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养生圣境:致中和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经》心理健康观的典型特征为和谐。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活动(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的协调统一、完整,心理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心理与躯体功能的协调统一。作为单一心理活动,指无过、无不及的适中状态。
  
  情志和谐适中
  
  心理健康者的情志和谐,无论是喜(肯定性情感)还是怒(否定性情感),其发作与节制皆适中,发怒时无过激行为,忧悲时不任其蔓延,也不过度克制。《素问·上古天真论》“和喜怒而安居处”说的正是此义。《中庸·第一章》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般认为喜乐是一种肯定性情感活动,但过度则精神涣散,所谓“神惮散而不藏”。故即使喜乐,也需反应适度。
  心理健康者的主导心境,是以“恬愉为务”(《素问·上古天真论》),情绪基调是愉悦平静的,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即使有消极的负面情绪,也能适时、适地、适度表达,并及时恢复。
  心理健康者的情绪反应是自主的、适宜的,情绪表现能受理智监控、调节,而不是“看人脸色”,受外界环境控制,否则喜怒无常。费伯雄《医醇义》说:“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情,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
  
  欲求和谐适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恬淡虚无”。《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皆是对欲求适度的描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则是欲求过度,必伤心身。
  心理健康者的欲求强度适中,他们明白“欲速不达”之理。他们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自己热爱的工作或事情,于其中体验快乐与价值感。健康者能尽量将自己的内在欲求与外在要求相结合。外在要求是环境对个体的要求,但个体未必喜欢,健康者能适应环境,将不喜欢但“必须”的义务与责任,转化为“我意欲”、“我喜欢”的内在要求。
  
  认知和谐中肯
  
  “志意和”见于《灵枢·本神》,是心理健康者认知活动的特点。认识自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做出恰当评价。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过分的期望与要求,因而能够悦纳自我。
  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认知,客观、理智,评价中肯,既不回避,也不扩大;既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又有高于现实的理想,但并不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心理健康者较少有对自己、他人、环境事件的认识的冲突,所以能心境平和,情绪稳定。
  
  个性和谐稳定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个性是以先天遗传为基础,在长期生活经历中形成,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在生活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心理健康者的人格是完整、协调、和谐的。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生也……节阴阳而调柔刚”,张介宾《类经·脏象类》认为此句“其意最精,其用最博”,可以此解释个性的修养。“节阴阳、调柔刚”表明个性诸方面的刚柔相济、兴奋与抑制程度适中。《内经》最推崇的人格类型是“阴阳平和”人,这是一种理想的健康人格,其个性特征体现了“节阴阳、调柔刚”的适中性,及个性中各心理成分的和谐、完整。这类人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
  
  心理与环境的和谐
  
  心理健康者能保持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并于自然环境中获得和谐的体验。《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类经·摄生类》释为“粗精皆甘也……美恶随便也……与天和者,乐天之时;与人和者,乐人之俗也”,简要描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乐天派人生态度。这是心理健康者在环境适应方面的重要特征。
  心理健康者能和于环境中的人,乐与他人交往,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理解、接受。与朋友共处时能共享欢乐,个人独处时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与人相处时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感受与态度,总是多于猜疑、嫉妒、畏惧等消极感受与态度,因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稳定的安全感。
  心理健康者能合于环境中的事,热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投身其中并乐在其中,而不会成为负担。即使新从事的工作或事务非己所愿,也能保持一定兴趣,有进一步探求和改善的愿望。
  心理健康者能从与自然的交融中寻求心理的健全,这是一种高境界的和谐。在自然中修身养性,调整心态,受自然的启迪获得某种调适心性的智慧,可以使人获得“独立守神”(精神超然脱俗、良好的自我调控)、“积精全神”(聚精会神)等理想的心理效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使心灵世界在大自然中敞亮、放达。
  
  心身的和谐
  
  对情志失调导致躯体障碍,《内经》有丰富的论述。临床也常见以躯体症状形式呈现的情志障碍,称此为心身障碍。情志以五脏精气为基础,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五脏功能失调(躯体障碍)可引起相应的情志障碍。《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说明情志调和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所以有利于躯体健康的心理活动可视为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者对此有清醒认识,能于和情志、和欲求、和认知、和行为、和个性及与环境的和谐中,能动地寻求身体健康。
  
