好,尤其是小孩特别小的时候。说起这些的时候,马晓威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挺大胆的,但是孩子就是这样很皮实地长大了。
“去年我们去北海道滑雪。行行从6岁开始滑单板,但在北海道,要求13岁以上才能滑单板。我就和行行说,万一别人问你,你就说自己14岁了。”可是那天,行行滑得特别高兴,一高兴就忘记了妈妈的叮嘱,从山上滑下来,教练问起,才知道他刚刚9岁。教练当时的表情可想而知,以他接触滑雪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说,他是真的很难想象, 一个9岁的孩子竟然可以将单板滑得那么好。
挑战极限、他人的夸赞……这些当然都会令人心生快意,但是运动带来的乐趣,真的不止这么多。马晓威说,她能 从中发现很多乐趣、获得很多感触,对一种活动只有从中发现乐趣、得到享受才能热衷。喜爱运动的她并不是想让孩子做运动员,而是给了孩子们一种享受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一个选择,她觉得这样孩子们的人生才会比较的完整,不会成为工作狂。“现在我发现很多老板,也没有人逼他们工作,但是他们却是整天想着工作,活得很累。当然天天玩也不行,人重要的是找到生活中的一种平衡,真正地学会生活。这也是我想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会到的道理。”
哥哥行行憨厚内敛,弟弟SALVA却淘气活跃,这也是极端幸福的小哥俩,马晓威说,他们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了外界。也许很多年以后,当他们站在人生的顶点上回想过去,一定也会由衷地感谢妈妈从小带给他们这么多体验的机会吧。
提问马晓威
母子健康:你不仅是个妈妈,而且是个有自己事业的女人,你怎样平衡“同孩子玩”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马晓威:有的时候周末陪他们去踢球,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客观上讲也花费很多的精力。有的人不愿意做这样的牺牲,但是我觉得孩子有孩子的乐趣,我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也有我的乐趣,等孩子们踢球的过程中,我自己可以跑跑步,锻炼一下,即使在那里晒半天太阳也是挺好的。我发现有了孩子以后,周末运动的时间反而更多了。我觉得个女人有了孩子,在孩子身上花多长的时间也不算多。其实如果一个人没有孩子,很多的时间也是白白耗过去的。
母子健康:最近看到本书,叫《养育男孩》,你觉得在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怎样的?
马晓威: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严父慈母的组合,这两种角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底线。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心理的安全感,他们需要慈祥以及关爱。但我小时候就怕我妈,而我爸脾气特别好。
我觉得在男孩的成长中可能更需要父亲的榜样作用,因为男性和女性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征。我和爸爸没有明确的分工,都尽量多一点时间陪孩子。我们两个一个人出差,另一个人就尽量不出差。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在我们家,爸爸严厉一些,英文特别好,指导孩子多一些。我的数学比爸爸好,孩子们有了什么问题就来问我。我觉得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自己领悟,我们只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们些帮助即可,因为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孩子,本身孩子就有独立性。
父母更多的是侧面观察孩子有什么问题,再想办法引导他们。因为孩子在12岁以后引导他们挺困难的,那时候他们第一听的并不是家长,而可能是他们的老师、朋友或者是来自社会,而家长可能更多的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母子健康:奥运会就要到了、会不会带孩子去观看?怎样让孩子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
马晓威:孩子们对游泳、田径和马术都很感兴趣。如果有机会,当然也希望他们能现场感受奥运气氛。
我会跟他们说,其实从古希腊开始,体育也不是专门为了竞技而竞技,人们本身就有一种对体能的要求,希望有强健的身体。奥林匹克是希望让大家参与和体验运动,从不把竞技当成目的,而是把运动当成一种自然,一种习惯,一天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