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一瓣(外一篇)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外3公里处有座灵应山,山上有两座古寺,依山而建,被一道山涧隔开又彼此成为一体,因为山里的清新空气,因为山里的满眼翠色,因为山里的鸟鸣虫走,因为山里的悠远宁静,太多的理由,让那座青山,那群古寺,成了我闲时最爱去的地方。中秋前一天的清晨,和家人一道前往。南方的四季不是那么界限分明,虽已时至中秋,满山却还是一片苍翠,只是间或有些泛黄的树叶随风飘落,悠悠地洒在碎石铺就的小径上。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洒下,林中不时有小鸟婉转的歌声传来,更显得山谷的空灵与幽静。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不由不让人心绪平和,一路看花观草,顺小径,过山涧,信步间走进那座威严雄伟的大殿。
  随着寺内刻满久远时光痕迹的长满青苔的石阶而上,来到古寺最高的院落,在悠悠的木鱼声里虔诚地跪拜敬香,然后倚栏而立。那副早已刻入心底的对联又映入眼中:挥挥衣袖把梦留于寺外,养养梅花将佛供在馨中。横批是“山还是山”。记不清第一次读到它是在何时,只记得初见之时它带给我的那份激动,在古寺众多的名家墨迹之中,在几乎都是写景抒情的对联中,它的悠远,平和而又包涵的哲理,一下子击中了我,这是何等的人生感悟和生命的境界啊!读罢,不禁叫绝,只有对人生对生命有了大彻大悟的人,才会作出这样富含哲理的深远的句子。挥挥衣袖,将凡尘俗世,将浮华琐碎,全然抛开;养养梅花,让花的幽香高远存于心间,把佛的道义记在心底。心底有佛家的悲悯,有佛家的静宁,定然是一片馨香啊!
  反复品味,文字间蕴含的深远哲理和玄机让我佩服。我不知道这副对联出自何人之手,但我敢肯定,写出此等文字的人,定是对人生有着丰厚阅历,对生命有着达观见解之人。我等凡俗之人,没有那份挥挥衣袖的潇洒也无那种养养梅花的雅兴,身处茫茫红尘,你我都不可能和青灯古寺一起,净化心灵,修身养性。可是,“寺里”和“寺外”,也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罢了。心中的“寺里”,应该是一个远离纷扰的宁静世界,而“寺外”,就是我们每日必然面对的尘世了。功名利禄,红尘烦扰,得到与失去,太多的现实扰得人们心意迷乱。只是,如果在你的心间,能存有这样一个“寺里”的空间,于纷纷扰扰中还有那样一个明静祥和的世界,你就会抛开“寺外”的凡俗,抛去那些昨日的过往,净化心灵,心怀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我想,将佛供在心中,就是把善良,慈悲,包容,宽厚存在心里,你就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路人甚至路边的乞儿,你就会心怀欢喜地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情,你就会善意地对待生命里的每一次相逢每一个人。那样,你的心里,也就阳光灿烂祥和一片了。
  而这“寺里”和“寺外”,也并无严格的界限,心中有山,你就会如高山一样雄奇;心底有水,你便会如潺潺小溪般源源不断地快乐奔走;心中有花,你便会如花儿般将灿烂绽放;心中有佛,你就会拥有善良关爱和宽厚。如果那样的话,即使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条水,可我们心中,却因了那份感动而变得馨香满溢,这样的生命,就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了。
  “挥挥衣袖把梦留于寺外,养养梅花将佛供在馨中。”下山的路上,心中还是那两个句子,对于生命这等宏大的问题,我一介纤纤女子,好像说不出更多深刻的意义和道理,只是,这副对联,却让我有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随感来。如果我们都能在心间存留一份超然一份洒脱,如果我们都能用宽厚用关爱来对待世间万物,何须担忧心底没有馨香弥散呢?
  回到家中,翻出最喜欢的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集,于一壶清茶中,再次读出大师对人生的领悟。心里更是豁然开朗,对联里所蕴含的,不就是告诫人们,抛却过往,活在当下吗?“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所有的精神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来生了。
  快乐地活在当下,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每一天,在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向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也应该就是那副对联的真谛所在了吧!
