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游泳运动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和对策,旨在帮助游泳参与者获得技能同时,更好提升综合素质,以期为今后工作生活服务,让积极健康心态助力个人成长。
关键词:游泳;核心素养;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在国家倡导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游泳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健康运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后,养成具有学科鲜明印记特征,如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基本经验常识等。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从游泳运动视角审视,无疑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培育游泳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打好身体基础
游泳运动不同于其他陆地运动,在运动同时也可消暑纳凉,随着设施日渐完善,基本不受季节影响,可谓是一项老少皆宜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及工作强度加大,亚健康正不断侵蚀着国民身体,长期保持运动将成为一种习惯。游泳运动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使人们体魄得到锻炼,保持身体始终處于健康状态。
(二)提升健康意识
游泳核心素养包括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勤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让人们保持身心愉悦,终身受益。游泳运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使人们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避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提高人们的锻炼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二、游泳运动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教练员思想要重视
教练要从思想上重视核心素养培育,要耐心的差异化对待每位运动员,加强专业训练和技术提升。教练要详实考察运动员,针对运动相关的基本信息了解清楚,建立运动员基本情况及日常训练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册。每位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不尽相同,教练在共同课堂上要照顾个体差异性,授课方式方法尽可能兼顾所有或绝大多数运动员,做到因材施教。教练精力有限,要严格限制同时授课人数,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精心指导,教练要着重培养运动员专业和战术素养,做好身体基础,强化身体机能,增加身体柔软度和反应敏捷性。
(二)约束运动参与者自律
现代游泳运动基本为室内运动,已完全摆脱了气候影响,运动员完全可以按计划进行训练。在硬件基础设施达标前提下,运动员要严格自我要求,在教练督促下按照计划参加训练,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运动员在训练间隙,要适当参加实践性比赛,更好找准训练不足,便于不断完善纠偏过去训练存在的盲点和误区。运动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逐一在实践中落实检验,更好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游泳属于战略性实战运动,运动员之间经常要进行团体配合比赛,必须严格服从团队管理,在训练中培养默契性,更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新教学方式
运动员对待游泳项目的兴趣及态度情感是长期熏陶培养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爱好。在训练计划中,要有针对性的制订方案,用新媒体作载体,丰富教学方式,让运动员能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了由于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使运动员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教师应该根据游泳项目特点,结合现在设备设施,尽可能创设情境,运用一些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在水池训练之余,要穿插性的进行陆地训练,在训练空闲期,给运动员播放一些国际性游泳比赛,也可针对某个运动员编辑特制的短片,让运动员模仿训练。教师可以用国内优秀运动员参赛获奖的动人瞬间视频,激励运动员更加刻苦训练,激发运动员深厚的爱国情感。
(四)营造耐心平和氛围
教师一言一行是学生模仿参照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要懂得每位运动员成长需要时间的积淀。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肯定有很多方面达不到教师制定计划要求,即使经过反复演练示范训练仍不能满足训练要求,但是教师不能情绪失控,从而使运动员内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也将受到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运动员今后为人处事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控制情绪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需要教练员特别引起注意,这样才能培养运动员更加耐心的运动品质。
(五)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课堂质量的保证,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不能人为制造课堂教学紧张气氛,但是也不能放纵运动员任性妄为的训练作风。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的课堂氛围,与运动员面对面相处,不以高人一等姿态对话,建立平等互助的交流方式。在训练之余,尽可能与运动员沟通,寻找彼此间感兴趣话题和爱好,从而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在训练准备时,在现场播放轻松或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在其处于兴奋点时进行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关注健康知识运用
游泳是一项技能性较强运动,也属于体育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教师重点要让运动员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康方法和行为,学习保护身体技能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运动中远离风险。游泳运动几乎涉及从头至脚所有肢体部分,且对游泳成绩影响较大,运动员通过理论和实践掌握相关保护知识,这对于运动的长久开展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参与游泳运动人员的切实感受到好处,对今后工作和生活均非常有益,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发生脚踝受伤,通过队医或教练的医疗帮助,讲解如何在今后训练中避免措施,将大大减少运动员本人及其他队友的受伤率。
(七)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所有课程教学除了获得相应技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明白为人处事道理,游泳运动核心素养培育也不例外,在国际大型游泳赛事中,很多运动员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是向其他国家展示本国公民多方面的形象,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渗透。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文化知识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让运动员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等中华民族优良美德,要培训运动员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游泳运动中的德育教育要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均进行德育教育,而非刻意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更加有效的办法,使游泳运动的德育教学工程更进一步。
(八)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游泳运动主要以水池为主的体育项目,环境就决定了其需要克服怕水的心理,这对于很多初学者而言无疑会面对巨大的心理挑战。通过教师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训练后,参与者掌握了运用水的浮力和阻力,心理状态由恐惧到特别想驾驭积切情绪转变,甚至会向教师要求加练,直到游泳自如时的成就感,这是很多参与游泳运动的人员正常心理变化过程。游泳运动锻炼将会使人们相信自己潜能无限,从而激发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面对各种困难,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将引导他们更加努力健康积极,这是一种自我调整心理平衡健康的表现,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游泳作为日常体育类运动,正逐步被大众所认可,很多人积极投身于游泳运动中,其核心素养培育却一直被忽视。对于游泳教学而言,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培育,如情感、人格、品德、健康行为等方面。通过游泳运动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对游泳运动了解和认可,使大家积极主动投身于运动中来,树立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人生价值观,不断增强人们身体素质,塑造积极健康心态,增加参加游泳运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唐桂萍,孙巍.我国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理论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8-169.
[2]陈立新,张明飞.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训练理念与培养对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5):27-31.
