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老年性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来源 :北方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性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70例老年性重症肺炎患者,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常规治疗35例归入对照组,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35例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感染及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感染及血气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WBC、CRP、PCT水平更低,FiO2、PaO2/FiO2水平更高,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CPIS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FEV1/FV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体征恢复、退热、炎症病灶明显吸收、白细胞降低以及痰液恢复正常时间相较对照组均更短(P<0.05);2组肝肾功能异常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实施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老年性重症肺患者,可增强临床整体疗效,有效改善血气并控制感染,且对肝肾功能无损伤,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初期,拉威尔以大胆创新的写作思路完成了钢琴组曲《镜》的创作,并将此作为礼物献给了“捣乱分子组织”。《丑角的晨歌》是《镜子》中的第四首,因其浓烈的异域风情、复杂艰深的技术成为了整部组曲中最出色的一首。《丑角的晨歌》也是唯一一首被冠上西班牙文标题的小曲,这足以可见该作品与西班牙具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曲家拉威尔的家庭情况、创作阶段及《丑角的晨歌》的创作背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作为二十世纪初伟大的印象主义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包含钢琴、管弦乐、芭蕾舞剧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丑角的晨歌》是一首集技巧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印象派钢琴作品。现有研究在微观层面仅聚焦于作品的某一方向,如和声技法、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等,未就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多围绕作品的印象主义风格与西班牙民族特色进行论述,未涉及作品主题的探究。本文在此基
文章对时尚插画与时尚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动态时尚插画是时尚设计表达的新风尚,探讨新风尚产生的原因和对时尚设计教学的启示。总结动态时尚插画的主要特点包括灵感来源、品牌故事、穿着情景、运动状态的融入,结合课程教学成果举例论证。
隐逸文化是士人园林的精髓之一,士人园林是隐逸文化的现实载体。基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视角对士人园林隐逸思想的表达进行研究,实现对士人园林从现象到本义的进一步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隐逸思想在士人园林中的全部涵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吉祥植物以植物命名、植物景观、装饰应用等显性与隐性方式表达着人格追求、吉祥顺遂、心境向往等隐逸文化,实现对隐逸文化的现实物化。
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创作于1911年,正值拉威尔音乐创作生涯的成熟时期,也是拉威尔唯一一部以圆舞曲组曲为体裁而创作的佳作。整部作品由8首圆舞曲组成,中途不间断地连奏,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各异,是在传统的圆舞曲框架中汇入了拉威尔新颖而独特的音乐语言。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第二章内容基于文献的查阅,以拉威尔为轴心,介绍了19、20世纪之交法国音乐文化的新潮流,阐述了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一位具有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和声风格建立在以古典大小调为中心的调性功能体系之上,又将印象派追求色彩和民族音乐的调式特点融入到个人创作中,形成具有高度融合性的和声风格,对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尔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整部作品运用持续音型的贯穿确立调中心;色彩性的和声语
普罗科菲耶夫是广为人知的20世纪前苏联杰出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是一生都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且别具一格的音乐巨匠,其创作风格集中体现在钢琴奏鸣曲中,更将作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艺术高度。而《第二钢琴奏鸣曲》正是普罗在创作风格转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作品,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的融合,以传统音乐结构为基础,汇入新理念、新和声、新风格,打破固守的模式又不脱离创作原则,在矛盾中寻求统一,挖掘钢琴原有的打击乐功能,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是其后期奏鸣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其作品具有幽默的性格和现代主义创作的风格特征。本文以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为切入点,分别从旋律、节拍节奏、和声调性的风格特征等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的感悟,通过对音色的控制、触键的变化、踏板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来解读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的演奏。
数字经济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经济形式,其重要特征为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深度运用。数字经济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情况的改善,主要通过打破城乡信息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提高农业生产率以及创造新型就业机会等方式实现。另一方面,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经济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负面冲击。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何种影响值得深究。本文可大致划分为四大部分。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创作了 130多部音乐作品,涵盖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多种形式。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共有九首,《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8》是其青年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其风格初见端倪的一部作品。《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8》原作于1907年,10年后进一步完善。该曲是采用单乐章形式进行创作的奏鸣曲,蕴含着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