  
  又是槐花飘香时
  
  喜欢槐花,是因为这种散发淡淡香气的绿色小花苞和果子可以泡在清清的绿茶中,喝起来不但味道清新,还有清热去火,排毒养颜的疗效。因为爱茶,便喜欢上了这种小花苞,所以每年槐花开时,总要买上许多,清洗,晾干,晒好,在小火上慢慢将其烘烤到色泽泛黄,满屋飘香,再加上一些炒得金黄的糯米和淡淡的盐。然后将烤好的槐花槐果和香米放在青花瓷的器物里,置于茶叶一旁,泡茶时在茶叶中放上一些,冲入开水,水落之时,顿时香气四溢。举杯,透过玻璃看着这些小小的花苞和烤得饱饱涨涨的果子在开水的冲泡下与茶叶在水中此起彼伏,快乐舞蹈,未曾喝下,便已心随花动,再加上随水汽袅袅飘散的淡香,让人顿觉口齿生香。因为那溢满的香气能在茶中久存,也因“槐香”和“怀想”的谐音,便自顾将这种香气四溢的茶美其名曰为“怀想”了。怀想,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于是,常常在淡淡的茶香中,怀想一些久远的往事,忆起些许过往的情怀。
  虽是这般喜爱喝槐花茶,喜欢喝茶时那份宁静的怀想,却一直没能看到槐花开时的灿烂,心中未免有些遗憾。今年夏天,路边的那棵槐树开花了,坐在二楼窗前便可看到满树的淡绿。我终于近距离接触到了这种将平淡的茶水渲染得诗情画意的小花苞在树上拥有生命时的美丽。
  这棵槐树已经栽了几年了,树冠如伞,树叶碧绿而茂密。进入五月,便有一串串小小的花骨朵悄然点缀于椭圆形的绿色叶片间。那是一种淡淡的绿色,只有在水墨画中才需要调出的素淡的清新的颜色。大自然因了五颜六色、绚烂多姿的花朵才显得多彩,只是记忆里见过的花儿,这种淡绿的不多。这些花苞形状和大小都如米粒,它们不露声色,静静地挂在绿叶间,没有鲜艳的颜色和张扬的气势,也没有浓郁的香气飘散,只是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然,决不喧哗,那样的与世无争,从容淡定,是我喜爱的颜色和气度。
  开始的几日,树叶丛中花苞不多,你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随着天气的渐渐炎热,花骨朵便次第如约而至,一下子多了起来。如果采摘,应该就在这几日吧,原来,平日那样喜爱的东西,却是在未曾绽放之时便已失去生命。想到此,竟对自己平日喝过的那些“怀想”有些内疚了。还好这棵槐树没被摘掉花骨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快乐肆意地竞相开放,淡绿的如米粒般可爱的花苞变成了一朵朵小花。依然是不露声色的浅浅的绿,因有了油绿色的叶子做底色,更显出它的淡然和与世无争般的存在。与花苞同样颜色的花朵比骨朵略显生动,小小的花瓣成群结队地绽放于叶片之上,迎着阳光,随着轻风,将素雅的身姿和颜色展现在眼前。与它的颜色一样,这些花朵即便开得灿然,也没有浓郁的香气,从树下走过或打开窗子,只有淡得几乎闻不到的丝丝缕缕的清香隐隐随风飘散在夏日的空气里。想来也只有那种若有若无的雅致气息,才和这淡然存在的花儿相得益彰。
  在这个夏日里,因了槐树,因了满树的槐花,视野里便多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飞舞在绿叶丛中,花朵之间,满满的一树淡绿,在清风中微微荡曳,和着小蜜蜂快乐的歌声,我想,此时的槐树,应该也是幸福的吧。
  于是,有槐花开放的每日清晨,打开窗子,一树的淡绿便扑面而来,或许,我的梦,便是被它唤醒的吧。
  这就是槐树,一种木质坚硬,不张扬,不炫耀的植物。即使开花,也是静默悄然地向世界显示自己的存在,即使被采摘,也在为人们奉献着自己。待到花朵谢了,便有一个个圆形的槐果结出。到那时,绿得发亮的果子成串地挂在绿叶丛中,想来又是别样的景致展现在窗前了。想起几年前曾迷上的关于风水类的书中说的槐树代表的意思是“禄”,在众树之中品位极高,可以镇宅,是居家最适宜栽种的庭院吉祥物之一。只是自家院中已无地方可栽,现在看来,这临窗的槐树,便可当作自己所有吧。
  今日午后,独坐窗前,看着窗外在烈日下盛开的满树花朵,喝着用隔年的花苞花果配制的飘散香气的“怀想”,对槐花的喜爱也由当初随茶香涌上心头的思绪更多一些含义了。槐树的含蓄沉稳和槐花的淡雅素然,已深深印在心上,与我心底的某种追寻如此的契合。仔细想来,身处茫茫尘世,能像槐树般以内敛淡定之态安然地静对红尘之事,也已足够。
  
  ■苏佳琴:巍山人,当过幼儿园孩子王,教过小学,现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闲时喜读书,爱码字,希望用笔尖的文字记下心灵的感动与生命的痕迹。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在漾濞县境内的深山中,有几个苗族村寨,主要聚居于南部龙潭乡白竹村和中部苍山西镇花椒园村的小水塘社以及白羊村的石打牛社,有“孟普”、“孟构”、“孟撒”、“孟载”四个称谓(支系),人口近千人。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藏匿在漾濞深山中的苗寨白竹村。  白竹村坐落在漾濞南部白竹山北麓,与我的老家密古村比邻。那里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有两条山溪从山上流下,其中一条穿过寨子,另一条是密古村
