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给金融机构原有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较大威胁。为此,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抢夺市场资源,纷纷推出了线上授信业务,既为客户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秒货”服务,也有效吸引了部分客户群体的青睐。然而,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抢先占领市场,未对操作流程进行完善,没有充分重视风险防控,给社会上一些投机机构造成可乘之机,直接或间接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给部分金融机构造成了较大损失。
侵权案例起因
2019年5月份,一社会人士来到某金融机构反映情况,说他曾在四月份向某网贷公司申请8万元贷款,期间,他从没向某金融机构提交过贷款申请。但五月初,某金融机构向其发送手机短信,提醒他在该金融机构办理线上贷款20万元。该客户看到信息之后,立即向金融机构进行电话质疑,要求该金融机构对其侵权行为进行解释。
该起案件发生后,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调查,发现该起事件属于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向某行政单位批量营销线上“工薪贷”时,由于未尽职履责,导致某网贷公司借用客户资料从该金融机构取得批量授信,造成骗贷事件发生,给金融机构造成了较大损失,也给消费者形成侵权行为。
形成案件的原因探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传统业务规模的日渐萎缩,给金融机构利润增长和客户资源占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抢夺更多客户资源,他们都推出了条件更低、政策更宽松和更加吸引人的营销策略。而公务人员队伍由于具有管理严格、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等特点,营销公务人员市场资源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短兵相见的重要客户群体。纵观事件成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某金融机构,起先为了出奇招抢夺公务人员客户群体,只注重营销进度、营销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未对相关制度进行充分完善,未对相关流程进行梳理整合,更未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和防控。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该金融机构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要批量营销,要抢先一步抢占他行资源,要穷尽一切手段抢占市场先机,并对工作进度实行日统计、日通报督促机制,在管理方面,客观上形成了粗放式管理模式。二是未与行政单位建立联席办公制度。该金融机构未与合作单位签订风险责任书,仅与某行政单位领导简单沟通后,由该行政单位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与金融机构进行接洽。该单位工作人员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管理漏洞,结果导致在批量授信过程中出现大批假冒人员被授信。三是金融机构尽职屡责不到位。该金融机构收到某行政单位批量转来的人员名单后,仅对征信状况进行查询,未对公务员身份和授信资料等进行核对,结果导致一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冒充公务人员被纳入到授信范畴。四是面谈面签制度执行不到位。该金融机构在批量授信过程中,未坚持面谈面签,客观上给网贷公司借用客户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提供了便利。五是合作单位接洽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这些人员属于行政单位近年来新招入的工作人员,虽然有学历层次,但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历练较少,平时不注重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学习,以至于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六是货后跟踪不到位。该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未坚持15天之内进行首次跟踪的制度,导致多笔贷款被诈骗之后,很长时间金融机构竟未发觉。七是客户还款意愿不强。因为涉案客户均是向网贷公司提交贷款申请,并未向金融机构提交申请,且办理贷款时,他们均向网贷公司缴纳15%的手续费,签订贷款合同期限为一年。金融机构发现案件之后向他们追偿,他们以贷款主体不合规和贷款未到期等为由,均拒绝归还贷款。
案件的风险及危害
金融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了打赢金融防范风险战役,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殷切期望,中国银保监会也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先后开展了三三四十、市场乱象治理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国金融系统的风险防控工作逐渐步入正规。但该起案件的发生,说明了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依然有部分金融高管人员对监管政策持消极应付态度,只注重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人治大于法治,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对新风险识别能力明显不足,金融风控的长效机制仍然存在短板。
对社会经济环境稳定造成影响。众所周知,金融机构代表着国家信誉,是国家经济社会的血脉和晴雨表,老百姓对金融形势向好的期盼性较高。如果金融风险频发和大案不断,势必给金融消费者造成恐慌,更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
制约了涉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管理粗放,出现了案件,势必在单位会形成上下紧张、混乱的形势。在此情况下,一些好的做法和好的营销策略都会被暂时叫停和梳理整顿,单位的业务发展推进速度肯定会停滞不前。而各级监管部门都会派出工作组进行反复核对调查。在今天金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该金融机构势必会造成重大创伤,势必会错失发展良机。
造成消费者上访行为增多。金融消费者在上访过程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上访往往耗时耗力而最终被拖延或搁置。在本期案件中,金融机构给客户授信为20-30万元,而网贷公司给客户的实际放款金额是10万元以下,几乎每笔贷款,网贷公司都全部用信,因而造成银行放款余额大、消费者用款少和网贷公司截留客户资金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客户担心带来司法后果和担心个人信誉会受到影响,因而一门心思到金融机构进行上访,渴求自身的负面影响能够得到解决。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贷款被诈骗,款项并没收回,因而不会主动解决消费者上访问题,导致矛盾越积越多。
如何防范案件风险和化解消费者投诉请求
牢树合规经营理念。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打赢风险防控战”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政策,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操作流程,制定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避免短期效益思潮,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筑牢案件防控篱笆。金融高管人员要坚持合规经营和业务经营两手硬,树立科学政绩观,要从头脑中真正重视合规经营,切莫将案防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实在行动上。金融从业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学习,要遵守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切实履行自身责任,严格做好面谈面签和贷款三查等工作,在头脑中时刻竖起“制度就是高压线”的合规经营理念。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金融机构要科学制定绩效考核和风险考评长效机制,要及时梳理制度短板和操作漏洞,常态化抓好员工培训和新知识学习教育活动,紧盯要害环节和关键岗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工作,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切实让各类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真正在系统里形成崇尚合规、遵守制度、尽职履责的良好效果。
