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司寇是法官吗?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29224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来的历史学、法律史学的著作中 ,周代的司寇多被解释为法官或司法官。这种解释的基本依据是《周礼》。以金文为据研究先秦史的学者部分地否定了这种解释。他们认为 ,《周礼》的有关记载不符合西周时期的实际情况。西周时期的司寇的主要职司是防止盗贼 ,维持治安 ,而非专职审判。在那个时期 ,刑讯狱讼诸事也无专官管理。但这些学者在对缺少金文支持的时段内的司寇的职司的判断上却又回到《周礼》的记载上来 ,确信《周礼》的有关记载以春秋时期的司寇为制度原型。本文作者认为 ,不仅西周时期的司寇不是法官 ,春秋时期的司寇也不是法官。先秦文献所载春秋司寇都是治安官 ,他们担当的都是治安警察的角色 ,其工作主要表现为以直接的行政力量“击”盗贼等 ,或者执行来自其他机关的惩罚犯罪的命令。司寇不是治安兼审判的机关 ,也不是战国及其以后的法官的前身。不管是用司法与行政职能分化的观点 ,还是用国家职能进化的眼光 ,都不能得出春秋时期的司寇是法官的结论 ,不能给《周礼》所载司寇机关来自春秋制度的判断以肯定性的证明。
其他文献
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久保田宏先生为首的访华团将于1986年6月28日~7月10日来我国参观有关化学工厂的废水处理,学术考察和讲学,并举行中日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交流特别论讨会,
文化消费的意义与一般消费行为研究不同,除了考虑消费者的接纳与理解之外,还必须对生产者的心智结构作做一步的探讨。不仅是个人的自然心理层面,社会阶级结构也会影响个人心
该文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犯罪侦查,提出了用于网络犯罪侦查取证的IP定位跟踪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 Builder和WinSock等编程方法开发了一套针对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对IP地址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化研究,提出了接入路由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接入路由器中的IP验证和对其管辖局域网IP验证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从根本上解
近些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与个人开始使用云服务,将自己的数据放在云端。在云服务兴起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和军队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提出更高要求。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有其独特性,风险评估区别于普通信息安全系统。文章以涉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
《周礼》一书的成书时代与真伪问题 ,是自汉代以来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近现代学者的研究 ,《周礼》为周公所作说和刘歆伪造说 ,已经大体上没有人相信了 ,但还有作于西周
【正】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可能产生微不足道的作家,也都可能涌现巨匠和艺术大师。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只有现实主义才可称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从而取得“正
<正>犹太人问题是一个一直困扰人类、特别是困扰那些犹太思想家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人们也依旧弄不明白"犹太人"到底指的是一个人种、一个民族、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种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