  (地址:250014山东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得了胃病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着,不能吃凉的、辣的等刺激性食物。很多人觉得胃病虽然不是大病,却非常麻烦。其实,治疗胃病可以很简单,内外关按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内外关包括内关和外关。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两条筋之间。外关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相对。人体当中有好多穴位像内外关这样内外相应,或者是前后相应,或者是左右相应,如果两个穴位一起刺激,治疗效果可加
期刊
零吸烟    在过去的50年里,医学专家进行了上万个有关吸烟对肺、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致病和死亡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吸烟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元凶,并导致了大量相关病人死亡,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则需要我们坚持“0”吸烟。    戒烟建议:一次了断    戒烟就应该一次戒断,企图通过减量戒烟的方法不可取。因为这种戒烟方法,实际是在麻痹自己,给自己下不了决心找借
期刊
眼下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而作为一个全科医生,我发现每到夏季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炎炎夏日里,痛经的患者尤其年轻女性会比平常季节里增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女性朋友的注意。   记得一天上午,四五个女孩族拥着把一个女孩抬了进来。一进来就说:“医生,快快,看看她怎么样了,赶紧救救她。”只见那个女孩脸色煞白,四肢冰凉,直冒冷汗,一副休克的样子。我让那个孩子平躺下来,问哪儿不舒服,女孩说肚子痛,我就
期刊
长期以来,如果某人主诉有失眠、多梦、记忆力不好、注意力易分散及焦虑、抑郁等症状,无论内科还是精神科医师都会确诊为“神经衰弱”,并建议患者服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疗效往往会令医患双方都感到沮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从心理病理的角度来探讨“神经衰弱”的病因问题,并且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条医治此种病症的有效途径。  原来,此病与患者长期存在的未能解决的内心冲突有关。也就是说有些人表现出来的身体
期刊
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不良精神刺激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的本质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所以是可以治好的。神经衰弱心理疗法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疗法。在进行疗法前要收集患者的详尽病史,全面了解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与患者交谈,采取以下措施:    “放下包袱”    即医生和家属要想方设法
期刊
在门诊经常见到一些女性,脸上总是起红点、疙瘩、黑头等等,一询问才知道,每天早晨给脸上抹的化妆品竟然达到近十种。虽然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永葆青春,但是如果护肤过度的话,反而会给皮肤造成伤害。  我在门诊上跟一些化妆品过敏的女性朋友聊天时发现,很多女性忘掉了化妆的最根本目的。化妆的最根本目前是为了让女性青春、阳光、充满活力,化妆品的作用是清洁和保养肌肤,因此,切勿将化妆品当做永葆青春的药物来使用,最
期刊
涌泉穴位于足底,即屈足时脚掌前1/3处的人字纹中央凹陷中。由于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所以,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作用。  根据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在临床上,人们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很多疾病。由于此种方法具有取穴容易、应用方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下面介绍几种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男科疾病的方法。    ☆ 治前列腺肥大 ☆    鲜冬瓜10克
期刊
补钙是一个现代人很重视的问题,从小孩到老人都在强调钙的补充和吸收。缺钙的时候可以引起骨质疏松、抽筋、小儿夜哭等症状。现在钙剂产品很多,人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是很多人都希望掌握科学的补钙方法。  人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对钙吸收率会下降,钙排出量会增加。为了补充流失的钙,人们研究出了各种有机、无机钙,以求适应各类人群不同的补钙要求。许多人认为可以通过补钙,使更多的钙留存在体内,从而修补和填充骨
期刊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健身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两人徒手粘连相搭互相缠绕伸缩做圆形屈伸粘随的运动,深受武术健身者喜爱。  自杨式太极拳盛行于世,将此训练方法叫做“推手”普传于世,延续至今。实际上它是我国武术中独有的一种综合性的养气练劲的方法。  推手是在不用护具设备的情况下,根据“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来练习“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技击方法和作用,并运用这八种方法
期刊
“心病当用心药医”,中医心理疗法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疾患主要由“七情”引起,即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理活动。其所致的疾病往往是药物无能为力的,并主张采用非药物的治疗:把七情用五行进行归纳,以一种心理状态治疗或解除另一种心理状态,以“心”为药治疗心病。这种方法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具有神奇的作用,往往使药物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心理或精神疾患得到彻底根治。以下阐述中医心理疗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