高效做好消费者矛盾化解工作。金融机构成立消费矛盾化解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细化操作流程。对消费者投诉实行接访、调查、处理和完善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工作机制,严格工作纪律和矛盾处置时限,第一时间稳定客户上访,以最快速度解决存在问题,切实用高效工作作风取得消费者谅解和满意,真正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侵权案例起因
2019年5月份,一社会人士来到某金融机构反映情况,说他曾在四月份向某网贷公司申请8万元贷款,期间,他从没向某金融机构提交过贷款申请。但五月初,某金融机构向其发送手机短信,提醒他在该金融机构办理线上贷款20万元。该客户看到信息之后,立即向金融机构进行电话质疑,要求该金融机构对其侵权行为进行解释。
该起案件发生后,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调查,发现该起事件属于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向某行政单位批量营销线上“工薪贷”时,由于未尽职履责,导致某网贷公司借用客户资料从该金融机构取得批量授信,造成骗贷事件发生,给金融机构造成了较大损失,也给消费者形成侵权行为。
形成案件的原因探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传统业务规模的日渐萎缩,给金融机构利润增长和客户资源占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抢夺更多客户资源,他们都推出了条件更低、政策更宽松和更加吸引人的营销策略。而公务人员队伍由于具有管理严格、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等特点,营销公务人员市场资源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短兵相见的重要客户群体。纵观事件成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某金融机构,起先为了出奇招抢夺公务人员客户群体,只注重营销进度、营销速度和市场占有率,未对相关制度进行充分完善,未对相关流程进行梳理整合,更未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和防控。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该金融机构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要批量营销,要抢先一步抢占他行资源,要穷尽一切手段抢占市场先机,并对工作进度实行日统计、日通报督促机制,在管理方面,客观上形成了粗放式管理模式。二是未与行政单位建立联席办公制度。该金融机构未与合作单位签订风险责任书,仅与某行政单位领导简单沟通后,由该行政单位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与金融机构进行接洽。该单位工作人员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管理漏洞,结果导致在批量授信过程中出现大批假冒人员被授信。三是金融机构尽职屡责不到位。该金融机构收到某行政单位批量转来的人员名单后,仅对征信状况进行查询,未对公务员身份和授信资料等进行核对,结果导致一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冒充公务人员被纳入到授信范畴。四是面谈面签制度执行不到位。该金融机构在批量授信过程中,未坚持面谈面签,客观上给网贷公司借用客户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提供了便利。五是合作单位接洽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这些人员属于行政单位近年来新招入的工作人员,虽然有学历层次,但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历练较少,平时不注重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学习,以至于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六是货后跟踪不到位。该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未坚持15天之内进行首次跟踪的制度,导致多笔贷款被诈骗之后,很长时间金融机构竟未发觉。七是客户还款意愿不强。因为涉案客户均是向网贷公司提交贷款申请,并未向金融机构提交申请,且办理贷款时,他们均向网贷公司缴纳15%的手续费,签订贷款合同期限为一年。金融机构发现案件之后向他们追偿,他们以贷款主体不合规和贷款未到期等为由,均拒绝归还贷款。
案件的风险及危害
金融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了打赢金融防范风险战役,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殷切期望,中国银保监会也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先后开展了三三四十、市场乱象治理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国金融系统的风险防控工作逐渐步入正规。但该起案件的发生,说明了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依然有部分金融高管人员对监管政策持消极应付态度,只注重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人治大于法治,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对新风险识别能力明显不足,金融风控的长效机制仍然存在短板。
对社会经济环境稳定造成影响。众所周知,金融机构代表着国家信誉,是国家经济社会的血脉和晴雨表,老百姓对金融形势向好的期盼性较高。如果金融风险频发和大案不断,势必给金融消费者造成恐慌,更会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
制约了涉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管理粗放,出现了案件,势必在单位会形成上下紧张、混乱的形势。在此情况下,一些好的做法和好的营销策略都会被暂时叫停和梳理整顿,单位的业务发展推进速度肯定会停滞不前。而各级监管部门都会派出工作组进行反复核对调查。在今天金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该金融机构势必会造成重大创伤,势必会错失发展良机。
造成消费者上访行为增多。金融消费者在上访过程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许多上访往往耗时耗力而最终被拖延或搁置。在本期案件中,金融机构给客户授信为20-30万元,而网贷公司给客户的实际放款金额是10万元以下,几乎每笔贷款,网贷公司都全部用信,因而造成银行放款余额大、消费者用款少和网贷公司截留客户资金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客户担心带来司法后果和担心个人信誉会受到影响,因而一门心思到金融机构进行上访,渴求自身的负面影响能够得到解决。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贷款被诈骗,款项并没收回,因而不会主动解决消费者上访问题,导致矛盾越积越多。
如何防范案件风险和化解消费者投诉请求
牢树合规经营理念。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打赢风险防控战”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政策,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操作流程,制定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避免短期效益思潮,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筑牢案件防控篱笆。金融高管人员要坚持合规经营和业务经营两手硬,树立科学政绩观,要从头脑中真正重视合规经营,切莫将案防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实在行动上。金融从业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学习,要遵守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切实履行自身责任,严格做好面谈面签和贷款三查等工作,在头脑中时刻竖起“制度就是高压线”的合规经营理念。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金融机构要科学制定绩效考核和风险考评长效机制,要及时梳理制度短板和操作漏洞,常态化抓好员工培训和新知识学习教育活动,紧盯要害环节和关键岗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工作,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切实让各类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真正在系统里形成崇尚合规、遵守制度、尽职履责的良好效果。
高效做好消费者矛盾化解工作。金融机构成立消费矛盾化解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细化操作流程。对消费者投诉实行接访、调查、处理和完善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工作机制,严格工作纪律和矛盾处置时限,第一时间稳定客户上访,以最快速度解决存在问题,切实用高效工作作风取得消费者谅解和满意,真正将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