期刊
游玉带路  玉带弯弯路几程,白云深处看花明。  悬崖峭壁青松立,茂叶高枝翠鸟鸣。  涧底清溪石上过,空中车辆雾中行。  尘烦洗尽心灵爽,回首夕阳暮霭平。    清碧溪  一溪清碧向东流,两岸庄稼绿未休。  水稻扬花接雨露,小桥流水绕高楼。  园林景致般般美,田野和风处处柔。  朵朵金花迎远客,古城新貌任悠游。    大理古城  文献名邦辉日月,古城新貌看花明。  洞经乐里悠悠醉,山水画中步步停。 
期刊
马帮印象  这里的马  全副武装容光焕发  此处的人  朴素自然可亲可敬  六十元两小时  不仅让我买到了  前倾后仰的骑马要领  更让我领略了精彩一幕  随手丢出去的烟盒  被牵马的小姑娘拾起     官房人家    随遇而安的垛木房  居住着阳光和诗意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把日子拱卫成  一道迷人的风景    古朴简单的家什  讲述不尽岁月沧桑  本份厚道的主人  如院中映山红  热血沸腾 
期刊
沁园春·大理吟  大理风光,蓝天白云,山美水娇。望百二山河,点苍青翠,洱海碧透,玉带缥缈。叹蝶泉幽,古城奇秀,三塔高耸入云霄。无寒暑,赏风花雪月,四季妖娆。  银梭石斧铜剑,五千年文明开拓早。忆汉设郡县,爨氏称雄,南诏强盛,大理荣耀。赞段总管,明清归流,文献名邦领风骚。俱往矣,喜白州自治,再创新高。  蝶恋花·光明村  山道弯弯梯田绕,核桃飘香,喜气村庄罩。果木成林农舍隐,芬芳四溢客醉倒。  闲来
期刊
好多人只知道巍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宝山是道教名山,却很少知道巍山还有一道独特美丽的景致,藏于古城东边的深山之中。  在巍山古城东面五里许,对峙而立的玄珠山和灵应山之间有一山谷,谷中有一幽深去处,名曰叠泉,它就是巍山有名的十六景之一的“东山济胜”。所谓济者,指的是流通的意思,流通而成为胜景,可知其美也,这也是叠泉成为巍山有名的十六景之一的缘故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从生活
期刊
到滇西大理永平出差,很高兴认识当地作家叶华荫,自此后,我又多了个文朋诗友。华荫命运多舛、经历坎坷:3岁失母,已是可怜。此后竟成弃儿,幸被一户朴实好心人收留。16岁辍学,17岁当空军开车,退役做了警察,这本应当算是不错的人生开始了。可造化弄人,热爱写作的他居然选择了下海:开杂货铺,开车跑运输,当编辑记者,到南方城市打工当过保安、捡过破烂……下海不仅没捞到一桶金,重返家乡时,这个38岁的男人除了多年写
期刊
一  百里水面海样宽,  苍峰作屏彩画廊。  轻帆春风踏细浪,  白云丽日拥晴岚。    二  忠魂凭吊苍山雪①,  望夫遥寄洱海月②。  武侯携来下关风③,  轻拂珠花永不谢。    三  云南之名得彩云④,  要识彩云洱海行。  珠贝飞进天幕里,  七彩祥光耀启明。    四  靓女行吟情湖旁⑤,  高桥白鸭凝神望,  夕阳映照黄叶落,  诗境诗人两相看。    五  我爱秋湖浩荡荡,  空灵
期刊
祖先们开始在那条路上行走的年代,比很久还久;那条路连接的起点和通向的地方,比远方更远。  ——题记  今夜,窗外清风习习  犬吠声声  银江河畔,两三点灯火  博南山前,七八声蛙鸣  在一尊来自长安的铜炉里  一支菩提香  被一根划破夜色的火柴点燃  顿时青烟缭绕,暗香盈屋  一位落满风尘的才子  沉寂在杯底,端坐在云端    亿万年山河,数千年古道  我古梅树一般圣洁的遗骸  我木莲花一般闪光的
期刊
1981年,在维修大理弘圣寺塔中,从塔刹中心柱中出土了60件塔模,此次出土的塔模数量较多,最为系统,质地有金、银、铜、木或铜质鎏金。形制有覆钵式、亭阁式和密檐式,其中以七级密檐式鎏金铜质塔模最大且最有特色。这件塔模现收藏在大理州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为大理国时期,属国家一级文物。  塔模,顾名思义,即塔的模型,用金、银、铜、木等质地材料制成塔的式样。塔是佛教的建筑物之一,据佛典的解释,塔最早起源于印
期刊
胡廷武,出生于滇南的一个小镇。在他的作品里,他把这个小镇称为白马镇,而这个地点实际上是马关县城。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直到进入青年,同时在那里萌发了他的梦想、幸福和苦难。这个人崇尚澹泊知足的生活哲学,以为人生的幸福存在于简单朴素的场景之中。好朋友不分老幼,受惠于人知道感恩,种瓜得豆能淡然处之。他有两句诗说:“果蔬新雅好,酒肉旧狂风。”这说明他过去喜欢与朋友一起喝酒,并不时豪饮,现在正有意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