[3]周汝东,陈丁丁.游泳运动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40.
关键词:游泳;核心素养;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在国家倡导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游泳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健康运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活动后,养成具有学科鲜明印记特征,如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基本经验常识等。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从游泳运动视角审视,无疑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培育游泳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打好身体基础
游泳运动不同于其他陆地运动,在运动同时也可消暑纳凉,随着设施日渐完善,基本不受季节影响,可谓是一项老少皆宜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及工作强度加大,亚健康正不断侵蚀着国民身体,长期保持运动将成为一种习惯。游泳运动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使人们体魄得到锻炼,保持身体始终處于健康状态。
(二)提升健康意识
游泳核心素养包括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勤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让人们保持身心愉悦,终身受益。游泳运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使人们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避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提高人们的锻炼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二、游泳运动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教练员思想要重视
教练要从思想上重视核心素养培育,要耐心的差异化对待每位运动员,加强专业训练和技术提升。教练要详实考察运动员,针对运动相关的基本信息了解清楚,建立运动员基本情况及日常训练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册。每位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不尽相同,教练在共同课堂上要照顾个体差异性,授课方式方法尽可能兼顾所有或绝大多数运动员,做到因材施教。教练精力有限,要严格限制同时授课人数,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精心指导,教练要着重培养运动员专业和战术素养,做好身体基础,强化身体机能,增加身体柔软度和反应敏捷性。
(二)约束运动参与者自律
现代游泳运动基本为室内运动,已完全摆脱了气候影响,运动员完全可以按计划进行训练。在硬件基础设施达标前提下,运动员要严格自我要求,在教练督促下按照计划参加训练,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运动员在训练间隙,要适当参加实践性比赛,更好找准训练不足,便于不断完善纠偏过去训练存在的盲点和误区。运动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逐一在实践中落实检验,更好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游泳属于战略性实战运动,运动员之间经常要进行团体配合比赛,必须严格服从团队管理,在训练中培养默契性,更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新教学方式
运动员对待游泳项目的兴趣及态度情感是长期熏陶培养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爱好。在训练计划中,要有针对性的制订方案,用新媒体作载体,丰富教学方式,让运动员能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了由于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使运动员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教师应该根据游泳项目特点,结合现在设备设施,尽可能创设情境,运用一些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在水池训练之余,要穿插性的进行陆地训练,在训练空闲期,给运动员播放一些国际性游泳比赛,也可针对某个运动员编辑特制的短片,让运动员模仿训练。教师可以用国内优秀运动员参赛获奖的动人瞬间视频,激励运动员更加刻苦训练,激发运动员深厚的爱国情感。
(四)营造耐心平和氛围
教师一言一行是学生模仿参照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要懂得每位运动员成长需要时间的积淀。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肯定有很多方面达不到教师制定计划要求,即使经过反复演练示范训练仍不能满足训练要求,但是教师不能情绪失控,从而使运动员内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也将受到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运动员今后为人处事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控制情绪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需要教练员特别引起注意,这样才能培养运动员更加耐心的运动品质。
(五)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课堂质量的保证,教师应注意方式方法给学生鼓励和尊重,不能人为制造课堂教学紧张气氛,但是也不能放纵运动员任性妄为的训练作风。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的课堂氛围,与运动员面对面相处,不以高人一等姿态对话,建立平等互助的交流方式。在训练之余,尽可能与运动员沟通,寻找彼此间感兴趣话题和爱好,从而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在训练准备时,在现场播放轻松或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在其处于兴奋点时进行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关注健康知识运用
游泳是一项技能性较强运动,也属于体育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教师重点要让运动员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康方法和行为,学习保护身体技能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运动中远离风险。游泳运动几乎涉及从头至脚所有肢体部分,且对游泳成绩影响较大,运动员通过理论和实践掌握相关保护知识,这对于运动的长久开展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参与游泳运动人员的切实感受到好处,对今后工作和生活均非常有益,这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发生脚踝受伤,通过队医或教练的医疗帮助,讲解如何在今后训练中避免措施,将大大减少运动员本人及其他队友的受伤率。
(七)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所有课程教学除了获得相应技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明白为人处事道理,游泳运动核心素养培育也不例外,在国际大型游泳赛事中,很多运动员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是向其他国家展示本国公民多方面的形象,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渗透。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文化知识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让运动员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等中华民族优良美德,要培训运动员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游泳运动中的德育教育要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均进行德育教育,而非刻意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更加有效的办法,使游泳运动的德育教学工程更进一步。
(八)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游泳运动主要以水池为主的体育项目,环境就决定了其需要克服怕水的心理,这对于很多初学者而言无疑会面对巨大的心理挑战。通过教师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训练后,参与者掌握了运用水的浮力和阻力,心理状态由恐惧到特别想驾驭积切情绪转变,甚至会向教师要求加练,直到游泳自如时的成就感,这是很多参与游泳运动的人员正常心理变化过程。游泳运动锻炼将会使人们相信自己潜能无限,从而激发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面对各种困难,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将引导他们更加努力健康积极,这是一种自我调整心理平衡健康的表现,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游泳作为日常体育类运动,正逐步被大众所认可,很多人积极投身于游泳运动中,其核心素养培育却一直被忽视。对于游泳教学而言,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培育,如情感、人格、品德、健康行为等方面。通过游泳运动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和鼓励社会大众对游泳运动了解和认可,使大家积极主动投身于运动中来,树立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人生价值观,不断增强人们身体素质,塑造积极健康心态,增加参加游泳运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唐桂萍,孙巍.我国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理论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8-169.
[2]陈立新,张明飞.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训练理念与培养对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5):27-31.
[3]周汝东,陈丁丁.游泳运动教学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40.